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中老年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115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曲可芦丁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冲剂。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及TCD变化。结果2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配合西药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氟桂利嗪,5~10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20例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氟桂利嗪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银杏叶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痊愈44例,好转26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60.27%,总有效率为85.89%。治疗后LVA、RVA、BA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本组70例偏头痛患者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70例患者痊愈43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8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偏头痛伴失眠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46例用养血清颗粒及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偏头痛积分及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伴失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血虚肝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加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异议(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会丽  厉秀云 《陕西中医》2011,32(2):161-16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71.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有养血平肝,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中是否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未应用养血清脑颗粒)与试验组(38例: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2周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相关数值以及好转率(97.3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而行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1例失访,对照组出现2例失访。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能改善脑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升清通脉活血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脑血灌注量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符合条件的110例VBI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升清通脉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评估量表(DARS)、眩晕障碍调查表(DHI)、中医症候积分及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量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43/5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DARS、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基底节区脑血流速度(CBF)、脑血容量(CBV)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通脉活血汤治疗VBI性眩晕疗效明显,可通过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及脑血流灌注量,恢复脑部供血,起到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硬化性头痛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6周为1个疗程,观察总体临床疗效、头痛程度疗效和脑血流速度比值改善情况。结果总体临床疗效、头痛程度疗效和脑血流速度比值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赛庚啶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赛庚啶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赛庚啶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3%和72.3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和赛庚啶联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4.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李达仁 《中药材》2003,26(9):689-691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和对照组 37例。两组均静滴能量合剂 ,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 ,对照组加用尼莫地平片 ,疗程 30天。观察治疗前后椎 基底动脉收缩末期最大流速 (Vs)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70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在降低血液粘性 ,提高脑部血流速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 )。提示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用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确诊为偏头痛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1.8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且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前后偏头痛患者血中IL-1β浓度明显降低。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义杰 《河北中医》2007,29(4):348-34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维脑路通注射液2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疏血通注射液4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并观察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能提高VA、BA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血小板5-羟色胺、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VAS评分、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配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且可显著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MCA及ACA血流速度水平,并升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眩汤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清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为60.0%(18/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3.3%(1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更快(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2周后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基础上合用清眩汤可以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雷火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分别采用多普勒脑血流超声检测仪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5%和96.2%,对照组分别为34.5%和89.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VS、VD及基底动脉V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S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雷火灸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