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万晓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05-107
目的 探讨Drainobag用于甲状腺手术引流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4~2012年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排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Drainobag引流,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引流,比较两组引流量、置管时间、换药次数、吸引压力、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积液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换药次数、吸引压力、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积液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rainobag用于甲状腺手术引流有较好效果,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皮瓣植皮术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应用。 方法 收集温州市中医院骨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10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2组均予皮瓣植皮结合VSD术,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完全负重时间、换药次数、置管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满意率、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和疗效等。疗效评估标准参照WHO制定的慢性骨髓炎评估标准。 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5.29±1.31)周、创面愈合时间(4.36±1.25)周、VAS评分(2.53±0.46)分、完全负重时间(4.95±1.83)个月、换药次数(3.05±0.82)次、置管时间(9.65±1.82)d、住院费用(1.16±0.83)万元、SDS(32.19±5.48)分、SAS(37.24±5.06)分低于对照组、无一例复发;生活质量评分(77.89±8.25)分、满意率(94%)和疗效(9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皮瓣植皮术结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可规范医护行为、有效控制感染、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VSD在妇产科手术切VI裂开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03~2013年100例妇产科手术切151裂开患者,按照人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VSD引流,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皮片引流,比较两组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VSD在妇产科手术切口裂开有较好的效果,促进切口较好的愈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引流技术(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VSD +抗生素链珠组)21例和对照组(抗生素链珠组)32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填充,结合全身抗生素应用治疗。对照组经骨窗安放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每次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在住院天数、手术平均时间、手术次数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 VSD 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理想,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负压吸引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VSD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3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应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经骨窗安放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平均每次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手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理想,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手术次数、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术(VSD)在胫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护理。方法:选取骨伤科收治的2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另行VSD治疗及VSD敷料和负压引流的干预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40.00%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住院时间(27.12±1.65)d、换药次数(8.48±1.78)次、创口愈合时间(20.12±3.68)d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60.00%显著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护理对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创后纱布包扎换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VSD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视觉疼痛评分、换药次数、二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VAS视觉疼痛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二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能够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骨创伤面的护理,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骨科进行诊治的60位病人进行研究,将这60例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开放式引流方法和普通护理措施;研究组病人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在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给予负压封闭引流的研究组病人在换药次数、相关症状产生率、感染的产生率、病人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VSD可以有效得治疗骨创伤面病人。给予负压封闭引流的研究组病人在换药次数、相关症状产生率、感染的产生率、病人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指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在骨创伤科室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有效得促进创面愈合,显著提高疗效,同时也可以改善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对2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先清洗病灶,在应用抗生素溶液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患肢制动.结果23例患者病灶清除后骨髓炎无复发,骨缺损、骨不连愈合良好.结论持续滴注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可视病灶清除后的创面在封闭状态下等到充分引流,既能避免持续滴注灌洗不畅的问题,又能避免因长时间吸引VSD海绵干燥、VSD管腔堵塞及肉芽组织过快生长形成新死腔导致感染复发,而且免除患者换药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对比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清创、换药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清创的基础上应用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海滨  沈玲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52-54, 58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SD)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青海省中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换药频率、创面闭合时间及住院时间、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乳房毁损率及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创面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乳房毁损0例,对照组6例(13.04%);疾病复发1例(2.13%),低于对照组的9例(19.57%)(P=0.012,P=0.008)。 结论 VSD治疗PCM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换药频率、缩短创面闭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乳房毁损率及疾病复发率,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均予以VSD术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  优质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换药次数[(4.19±0.71)次vs. (2.43±0.42)次]、创面愈合时间[(26.62±6.31)d vs. (20.57±5.12)d]、创面愈合治疗费用[(3 245.86±254.39)元vs.(1 628.09±103.54)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从81.64%提升至9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前,2组VAS评分、肿胀周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1.93±0.46)分vs. (6.98±1.41)分],肿胀周径明显缩短[(1.21±0.15)mm vs. (12.91±0.19)mm],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90.24±5.09)分vs. (65.28±2.61)分],且优于对照组[(4.02±0.86)分、(4.12±0.18)mm、(78.59±4.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VSD术治疗四肢创伤患者对康复效果、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降低VAS评分,缩短肿胀周径,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愈合治疗费用,同时能够提升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吴湘萍  陈晓东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23-212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案,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为实验组,偶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情况和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恢复至≥90°所需时间和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方面,2组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及6个月HSS评分均呈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缩短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对医院骨科手术护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玲  罗凤 《当代医学》2021,27(6):75-7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结合系统化护理干预在乳腺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28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130)与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QOL生活质量评分、VAS疼痛程度评分、健康知识评分情况及病房安全性。结果观察组QOL生活质量评分、VAS疼痛程度评分、健康知识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房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结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针对乳腺肿瘤住院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疾病认知情况,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使用VSD覆盖创面)和观察组(创面基底及边缘注射PRP+VSD覆盖创面),每组各20例。比较2组住院时间、治疗显效率、术后创面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以及创面HE染色下组织形态学特点。  结果  对照组无效2例、有效10例、显效8例;观察组无效0例、有效0例、显效2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7.10±8.63)d vs. (20.10±3.60)d,P < 0.01],且治疗显效率明显提高(40.00% vs. 100.00%,P < 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创面炎症反应明显,新生肉芽组织及血管数量较少,而观察组创面炎症反应较轻,新生肉芽组织及血管数量较多,并且再上皮化率较高。  结论  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 相较于传统的PRP凝胶技术,本研究采用PRP局部注射联合VSD治疗可刺激血管生成,改善创面局部血运,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48 h V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48 h疼痛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