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景洪 《华夏医学》2000,13(1):79-80
自 1 96 8年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开展以来 ,它已成为胆胰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我院普外科自1 996年 1月对 2 2例胆道疾病患者进行了 ERCP检查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 ,就 ERCP在胆道疾病检查中的地位及临床价值和 ERCP应用体会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 4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3岁。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痛史 2 0例 ,病程 2 d~ 1 7年不等 ,1 6例伴有黄疸。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2例。其中 2例为胆囊切除术、胆总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Mirizzi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ERCP检查确诊的30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Mirizzi综合征占同期ERCP检查的1.3%(30/2318),占ERCP诊断胆石病的2.4%(30/1270),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58.3岁;临床表现为腹痛27例,腹痛伴有黄疸10例,伴有发热7例;术中考虑Ⅰ型27例,Ⅱ型3例;30例患者中合并胆道结石17例,伴有胆囊多发结石13例;经内镜治疗25例,其中19例行鼻胆管引流术,6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行鼻—胆囊引流术5例;6例内镜引流术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ER-CP对Mirizzi综合征确诊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始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探查,胆道一期缝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3例为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27~89岁,平均53.5岁;择期手术58例,急诊手术3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超、CT、ERCP等检查确诊.胆总管直径在1.0~2.0 cm,平均直径1.8 cm.所有病例均排除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胆道肿瘤.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胰腺、胆道及肝胆疾患的重要诊断手段。我院在1984~1985年两年中检查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23~76岁,平均49岁。病史12天至23年。主要症状体征有巩膜及皮肤  相似文献   

5.
胆道梗阻性疾病目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BUS、CT、PTC、ERCP、MRCP等 ,检查方法各有特点 ,而 ERCP更具有其独到之处 [1]。为了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ERCP和 BUS影像学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 35例 ,着重探讨 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5例中 ,男 2 2例 ,女 1 3例 ,年龄 2 5~ 70岁 ,病程 5天~ 3个月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黄疸。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 ;胆道结石 2 7例 ,胆管癌 5例 ,胰头癌 2例 ,胆总管先天性囊肿 1例。1 .2 方法 全部病例在 …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指的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三镜(ERCP、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的微创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护理理念在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39例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8~73岁,平均45岁。术前B超、上腹部CT、ERCP、MRCP等检查提示胆囊管结石的  相似文献   

7.
<正> 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是胆道外科的一个棘手问题。我院1984年12月~1990年4月收治260例胆道结石病。术后残留结石51例(19.6%),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39例。年龄35~73岁。4~56岁35例占69%。肝胆管并胆道残石22例,胆总管残石29例。有淤胆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3例,合并胆道内瘘2例,左右肝多发性脓疡1例。1~3次手术史13例。22例胆汁普遍细菌培养20例阳性。本组病例均经B超检查。PTC17例,ERCP2例,静脉胆道造影2例,CT检查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7年1月~2002年11月共收治梗阻性黄疸患者227例,其中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Lemmel综合征)引起者6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中,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61.23岁。均因梗阻性黄疸入院,其中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1例经胃肠道(GI)检查确诊。其中1例手术治疗,术式为胃肠转流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3个月后胆道镜下通过Oddi括约肌置内支架管。1例行胆肠内引流术。2例术后均未复发。4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1例系由肠石嵌顿十二指肠憩室引起梗阻性黄疸,于ERCP检查时取出肠石;另3例患者均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行支架治疗。4例治疗后亦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预防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 比较开展术前选择性ERCP检查前后胆管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3年开展术前选择性ERCP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6例,胆道损伤4例;开展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83例,未发生胆道损伤.结论 术前选择性ERCP能明显降低胆道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997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因胆囊结石或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共 1872例 ,术后出现黄疸 3 4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1例 ,年龄 3 1~ 75岁 ,平均 5 1.4岁。术后黄疸的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右上腹胀痛、发热、黄疸进行性加深。肝功能生化指标多项异常 ,其中阻塞性黄疸除ALT外 ,TB、ALP、GGT均比非阻塞性黄疸明显升高。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判断可能为阻塞性黄疸均采用ERCP检查了解胆道情况并行相应的治疗。在 3 4例中 ,非阻塞性黄疸 9例 ,胆道残余结石 12例 ,胆道损伤狭窄 4例 ,壶腹部肿瘤 3例 ,放置引流 …  相似文献   

11.
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变异类型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我院536例胆囊切除术者中发现胆囊管变异57例,占10.6%,其中男性21例,女性36例,年龄21~65岁.原发疾病: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5例,胆囊息肉2例.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4例.胆囊管解剖变异发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术中解剖及术后T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2.
我所从1994年1月~1996年3月对116例接受住院治疗的胆石症患者均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83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及6岁~71岁,平均为49.7岁。病程3个月~27年已行1次胆道手术37例.2次以上手术12例,入院前均通过B超、CT或PTC及ERCP进行检查确诊为胆道结石,其中胆囊结石28例,胆总管结石47例,肝内胆管结石28例,胆道多部位结石13例,结石最大33mm×28mm。1.2辨证分型按197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系疾病会议、制订诊疗标准属气郁型35例,湿热型68例,脓毒型13例…  相似文献   

13.
ERCP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武  赵大建 《浙江医学》1996,18(5):276-27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e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了解胆道结石的分布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减少术后残留结石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1990年~1995年所作6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ERCP检查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38例,中位年龄41岁。合并肝外胆管或/和胆囊结石50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28例,其中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16例,单纯胆囊切除8例,胆总管探查2例,胆肠内引流术2例.  相似文献   

14.
徐春彦  杨位轩  万元春 《当代医学》2021,27(17):133-13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70岁以上老年胆道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准确率为93.33%(5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70岁以上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其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可相互弥补不足,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胆管癌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6月共收治46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本组男31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小29岁,最大74岁,平均59岁;45岁以上者34例,占73.7%。术前明确诊断38例。其中 B 超检查29例获准确梗阻部位,9例行 PTC 或 ERCP 联合直接胆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8例未行 B 超及直接胆管造影检查,于术中明确诊断。伴有胆道结石者6  相似文献   

16.
汪智民 《上海医学》2003,26(10):761-762
胆内瘘是指胆囊、胆道内瘘 ,为胆道系统疾病中较少见的并发症。我院从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 13例胆内瘘患者 ,占同期胆道手术的 1.36 % (13/ 95 3例 ) ,均经手术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证实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9例 ;年龄 4 5~ 78岁 ,平均为 5 9岁。除 1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否认有胆道病史外 ,余 12例均有胆系结石及感染病史。病程 6~ 32年 ,10年以上者 7例。临床表现 :有典型胆绞痛史者 11例 ;黄疸 7例 ,其中 4例有明显的黄疸突然消退病史 ;畏寒、发热 8例 ;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17.
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根据B超及CT检查容易与肝细胞黄疸鉴别 ,但对其准确定位与病因诊断困难。本文是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对梗阻性黄疸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 ,并与B超、CT对比 ,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病例中 ,男 ,4 6例 ,女 4 2例 ;年龄 16~ 78岁 ,胆红素定量为 38 6~ 4 5 9 1μmol/L。 88例中 6 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5 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 ,12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 ,2例胆总管癌经EST后置入胆道支架成功引流。1 2 操作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18.
邹永军  孙萍  尹力  李春福 《吉林医学》2003,24(2):166-166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BD)作为治疗性ERCP组成部分可治疗部分胆胰疾病。我科自2000年10月~2002年9月开展治疗性ERCP工作以来,治疗梗阻性黄疸病人16例,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3岁。血胆红素最高971μmol/L,最低132μmol/L,平均245μmol/L。伴有上腹痛7例,皮肤瘙痒3例,3例伴有高热。1.2术前诊断:ERCP检查、彩超、CT或MRI确诊为胆道梗阻,其中胰头癌8例,原发性胆管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胆管术后狭窄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技术在胰胆道疾病诊治中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旨在提高ERCP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经ERCP相关技术诊治的517例胰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7例中插管成功496例,成功率95.94%,发生并发症25例,发生率4.84%。结论:ERCP及其相关技术对胰胆道疾病具有极高的诊断治疗价值,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胰胆道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恩凯 《微创医学》2002,21(6):814-815
胆道梗阻性疾病目前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有BUS、CT、PTC、ERCP、MRCP等,检查方法各有特点,而ERCP更具有其独到之处[1].为了探讨其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作者收集资料完整的ERCP和BUS影像学检查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35例,着重探讨E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