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倾角仪引导进针角度装置在CT引导下经皮纵隔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CT引导下经皮纵隔穿刺活检患者100例,其中采用激光倾角仪引导下穿刺患者50例,采用常规穿刺患者50例。对比两组一次穿刺靶灶成功率、CT扫描次数、进针时间及穿刺并发症、穿刺病理阳性率。结果激光倾角仪组一次穿刺达靶灶率为74%(37/50),常规穿刺组为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9,P=0.01)。激光倾角仪组CT扫描次数为(3.42±2.05)次,常规穿刺组为(5.42±3.3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2,P=0.004)。激光倾角仪组进针时间为(8.67±3.12)s,常规穿刺组为(12.08±4.7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0,P=0.002)。激光倾角仪组出现并发症12例(24%),常规穿刺组出现并发症22例(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激光倾角仪组病理阳性率为94%(47/50),常规穿刺组为92%(4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5)。结论激光倾角仪引导进针角度装置联合CT引导下经皮纵隔穿刺活检术可使穿刺更加精准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入组40例晚期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18 G自动活检枪,经CT引导行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行EGFR基因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40例病例均经穿刺活检获得足够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37.5%(15/40),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为50.0%(12/24),非腺癌患者突变率为18.8%(3/1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穿刺后出现气胸,3例患者出现咯血;无血胸、纵隔气肿、感染及针道种植等并发症;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简便、安全,是晚期NSCLC获得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能够用于预测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评价CT引导下肺内病变活检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振国  张雪哲  王武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57-1060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CT导引下肺内病灶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搜集352例行肺内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的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资料,其中75例患者年龄≥70岁(老年组),277例年龄<70岁(非老年组)。比较两组CT引导下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CT引导下活检对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7%(62/75)和84.5%(234/277)(χ2=0.14,P=0.7038);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气胸发生率分别为16%(12/75)和13.0%(36/277)(χ2=0.45,P=0.501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CT引导肺内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诊断符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非老年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北京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18F-FDG PET/CT显像的初诊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35例,女35例,中位年龄64岁.分析患者肺癌原发灶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PET/CT影像学征象[原发灶大小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纵隔或肺门高代谢淋巴结(HML) SUVmax及分布类型]并随访.研究终点为总生存(OS)期和无进展生存(PFS)期.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随访0.9~8.2年.70例患者中,31.4% (22/70)进展,24.3%(17/70)死亡.对于OS期,术前NSCLC原发灶SUVmax≥10与<10者(4.6和7.6年)、原发灶大小>3 cm与≤3 cm者(4.8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分布于肺癌同侧与位于双侧或无HML者(4.4和7.4年)、纵隔或肺门HML SUVmax≥5.0与<5.0者(3.8和7.3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10.135~ 15.238,均P<0.01);上述组别患者PFS期(3.9和6.7年、3.8和6.6年、3.8和6.4年、3.3和6.3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值:8.410~ 14.600,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和SUVmax是预测NSCLC术后OS期及PF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预测NSCLC的OS期有边际意义(P=0.051).结论 NSCLC根治术术前^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原发灶大小和SUVmax对NSCLC术后生存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纵隔或肺门HML分布类型对术后NSCLC的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线氟-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至2021年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基线PET/CT检查且行一线ICI联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糖酵解总量(TLG)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一线ICI联合化疗预后的最佳临界值, 并收集患者外周血指标, 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及Cox回归计算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共入组44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 TMTV>119.5 cm3及转移灶数量>3个与较差的PFS有关(χ2=4.19、11.28, P<0.05);TMTV>119.5 cm3及TLG>424.3与较差的OS有关(χ2=14.96、6.05,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转移灶数量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 TMTV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18F- FDG摄取及其变化率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进行疗效反应分组,并与其他预后因子比较预测复发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在放化疗前后于我科进行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每例患者收集3组数据:治疗前SUV(SUV1)、治疗后SUV(SUV2)及治疗前后SUV变化率(△SUV%),分析三者与PFS的相关性,对相关性最强的因素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划分治疗有无反应的临界值.结果:SUV1与PFS没有相关性(Pearson r=0.078,P=0.641);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SUV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不同临床分期的NSCLC患者的SUV1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839).SUV2与PFS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 r=- 0.354,P=0.029);腺癌患者SUV2小于非腺癌患者(P=0.017);Ⅰ~Ⅲa期患者SUV2小于Ⅲb~Ⅳ期患者(P=0.016).△SUV%与PFS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 r=0.503,P=0.001);Ⅰ~Ⅲa期患者△SUV%大于Ⅲb~Ⅳ期患者(P=0.003);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SUV%没有显著性差异(P=0.348).△SUV%> 30%为有反应组,PFS显著长于无反应组;有/无反应组(x2=7.556,P=0.006)及腺癌/非腺癌组(x2=5.551,P=0.018)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x2值略大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5,P>0.05).结论:△SUV%与PFS相关性最佳,大于30%视为治疗有反应;根据△SUV%的疗效评估可比临床分期稍准确预测复发,但无显著差异.分期相同的患者根据SUV值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危险组来决定随访密度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肺部空洞性病变而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n=48).根据病变大小(A1 <20 mm,n=12;B1≥20 mm,n=36),针道距离(A2<5 cm,n=33;B2≥5 cm,n=15),空洞壁厚度(A3<5 mm,n=18;B3≥5 mm,n=30)将其分为A、B2组.分别计算A、B2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变7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5%、93.8%.对于不同大小、不同针道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不同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其准确性与病变大小、针道的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106例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接受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71例(联合组),接受单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35例(对照组)。按1∶1比例应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分析2组患者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成功匹配32对患者。PSM前,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组的OS和PFS均高于单独卡瑞利珠单抗组(20.2个月比10.7个月,P=0.001;8.2个月比5.2个月,P=0.002)。PSM后,联合治疗组OS和PFS仍优于对照组(19.6个月比10.7个月,P=0.043;7.7个月比5.2个月,P=0.013)。PSM前多因素分析显示,单药卡瑞利珠单抗(P=0.006)和Child B级(P=0.027)是患者预后较差的影响因素,而PSM后的多因素分析并未发现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比单药卡瑞利珠单抗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并且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近期效果。方法 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32例,处方剂量为90 Gy,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根据CT检查比较肿瘤体积,按国际标准判定疗效。中位随访24个月(6...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扫描条件的不同,将90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1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为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医生共同对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计算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扫描长度5cm计算患者的标准化ED(ED标准化)。三组受检者的年龄、DLP、ED、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再采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满足穿刺需求(≥2分);三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穿刺针路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低于B、C组(P均<0.05)。相对于B组,A组的DLP、ED和ED标准化分别降低约44.16%、44.13%、39.29%;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约78.52%、76.31%、73.02%。结论: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971医院肿瘤科137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A组),胸外科和呼吸科共112例肺、纵隔占位病变患者为对照组(B组)。A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后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封闭脏层胸膜和肺组织创口,B组患者单纯行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分析两组患者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并观察A组患者注入自体血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活检全部成功;A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为7.3%(10/137),B组患者气胸发生率为21.4%(2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的发生与肺气肿、病变直径相关 (P<0.05);轻度气胸与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的发生相关(P<0.05);A组患者注入自体血后2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且有少量咯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套管内自体血注入法可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纵隔穿刺活检术气胸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应用于MM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经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MM并于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8~91(61.1±9.6)岁。根据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有HRCA组和无HRCA组;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发布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2组;根据Mayo骨髓瘤分层级风险调整治疗(mSMART)3.0危险度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标危组和高危组。分析所有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局灶病变(FLs)个数≤3或>3、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4.2或>4.2和有无髓外病变(EMD)分别将患者各分为2组。随访结束后统计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χ2检验比较M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HRCA和分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rier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结果 FLs个数≤3或>3在不同R-ISS分期、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8.472、8.167,均P<0.05);有无EMD在不同mSMART 3.0分期和有无HRCA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6.808,均P<0.05)。FLs个数>3是HRCA、R-ISS分期和mSMART 3.0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52、5.000、10.714,95%CI:1.195~100.393、1.127~22.181、2.269~50.598,均P<0.05)。有无EMD和有无HRCA组间PFS期和OS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FS期:χ2=8.572、9.023,均P<0.01;OS期:χ2=6.030、4.877,均P<0.05)。EMD是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OR=4.466、6.520,95%CI:1.084~18.396、1.174~36.211,均P<0.05);HRCA是PFS期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OR=8.458,95%CI:1.671~42.812,P<0.05)。截至随访结束,无EMD且无HRCA或仅存在两者之一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同时存在EMD和HRCA的患者中位PFS期为11个月(χ2=20.903,P<0.001),中位OS期为17个月(χ2=10.656,P<0.01)。 结论 初诊MM的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HRCA存在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MM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uid导航辅助CBCT(cone beam CT)引导肺穿刺活检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行iGuid导航辅助CBCT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患者41例(研究组),行普通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患者6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穿刺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肺穿刺手术时间为(20.56±2.56)min,低于对照组的(23.28±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4,P=0.001);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78.26%(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37%(32例)、34.15%(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5,P=0.640)。结论i Guid导航辅助CBCT引导肺穿刺活检定位准确、高效,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皮CT引导射频与术中开腹彩超引导下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方式将患者分为彩超引导下射频组(n=100)与经皮CT引导射频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花费。结果两种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1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引导下射频组平均住院花费为高于经皮CT引导射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引导下射频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d,经皮CT引导射频组为(6.0±0.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射频和经皮CT引导射频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彩超引导下射频可以直视肝表面,全面、多方位的检查肝,不容易遗漏肝病灶。  相似文献   

15.
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影响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方法回顾复习有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的肺内病变CT导引下穿刺活检435例。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病灶相关因素(病灶良恶性、大小、位置、病灶深度及有无空腔)、操作相关因素(有无激光导引、患者的体位)和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有无肺气肿)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①435例病变最终诊断289例为恶性1、46例为良性,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为83.4%(363/435)。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CT导引下穿刺活检对良、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6%(106/146)和88.9%(257/289),χ2=18.71,P=0.00002;激光组和非激光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4%(130/147)和80.9%(233/288),χ2=4.00,P=0.0456;诊断正确组和非正确组病灶大小分别为(3.78±1.64)cm和(3.02±1.26)cm,F=13.79,P=0.0002。②应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的良恶性(Waldχ2=14.01,P=0.0002)、有无激光导引(Waldχ2=3.92,P=0.0477)被列入回归方程。结论病灶的良恶性和有无激光导引是影响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PECT的同机定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周围型肺占位患者,均行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取材样本长1.0~1.5 cm,并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评价其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是近似t检验。结果27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1%、100%、97.82%。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SCLC)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0.666,均P > 0.05),SCLC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值高于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 < 0.05);NSE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5,最佳诊断界值点为26.86 ng/mL,取26.86 ng/mL作为阈值鉴别SCLC与NSCLC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34%、84.92%。结论SPECT同机定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可行的,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NSE值有助于鉴别SCLC和NSCL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CT形态学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61例具有完整胸部CT影像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结果 161例Ⅰ期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1.4%;按性别分成两组,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多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患者年龄(≤60岁、>60岁)、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组,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T1a、T1b及T2a期对应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7.2%、70.7%和58.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IA、IB期分类,对应5年OS分别为78.1%和58.9%,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的密度分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边缘、周围情况及与邻近胸膜的关系方面,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像上肿瘤的大小、"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影响Ⅰ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接受D2根治术的Ⅲ-ⅣA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术R0切除的47例Ⅲ-ⅣA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放疗剂量为45~50.4 Gy/ 1.8~2.0 Gy/ 25~28次/5~6周, 比较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A组, 25例)和术后同步放化疗(B组, 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72个月)。A组1年OS显著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vs. 54.5%, χ2=5.68, P=0.017);3年OS和DFS分别为56%vs. 40.9%(P>0.05)和51.4%vs. 31.8%(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 P=0.014)。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2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T引导下两种穿刺针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0例肺部肿物患者,使用细针穿刺和切割活检针术前经皮肺穿刺活检各60例,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的差异等.结果:120例肺部肿物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98例得到阳性结果,假阴性12例,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100%.细针穿刺组敏感性88.8%(48/54);切割活检针组敏感性89.3%(50/5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气胸发生率为10.0%,痰中带血或咳血发生率为11.7%,两组间亦无差异.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使用细针和切割活检针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画视频对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前谈话的效果。方法 将72例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口头术前谈话,实验组采用动画视频辅助术前谈话模式。比较两组术前谈话时间、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结果 实验组术前谈话时间为(10.59±2.69) min,短于对照组的(14.81±2.86) min(t=6.440,P<0.05),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为(8.77±0.97)分,优于对照组的(6.97±1.54)分(t=4.782,P<0.05)。结论 动画视频辅助术前谈话模式能让患者或家属在更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谈话内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