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玲亚 《现代养生》2014,(6):202-20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9月180例ICU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发生率22.22%,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呼吸机应用时间长、抗酸剂、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发生率分别为36.96%、31.46%、38.16%、25.74%、23.74%,OR值分别为5.45、4.13、3.39、3.23、2.98。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给予半卧位、改善全身状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预防性常规应用强制酸剂、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策略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医院ICU收治的642例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9月未实施综合性干预策略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6月实施综合性干预策略时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每组32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ICU护理,试验组在常规ICU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性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通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CT及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白细胞计数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第4天内及第7天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43%和5.92%,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48%和11.84%(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策略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轻机械通气对患者血清PCT、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增强免疫力,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增强基础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6年1 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ICU重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器械通气时间要显著高于综合护理组方法,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肺炎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综合护理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呼吸机吸纳郭国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等.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SpO2、收缩、舒张压、心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机械性呼吸时间,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病房中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该院ICU病房2019年1-6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并回顾性统计该院ICU病房2018年7-12月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比较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0例(10.00%)而对照组发生20例(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61,P=0.00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8.00%、95.00%高于对照组89.00%、81.00%(χ~2=14.011、14.332,P=0.009、0.00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将2010年3月一2012年3月收治的采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循证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策略,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其中循证组提出问题并循证原因,制定护理策略,观查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发生率为27.4%,循证组发生率为6.0%,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rrjk》2017,(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等时间指标。结果:①观察组4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2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0±2.0)d、入住ICU时间(12.0±2.0)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0.3±3.1)d、(15.9±3.8)d,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苏惠娟 《智慧健康》2022,(17):152-155
目的以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素,针对性构建预防和护理措施,研究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同德分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每位患者所接受预防和护理服务内容的不同,平均分组,各27例,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服务,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APACHEⅡ评分情况更理想,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性护理服务,相比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而言,效果更理想,作用更明显,不仅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优化患者APACHEⅡ评分情况,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入住RICU时间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R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入住RICU时间。结果:观察组VAP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入住R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所花费的时间(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分析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100例患者,并对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插管前口腔护理方法,利用3%的双氧水进行护理,之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口腔溃疡的例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作用,观察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气管插管前口腔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口腔溃疡发生几率,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对于临床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72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SPSS20.0软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和常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1%(4例)和27.78%(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再插管发生率分别为5.56%(2例)和8.33%(3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4.94±3.44)h和(10.42±3.0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78)h和(16.90±3.60)h(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72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SPSS20.0软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和常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11%(4例)和27.78%(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再插管发生率分别为5.56%(2例)和8.33%(3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4.94±3.44)h和(10.42±3.02)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8.57±3.78)h和(16.90±3.60)h(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三腔喂养管营养支持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三腔喂养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2.50%,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食道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三腔喂养管行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提供营养支持,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心胸外科ICU患者呼吸机耐受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心胸外科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呼吸机耐受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康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机耐受率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心胸外科ICU患者的呼吸机耐受率,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2~2019年2月进行机械通气及气管插管患者共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预后效果。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早期VAP发生率、晚期VAP发生率以及总发生率。经过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期VAP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晚期VAP发生率以及VAP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并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收集64例依靠呼吸机呼吸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护理研究组与护理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32例,对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研究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8例治疗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能够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朱科云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26-126,128
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ICU应用呼吸机的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肺炎组和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肺炎组患者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误吸发生率,糖皮质激素、抗酸剂、抗生素应用率,呼吸机的应用时间,呼吸机撤机困难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等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白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响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因素相对较多,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显著影响,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展开预防,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rrjk》2017,(14)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资料,采用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类,在ICU当中均对两组患者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当中出现相关性肺炎患者4例,占全部患者的8%;对照组50例患者当中出现相关性肺炎患者12例,占全部患者的24%。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呼吸容积与肺活量之间的比值也明显提升,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明显提升患者的肺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