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二甲基亚硝胺 (DMN)肝纤维化模型I型胶原 (CoL -1)、Ⅲ型胶原 (CoL -Ⅲ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mRNA表达以及复方 86 1的干预作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 1%DMN 1ml /kg腹腔注射模型组大鼠 ,复制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复方 86 1灌胃 3g/kg ,共 8周 ,以RT -PCR法观察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CoL -Ⅰ、CoL -Ⅲ及TIMP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DMN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CoL -I、CoL -Ⅲ及TIMP-1mRNA分别为 0 82 7± 0 0 94、 0 95 3± 0 0 33及 0 92 4± 0 110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复方 86 1治疗组CoL -I、CoL -Ⅲ及TIMP -1mRNA为 0 4 97± 0 0 5 7、 0 85 1± 0 0 6 5和 0 6 48± 0 10 7,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DMN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CoL -Ⅰ、CoL -Ⅲ及TIMP -1mRNA表达水平增高 ,复方 86 1能够抑制肝组织CoL -Ⅰ、CoL -Ⅲ及TIMP -1mRNA的表达 ,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中Ⅰ,Ⅲ型胶原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TIMP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SD大鼠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各组肝星形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及TIMPs的表达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2h,高、中、低剂量药物组Ⅲ型胶原的表达犤Ⅲ型胶原反应物吸光度(A值)为178.36±5.82,182.27±20.32,220.38±19.32犦早于Ⅰ型胶原(I型胶原反应物A值为300.23±25.80,329.37±45.98,425.38±19.3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剂量药物组均可有效抑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药物量效关系;培养24h,实验各组均无TIMPs的表达,培养48h后TIMPs开始表达,培养72h时,高、中、低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显著抑制TIMPs的表达。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时肝星形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及TIMPs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同时,加速已生成的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TIMP-1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理,以及中药复方861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复方861预防组。模型组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发生肝纤维化,共计6周,第1周注射3次,其它周均注射2次,观察8周;复方861预防组大鼠则在用DMN腹腔注射的同时,每天接受中药灌胃1次,直至实验结束;政党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DMN腹腔内注射。分别于第1、4、10、17、28、42、56天分批处死动物,取出肝脏,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TIMP-1 mRNA。结果:从动态发展来看,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稳定不变;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从第4天开始升高,10天后一直维持高水平表达直至动物实验结束;复方861预防组TIMP-1 mRNA的表达变化不大。从组间比较来看,模型组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从第4天开始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此后升高更显直至实验结束;861预防组从第10天开始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高,但比模型组明显低,从28天开始以后则比模型组降低越发显。结论:TIMP-1的表达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增高。它以抑制纤维胶原降解,因而在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药复方861具有抑制TIMP-1表达的作用,这是其抗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SPC)对纤维化肝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PC干预组、模型对照组及SPC治疗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TIMP-1的表达。结果:SPC干预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及肝组织中TIMP-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显著减轻与下降。结论:SPC能明显改善纤维化肝组织病理改变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IMP-1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压力负荷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而导致左室重构,卡托普利对这种重构具有逆转作用.目的观察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材料试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是选择9只大鼠,其余试验均为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3组.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连续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造模4周后,以卡托普利100mg/kg,1次/d,用双蒸水15 mL/kg稀释后灌胃,连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卡托普利对大鼠左室质量指数、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血浆心钠素和血清醛固酮含量的影响.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和卡托普利组各3只,模型组死亡1只,最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4只,卡托普利组死亡2只,最终纳入27只大鼠.均因动物手术损伤而脱失.①左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0.12)/1 000,(2.67±0.40)/1 000,(3.15±0.47)/1 000,t=2.649,6.499,P<0.001,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7±0.19,0.86±0.25,2.79±2.00),t=3.661,3.170,P<0.01,0.05].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0.10,0.52±0.29,0.84±0.27),t=3.560,2.417,P<0.01,0.05].④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79.1±18.6)%,(51.7±16.0)%,(139.0±29.2)%,t=2.910,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30.2±30.2)靏/g,(137.6±39.5)靏/g,(196.748.6)靏/g,t=4.026,P<0.01].⑥血浆心钠素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70.6±51.6)靏/g,(202.564.2)靏/g,(339.3±115.4)靏/L,t=4.623,<0.01].结论①卡托普利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具有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②卡托普利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循环血浆和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血浆心钠素,血清醛固酮水平,影响Ⅰ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喹酮联合盐酸小檗碱对血吸虫病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32只血吸虫病大鼠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8只,其中单药1组给予盐酸吡喹酮,单药2组给予盐酸小檗碱,联合组给予吡喹酮联合盐酸小檗碱,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另选取8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差异。结果相比模型组,单药1组、单药2组及联合组大鼠肝组织中TIMP-1表达显著降低,MMP-1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0. 05);联合组TIMP-1表达水平较单药1组、单药2组显著降低,MMP-13的表达水平较单药1组、单药2组显著上升(P 0. 05)。相比模型组,单药1组、单药2组及联合组大鼠肝组织中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联合组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表达水平较单药1组、单药2组的水平显著降低(P 0. 05)。相比模型组,单药1组、单药2组及联合组大鼠肝组织中GSH-Px水平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降低(P0. 05);联合组大鼠肝组织中GSH-Px水平较单药1组、单药2组显著上升,MDA含量较单药1组、单药2组显著降低(P 0. 05)。结论吡喹酮联合盐酸小檗碱治疗血吸虫病大鼠能够有效改善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改善TIMP-1、MMP-13、Ⅰ型胶原、Ⅲ型胶原、GSH-Px及MDA水平,从而起到阻滞血吸虫病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且二者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在早期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卫卫  田野  赖日权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5):289-290,i010
目的 探讨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特异性方法。方法 应用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对早期纤维化肝组织中胶原的性质及分布特点进行观察。结果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随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清晰地显示嗜酸性胶原蛋白纤维束 ,其中Ⅰ型胶原纤维 (colⅠ )为粗大明亮的黄或红色纤维 ,显示很强的双折光性 ;Ⅲ型胶原纤维 (colⅢ )为绿色细纤维 ,呈疏网状 ,显示弱的双折光。经图像分析 ,其中S1期肝组织中colⅠ占 (10 5 8± 2 33) % ,colⅢ占(45 13± 2 6 7) % ;S2期肝组织中colⅠ占 (5 0 12± 2 5 8) % ,colⅢ占 (48 5 5± 1 6 6 ) %。结论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偏振光法可确定肝纤维化组织胶原类型、分布、排列与含量 ,是明确早期肝纤维化分期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超声造影剂及超声辐照对TIMP-1 siRNA质粒转染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2只造模大鼠在第6周随机均分成3组,质粒组(P组)、质粒+造影剂及超声照射组(P+U组)、对照组。2d、6d及12d后各组分别随机取8只处死、取肝、肾、肺、脑、心肌组织快速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内TIMP-1 siRNA荧光表达;FQ—PCR测定肝组织TIMP-1 mRNA表达。 结果2d后,P组肝、肾、肺、脑、心肌组织内均有少量TIMP-1 siRNA绿色荧光表达,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U组肝组织内TIMP-1 siRNA荧光表达明显增强,较其它组织差异显著,P<0.001。P组及P+U组肝组织TIMP-1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P+U组降低较P组显著,P<0.001;P+U组6d时TIMP-1 mRNA表达量最低,后依次为48h、12d。 结论TIMP-1 siRNA对肝纤维化大鼠TIMP-1基因表达抑制作用明显;超声造影剂及超声辐照能够明显增高基因转染效率,并有将基因载体靶向定位于肝组织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86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内钙浓度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对象为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增殖采用甲基-^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人法,细胞内钙浓度测定用Fluo-3/AM(乙酰氧甲基酯)标记后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荧光光密度值。培养上清液中I型胶原(CoL—I)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浓度用放免法检测。HSC-T6细胞CoL—Ⅰ及Ⅲ型胶原(CoI一Ⅲ)mRNA的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结果 AngⅡ可促进HSC-T6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内钙浓度的增加,复方861可阻断这些变化。复方861也可降低HSC—T6细胞CoL—Ⅰ及PⅢP的分泌和CoL—Ⅰ及CoL—Ⅲ mRNA的水平。结论 复方861通过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肺纤维化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三组.模型组用博莱霉素5 mg/kg气管内注射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予以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 50μg/kg每周2次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造模后第28 d处死大鼠,用半定量RT-PCR测定Ⅰ型和Ⅲ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均有所下降,较之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提示模型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治疗组较之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 肺纤维化大鼠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增加,应用内皮素受体桔抗剂治疗可抑制上述胶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己酮可可碱对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大鼠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6周后比较各组肝组织学评分,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已酮可可碱能够降低纤维化的组织学评分,降低Col-Ⅰ mRNA表达水平.结论 己酮可可碱在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方鳖甲软肝方对肝星形细胞胶原表达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中Ⅰ,Ⅲ型胶原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药物组共5组,并制备各组血清。采用SD大鼠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药物血清制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各组肝星形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及TIMPs的表达经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2h,高、中、低剂量药物组Ⅲ型胶原的表达[Ⅲ型胶原反应物吸光度(A值)为178.364-5.82,182.274-20.32,220.38&;#177;19.32]早于Ⅰ型胶原(Ⅰ型胶原反应物A值为300.23&;#177;25.80。329.37&;#177;45.98,425.38&;#177;19.3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高、中剂量药物组均可有效抑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并呈药物量效关系;培养24k实验各组均无TIMPs的表达,培养48h后TIMPs开始表达,培养72h时,高、中、低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可显著抑制TIMPs的表达。结论:复方鳖甲软肝方药物血清能有效抑制肝纤维化时肝星形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及TIMPs的表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外基质生成的同时,加速已生成的细胞外基质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肝毒清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每周连续3d腹腔注射DMN10/ul/kg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0只),并设对照组(10只)。第2周开始,将70只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氯化钆(GdCl3)组以及复方肝毒清高、低剂量组,后4组分别灌胃秋水仙碱0.01mg/kg、腹腔注射GdCl3 40mg/kg及灌胃中药复方肝毒清20g/kg、5g/kg;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10ml/kg;均每日1次,连用21d。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肝组织TGF—β1、iNOS、TNF-a的FiRRNA表达。结果中药复方肝毒清不仅能减轻肝组织铁的沉积,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减少假小叶的形成;而且能不同程度下调TGF—β1、iNOS、TNF—a的mRNA表达,以高剂量组较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1mRNA:6.32&#177;1.19比16.15&#177;2.39,iNOSmRNA:18.73&#177;2.13比43.15&#177;6.39,TNF-amRNA:3.69&#177;1.22比8.68&#177;2.13,均P〈0.01)。结论铁沉积于库普弗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复方肝毒清的抗肝纤维化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体内铁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携TIMP-1 siRNA的造影剂微泡在超声辐照条件下对肝纤维化大鼠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二甲基亚硝胺建立肝纤维化模型,6周后分组并静脉质粒注射,2天后观察肝、肾、肺、脑、心肌组织内基因荧光表达;12天后检测肝组织内TIMP-1 mRNA、蛋白表达及胶原纤维变化。结果2天后,超声照射微泡组基因荧光表达明显增强,较其他组织差异显著,P〈0.001;12天后,其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胶原含量均较单质粒组及对照组减低,P〈0.001。结论超声辐照携TIMP-1 siRNA超声微泡有将目的基因定位释放作用,TIMP-1 siRNA转染肝纤维化大鼠可改善肝纤维化结构,为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脏糜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SHR应用糜酶抑制剂(Chy-Ⅰ)组、SHR(SHR)组及对照组(WKY)组收缩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糜酶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Chy-Ⅰ组心脏CVF、PVCA分别为(26.8±8.7)%和0.4±0.1,SHR组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为(24.4±10.7)%和0.4±0.1,Chy-Ⅰ组比SHR组明显下降(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Chy-Ⅰ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和糜酶mRNA表达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SHR组(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应用Chy-Ⅰ后大鼠血压无改变。结论心肌组织糜酶参与胶原的合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降解,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IMP-1和PCⅢ、CⅣ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素防治组的心肌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苦参素防治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PCⅢ和CⅣ的合成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的改变及鹿角方对其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各组12只。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犤(3.15±0.47)/1000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犤(2.24±0.12)/1000犦,鹿角方组LVMI犤(2.60±0.44)/1000犦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1);模型组Ⅰ和Ⅲ型胶原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模型组Ⅰ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模型组血浆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血浆AngⅡ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鹿角方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的改变及鹿角方对其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各组12只。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wicular mass index,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3.15&;#177;0.47)/1000]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24&;#177;0.12)/1000],鹿角方组LVMI[(2.60&;#177;0.44)/1000]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0.01);模型组Ⅰ和Ⅲ型胶原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均0.01)。模型组Ⅰ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均0.05)。模型组血浆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鹿角方组血浆AngⅡ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鹿角方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鹿角方逆转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循环血浆和局部心肌AngⅡ平,影响Ⅰ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心脏间质主要由Ⅰ,Ⅲ型胶原组成,对心肌细胞起支持、保护和制约的作用,是维持心脏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成分.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对象选择2003-01/08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6例事故死亡的儿童,家属知情同意,男4例,女2例;年龄1~15岁,大体解剖证明无先天性心脏病,取右心房组织.同期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2例,女9例;年龄1~17岁. 方法从右心房手术切缘处取少许新鲜组织.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观察心脏胶原Ⅰ型和Ⅲ型蛋白表达,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测量心脏胶原Ⅰ型和Ⅲ型蛋白面积构成比(代表胶原蛋白表达的相对面积含量),面积百分比(代表胶原蛋白表达的百分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心房肌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6例死亡儿童和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心房组织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心房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彼此连接成网;Ⅲ型胶原纤维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②室间隔缺损心房Ⅰ和Ⅲ型胶原表达,大多区域属于正常.仅部分区域发生极度重排,即Ⅰ型胶原呈现大斑块状增加、断裂或消失,Ⅲ型胶原呈条束状增加.③Ⅰ型和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和面积构成比正常心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面积百分比(48.82±12.35)%,(40.02±13.53)%,t=2.173,P<0.05;面积构成比(15.87±6.03)μm2,(13.62±6.94)μm2,t=2.221,P<0.0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肌Ⅰ型胶原含量较Ⅲ型胶原多[面积百分比(55.37±10.42)%,(50.27±14.36)%,t=2.173,P<0.05;面积构成比(24.93±9.62)μm2,(19.22±12.03)μm2,t=2.221,P<0.05].室间隔缺损儿童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心肌明显增多(t=2.153~2.234,P<0.05). 结论室间隔缺损儿童心房部分区域Ⅰ和Ⅲ型胶原纤维形态上出现重构,含量增加,可能是室间隔缺损儿童心功能异常出现的心脏间质代偿.  相似文献   

20.
背景:压力负荷可以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进而导致左室重构,卡托普利对这种重构具有逆转作用.目的:观察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材料:试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是选择9只大鼠,其余试验均为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鹿角方组3组.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连续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卡托普利组造模4周后,以卡托普利100mg/kg,1次/d,用双蒸水15 mL/kg稀释后灌胃,连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卡托普利对大鼠左室质量指数、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血浆心钠素和血清醛固酮含量的影响.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和卡托普利组各3只,模型组死亡1只,最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4只,卡托普利组死亡2只,最终纳入27只大鼠.均因动物手术损伤而脱失.①左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177;0.12)/1 000,(2.67&;#177;0.40)/1 000,(3.15&;#177;0.47)/1 000,t=2.649,6.499,P<0.001,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7&;#177;0.19,0.86&;#177;0.25,2.79&;#177;2.00),t=3.661,3.170,P<0.01,0.05].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177;0.10,0.52&;#177;0.29,0.84&;#177;0.27),t=3.560,2.417,P<0.01,0.05].④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79.1&;#177;18.6)%,(51.7&;#177;16.0)%,(139.0&;#177;29.2)%,t=2.910,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30.2&;#177;30.2)μg/g,(137.6&;#177;39.5)μg/g,(196.748.6)μg/g,t=4.026,P<0.01].⑥血浆心钠素比较:假手术组和卡托普利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70.6&;#177;51.6)μg/g,(202.564.2)μg/g,(339.3&;#177;115.4)μg/L,t=4.623,<0.01].结论:①卡托普利降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具有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②卡托普利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可能与降低循环血浆和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血浆心钠素,血清醛固酮水平,影响Ⅰ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