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所述之病为虚实夹杂症.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发病时以标实为主,平时虚中夹实,或以虚为主;尤以脾胃是关系到心肺肝肾升降浮沉的主要枢纽.提出李东垣《脾胃论》观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证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气虚发热、便秘、眼睑下垂、不寐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2.
从阴阳升降探讨脑卒中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阳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脑之气化正常,升降出入有序,则运神机统五脏。升降失常、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是脑卒中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以上病下取、升清降浊为原则,兼以补虚泻实,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3.
介绍邓铁涛教授以调脾护心为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经验。本病病位虽在心,但与五脏相关,尤重于心脾;本质为本虚标实,心气血阴阳亏虚于内,致使痰瘀水停之标遏阻心阳,故急性期常按阴阳分治,在温阳或者滋阴的同时均强调温补脾胃阳气;缓解期则需综合调理,注重以调理脾胃为先,才能有效防止复发,带病延年。在遣方用药上补虚泻实,灵活应用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升降相随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张欢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33-2434
介绍李德新教授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调整脾胃治疗不寐,李教授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以调补脾胃,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用药方面也体现了调和脾胃,调整营卫之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老年病虚者补之,实者攻之,总以平调阴阳为要。一、高年体虚,首顾胃气《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而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所以调理脾胃,乃“养老人之大要也。”调脾胃之法,或以甘温补益,或以清淡滋润,但又不可呆补,因老人体虚,运化力弱,呆补易滞。当补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治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群 《中医药学刊》2004,22(4):619-620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颇为复杂,表现为多脏腑受累,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损,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结等,本病的治则应遵循《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旨,其具体治法,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论:“虚则补其气,实则消食、豁痰、燥湿、清热、消导,但不可峻剂。”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活用补泻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伟 《国医论坛》2000,15(6):4-5
补法与泻法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针对疾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补泻,确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补泻方法。如其在治疗纯虚或纯实证时,或见虚重补,见实重泻;或无虚用补,无实用泻。对于虚实夹杂证,或以实为主治重补虚,或以虚为主治重泻实,或大胆专补专泻,或施以补泻并重。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补泻之理 ,阐述李寿山先生调理脾胃的用药规律 ,从而确定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的辨治原则和用药大法。并以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 ,升降、纳化、燥湿、喜恶等 ,结合药物效能 ,归纳出调理脾胃具体的用药法则 ,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建光教授认为饮食、气、痰、湿、热、虚致病因素作用,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病位在胃脘;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调和脾胃、行气消痞;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驱邪扶正,平调寒热;治疗同时注意顾及胃阴,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以防阻滞气机。  相似文献   

10.
蒋天媛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15-1017
张秋云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主要在大肠,与脾、胃、肺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联系,病机为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脾胃升降失常是功能性便秘发病的病理基础,肺肠宣降失宜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证治疗中,不可过度攻伐,应补通兼顾,宜采用健脾理肺通便之法;强调健运脾胃,宣畅肺气,从而达到恢复大肠传导功能的目的;用药平和,注重补中有通,补而不滞,通而有度,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机颇为复杂 表现为多脏腑受累 笔者认为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以脾胃虚损 气阴两虚为主 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结等 本病的治则应遵循<内经>:"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之旨 其具体治法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论:"虚则补其气 实则消食、豁痰、燥湿、清热、消导 但不可峻剂."可谓要言不繁.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蓉  郭友花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19,51(12):327-329
简版:徐福教授认为,呃逆之病有虚有实,但总为胃气上逆动膈之证;而龙虎升降法补泻兼施,可疏经通络、降逆止呃,又寓补于泻,补脾胃之虚损,调阴阳气血之盛衰。笔者从呃逆的病因病机及龙虎升降法的作用着手,辨经与辨证结合,阐述了运用龙虎升降法治疗呃逆的取穴方法、手法应用及治疗验案,可供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谨察阴阳,以平为期”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提出调整阴阳,并非单纯依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之象补虚、泻实,而是透过表象判断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灵活地把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文中探讨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辨证论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湿热互结、瘀血阻络为实,是其标;脾失健运、相火不位为虚,是其本。临床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补虚泻实法,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益气健脾、补虚伏火之功能的白塞补泻汤治疗。  相似文献   

16.
仲景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升 《四川中医》2002,20(7):20-21
本文试从脾胃升降功能失调,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病机角度出发,通过对仲景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剂三泻等方的剖析,从其立法组方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及注意煎服等辨证施治方面,探讨仲景调理脾胃的重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唇口之疾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伏火是引起口疮常见原因,脾阳不升与胃火不降是脾胃伏火主要病机。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有虚、实火之分:实火者,多采用清、泻之法论治,方选泻黄散为主;虚火者,多采用升阳泻火法论治,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属于癌前病变,应该对此高度重视。刘华一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机制,提出“因滞致虚,因虚夹瘀”的理论,并力倡“脾胃气血升降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成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寒热错杂、湿热蕴阻四个证型,并提出调畅升降、泻实补虚以及补血活血、通络祛瘀的基本治疗,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及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刘老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强调重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常用"四君子汤"补后天之本。若疾病较重者,与他方相合,攻补兼施,祛邪同时不忘顾护脾胃;若疾病较轻者,用四君子稍作加减,从脾胃论治,脾胃和则阴阳自调,正气充足,抗邪外达,疾病自愈。又疾病虽同,其症有别;其症相似,病机各异;人的体质又是千差万别,故中医治病要严格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谨守病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相似文献   

20.
梁海敏  余思思  田宁 《河北中医》2023,(2):321-324+329
黄元御从“气”的层面创立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以“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认为上热下寒证病机有中气亏虚,升降失调;水寒土湿,君相失根;木郁土湿,左旋失调;肺胃不降,右旋失调。其治疗可根据“一气周流”理论下脾胃及四象的生理特性补虚泻实,标本共治,使中气运动,四维轮转,周流顺畅,百病自消。治则包括:治脾胃以恢复斡旋功能,温肾燥湿以助气周流,疏肝燥湿以使左路升发,清降肺胃以复右路降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