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CHD) 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疾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炎症反应的长期刺激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文献报道,在粥样硬化斑块处,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2].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变化,探讨其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黏附分子之一,包括P-选择素、E-选择素和L-选择素。它们在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凝血与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对选择素生理功能及基因型的研究不断深入,选择素在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将逐步被揭示。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GIID)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疾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炎症反应的长期刺激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文献报道,在粥样硬化斑块处,可溶性E-选择素、PL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E-选择素作为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细胞间选择性识别黏附、调节白细胞归巢及渗出和肿瘤细胞转移等方面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但胚肝发育过程中E选择索的定性定位研究、与胚肝造血功能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小鼠肝脏发育过程中E-选择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血窦内皮形态分化及胎肝造血作用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1.5(E11.5)至出生后15.5d(P15.5)的小鼠胚胎或胎肝,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胎肝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育各期肝组织内E-选择素表达.结果与结论:E11.5肝始祖细胞形成团索样结构,其间有窦样间隙,内有散在的造血干细胞;E12.5 d肝始祖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其后,随着小鼠胎肝的不断发育,肝细胞数量及体积增大,核质比减小,至出生时形成肝小叶结构:窦样间隙由少到多,由宽变窄,窦壁内皮细胞从少量、不连续逐步增殖形成完整的内皮;造血细胞于E12.5开始造血,E13.5~E15.5达高峰,之后造血功能均逐步减弱.E-选择索表达于E11.5~E15.5胎肝的内皮细胞,定位于内皮细胞的胞膜,随内皮细胞发育及肝细胞分化成熟,E选择素表达渐消失.提示E12.5~E15.5为小鼠胎肝各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时期,E-选择素表达于此阶段的血窦内皮,与肝脏造血及肝细胞分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E-选择素作为一种促炎因子,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对近年来有关E-选择素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E-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E-选择素的水平变化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4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3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 各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ng/ml)分别为:正常对照组29.24±12.23;NDR组92.39±43.12,与对照组比较t=8.57,P〈0.01;DR组182.45±90.21,与对照组比较t=11.88,P〈0.01;与NDR组比较,t=5.63,P〈0.01.可见,NDR组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DR组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显著高于NDR组.结论 E-选择素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检测E-选择素水平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对E-选择素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李艳博士等在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E-选择素SR基因型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可引起E-选择素表达增加。在人体脑血管中,E-选择素主要是介导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粘附。在人体脑卒中后,46%的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E)浓度在24~36h内升高,但大多数患者的sE在后续几天内降低到初始浓度。在多种动物局部大脑缺血模型中,使用抗E-选择素IgG抗体治疗后,动物存活率增加。由于对人体进行抗ICAM-1等其他粘附分子治疗的失败,以及E-选择素在脑卒中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因而人们越来越重视对E-选择素作用的拮抗,且强调使用人源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经肝穿刺证实为正常恢复型患者的血清E-选择素及其生化指标的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术后正常恢复型患者(受试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E-选择素及生化指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E-选择素,使用Bayer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受试组患者在第1、3、5、7、11天内血清ALT、AST、CK动态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清E-选择素、G-GT、TBiL、TBA动态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在术后第11天与肝移植术前血清E-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受试组与对照组血清E-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另外,肝移植后正常恢复型患者1~11 d内血清ALT与AST、CK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P<0.05),而血清E-选择素与G-GT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正常恢复型患者的肝脏有修复性损伤引起的炎症,因此血清E-选择素含量一直偏高,它是肝移植术后正常恢复型患者所有指标中含量一直较恒定偏高的一项指标.所以应引起临床重视,密切注意其动态变化.血清E-选择素含量变化特点的规律为临床病情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肤撕脱伤皮瓣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探讨E-选择素分子与皮瓣坏死的关系。方法将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制成皮肤撕脱伤模型后,分别取皮瓣组织采用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选择素分子的表达。并测定皮瓣成活面积。结果皮肤撕脱伤皮瓣组织中E-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选择素可能与皮肤撕脱伤皮瓣继发坏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