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24-1926
探究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选择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96例垂体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实施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生长激素(GH)与泌乳素(PRL)水平。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H、PRL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垂体瘤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能有效降低生长激素与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ERAS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一过性尿崩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监护效果。结果研究组入住监护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监护期护理不良事件及入住监护室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计划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一过性尿崩和术后早期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78.3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6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1 d与术后1周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采用数字盲选法,分为Ⅰ组(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Ⅱ组(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Ⅲ组(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Ⅲ组比较,Ⅰ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尿崩症、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都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垂体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综合疗效,术后空腹血糖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数字分级法(NRS)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为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优良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腔出血、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综合疗效好、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等渗盐水鼻腔冲洗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对患者鼻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10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腔冲洗。比较干预后12周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鼻部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鼻塞、鼻分泌物或后鼻漏、面部疼痛或胀满感、鼻腔干燥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量表各维度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后运用鼻腔冲洗技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改善患者术后的鼻部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孙伟  孙勇  张海龙 《临床医学》2023,(11):24-27
目的 比较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经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3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对照组56例行经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与围术期指标(肿瘤全切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应激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激素水平[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生长激素(GH)]。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hs-CRP、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PRL、ACTH及G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垂体瘤的治疗中,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应激反应及改善激素水平等方面的效果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垂体瘤患者60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经口唇-鼻中隔-蝶窦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术期情况、应激反应水平[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96. 67%,29/30)较对照组(73. 33%,22/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706,P 0. 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E、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应用安全性,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01-3703
目的观察并分析垂体瘤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观察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对于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能提高垂体瘤疗效,彻底清除肿瘤,减少并发症,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组间的视力改善率和肿瘤全切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鼻中隔缺损率和鼻窦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3.3%(22/30),明显高于观察组20%(6/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式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胸乳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以及美容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L-6以及TNF-α水平表达都有所提高,而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疼痛、声音嘶哑、皮下积液、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vs82.2%,χ2=48.7855,P<0.05)。【结论】采用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促康护理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42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焦虑、口渴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管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SP-VSTS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根引流联合负压引流管)和对照组(常规单根引流管),每组各40例。记录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5,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8水平均低于术后d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VATS肺癌根治术后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负压引流的引流效果较常规使用胸腔引流管的引流效果更显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鸣  詹怀义  叶建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41-1942,1945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行垂体腺瘤手术19例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前CT、MRI显示,其中微腺瘤5例,大腺瘤7例,巨大腺瘤7例。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全切除肿瘤14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随访1~3年,主要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行垂体腺瘤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对阑尾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ERAT手术方法治疗),每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PCT、sICAM-l、脂氧素A4(LXA4)、可溶性P选择素(sP-s)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PCT、sICAM-l、LXA4、s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PCT、sICAM-l、LXA4、sP-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消化道出血、腹腔脓肿、肠梗阻各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1/64)低于对照组的4.69%(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0.310>0.05)。【结论】ERAT治疗阑尾炎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确诊为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跟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Gissane角)测量值、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大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Bohler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结论】与跟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相比,跗骨窦入路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任辉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422-424
【目的】探讨安珂(EnCor)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本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20例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行EnCor微创手术治疗,n=86)与对照组(常规切开引流治疗,n=3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乳腺美容效果和手术前后血清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美容优良率为88.37%(76/86)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CAM-1、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9%(3/86)低于对照组的14.7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07,P=0.0417)。【结论】EnCor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治愈时间短、治愈率高、美容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6月本院麻醉后恢复室(PACU)收治的579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79例患者中有30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2%。上呼吸道梗阻、呼吸模式改变、肌松残余作用、喉及支气管痉挛、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误吸、急性肺水肿和术前肺部疾患等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结论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需严密监测、针对不同低氧血症的原因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一氧化氮(NO)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77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TSLP、NO、SAA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SLP、NO、SAA水平分别为(32.28±9.28)pg/m L、(81.13±20.15)pmol/L和(13.28±1.82)n 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触性皮炎、湿疹及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TSLP、NO、SAA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后血清TSLP、NO、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有效者TSLP、NO、SA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者(P<0.05)。【结论】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血清TSLP、NO、SAA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与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