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9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自拟神经止痛散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并与卡马西平组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44例,随机分为神经止痛散组(观察组)和卡马西平组(对照组)。观察组128例,男46例,女82例;年龄39~68岁,平均52岁;第3支痛者39例,第2、3支痛者62例,第1、2支痛者27例;首次发病36例,发病2次以上者92例。对照组116例,男38例,女78例;年龄40~66岁,平均50岁;第3支痛者33例,第2、3支痛者55例,第1、2支痛者28例;首次发病32例,发病2次以上者8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疼痛均限于三…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扳机点刺血拔罐治疗三叉神经痛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针刺配合扳机点刺血拔罐治疗三叉神经痛 6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5例中男性 30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 8~ 68岁 ;病程 5天~ 2 0年。其中以第 1支痛为主者 1 3例 ,第 2支为主者 2 8例 ,第 3支为主者 1 9例 ,第 2、3支均痛者 3例 ,3支均痛者 2例。患者均曾服用多种止痛药物 ,并进行针灸、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等 ,疗效不佳 ,或好转后又有反复发作。治疗方法针刺取穴 :以牵正穴为主穴 ,第 1支痛配太阳、阳白、攒竹 ;第 2支痛配下关、颧髎、迎香 ;第 3支痛配颊车、地仓、承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 30号1 .5寸毫…  相似文献   

3.
针刺止痛灵穴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永珍 《山西中医》1991,7(3):37-38
笔者自1984年至1989年12月,采用以针刺止痛灵穴(自拟名)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30~60岁22例,占78.6%,29岁以下4例,占14.3%,60岁以上2例,占7.1%。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8年,以两个月内的患者为多数。28例患者中右侧第一支痛4例,第二支痛3例,第三支痛3例,第一、三支痛2例,第一、二、三支痛3例,第二、三支痛1例,两侧一支痛1例,左侧第一支痛2例,第二支痛1例,第三支痛3例,第一、二、三支痛4例,第一、二支痛1例。  相似文献   

4.
缓急止痛汤治疗痛经10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四川中医》2001,19(1):40-41
本文认为,不是痛是痛经的最终痛理改变,是各个证型在经期皆有的共性,故经期治疗痛经应“以补为通,缓急止痛”。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选药组方,自拟缓急止痛汤,于经前1~2天开始服用,连服5天,治疗102例痛经,痊愈82例(80%),好转17例(17%),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癌痛前景广阔中日友好医院(100029)李佩文多少年来治疗癌痛主要是靠阿片类的止痛药吗啡、度冷丁,新药不多,许多癌症患者没得到满意的止痛。但是中药可以防治癌痛,应当努力挖掘。中药外用及口服对已发生的癌痛有止痛效果,持久而缓慢,副作用小。常用止...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 1 991年 8月~ 1 999年 4月以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 30例 ,收到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 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2 3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2 d,最长5个月 ,平均 1 2 d;三叉神经第 1支痛 2例 ,第 3支痛 7例 ,第 2、3支痛 2 1例 ;单侧痛 2 9例 ,双侧痛 1例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 2例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1 8例。2 治疗方法2 .1 急性发作期以采取穴位注射、快速止痛为目的。取穴 :下关、翳风、丰隆、光明。第 1支痛配鱼腰、太阳。第 2支痛配颧、四白 ,第 3支痛配颊车、承浆 ;…  相似文献   

7.
川芎止痛散治疗三叉神经痛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84年8月以来,笔者重用川芎,以自拟的川芎止痛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8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卡马西平作了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244例,均符合《实用神经医学》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随机分为川芎止痛散组(简称川芎组)和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川芎组128例,男46例,女82例,年龄41~68岁,平均为532岁。其中第3支痛者38例,第2、3支痛者63例,第1、2支痛者27例。首次发病者46例,反复2次以上者82例。对照组116例,男38例,女78例,年龄39~62岁,平均为526岁。其中第3支痛者32例,第2、3支痛者56例,第1、2支痛者28例。首次发病者42…  相似文献   

8.
为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1991年4月国家卫生部就下达了关于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通知,为充分满足癌痛患者对麻醉药品的需要,国家卫生部与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先后下达、修订了“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提供了积极的科学的治疗措施与取之方便、供应足量的止痛药物,提高了许多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冰黄寄奴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寒静  刘子志 《新中医》2007,39(2):84-85
目的:观察冰黄寄奴散外敷对癌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7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WHO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在癌痛第1阶梯仅用中药冰黄寄奴散(由冰片、黄柏、刘寄奴等中药组成)外敷止痛,第2、3阶梯采用冰黄寄奴散与2、3阶梯止痛西药联用。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增幅大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用冰黄寄奴散外敷未发现其副作用,冰黄寄奴散与止痛西药联用未增加西药副作用。结论:冰黄寄奴散外敷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低副作用,与2、3阶梯止痛西药联用,能增强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trigminalneuralgia),又名“痛性痉挛(ticdouloureux)”是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国外统计每百万人口中有118.2人发病,国内调查其发病率为182/10万。本病诊断虽较容易,但由于神经阻滞等有效的疗法未被普遍采用,许多患者多年而不能治愈,难以忍受的痛苦使他们痛不欲生。  相似文献   

11.
屠仁枫  李旭霞  吴风云  陈教  温正暖  周克 《新中医》2021,53(23):154-158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 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2 组疼痛缓解情况、疼痛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疼痛控制满意率。结果:试验组疼痛缓解率85.29%,高于对照组61.76% (P<0.05)。与同组治疗第1 天比较,2 组治疗第3 天、7 天、10 天、14 天疼痛数字评分法(NRS)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第3 天、7 天、10 天、14 天比较,试验组同期NRS 评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第1 周比较,2 组治疗第2 周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第2 周比较,试验组治疗第2 周爆发痛发作次数、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均较少(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15-PAL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EORTC QLQ-C15-PAL 评分均较低(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低于对照组41.18%(P<0.05)。试验组疼痛控制满意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阿片类止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可提高疼痛缓解率,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爆发痛发作次数及盐酸吗啡片解救爆发痛剂量,降低不良反应,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疼痛控制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临床观察痛消片(NM21S)对疼痛症状的上痛作用。方法 采用痛消片(NM21S)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3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等级程度、等级积分的变化以及止痛效果。结果 治疗后的疼痛积分均值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痛消片(NM21S)对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 痛消片(NM21S)对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皓  吴雅楠  王欣  霍伟 《河北中医》2014,(2):216-21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triginalneuralgia,TN)又称痛性抽搐,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临床上以单侧面颊部和上下颌部(第2、3支)最为常见,额部(第1支)很少发生,轻触鼻翼、颊部可诱发[1],有触发点,间歇可如常人。 T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患,其患病率可达(10~182)/10万人[2]。现代医学多以卡马西平抗癫痫类药物治疗,或射频热凝术,或显微血管减压术[3]等治疗,有些患者西药效果不理想或对手术治疗心存畏惧。而中医在治疗TN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癌性疼痛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疼痛的控制列为全球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应用WHO大力推广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控制癌痛的方案,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病人止痛效果欠佳。因此,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癌痛引起了中医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就1995~2008年国内中医药外治法治疗癌痛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张馥丽 《新中医》2012,(10):81-83
目的:观察四黄散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4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使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治疗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外敷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但治疗组疼痛疗效显效率为53.8%,明显优于对照组(2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便秘发生率(23.1%)明显低于对照组(4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黄散外敷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不仅可增强止痛效果,使患者疼痛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可降低便秘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速效止痛拔癌膏系列报道(5)蓄积释放法对癌痛治疗意义吴琪,李德民沈阳抗癌止痛研究所(沈阳110037)笔者在吸收古今名医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抗癌止痛疗法,名之为“蓄积释放法”。概括他说,它通过内服药补益脏腑,调理气血,从而达到蓄积正气;外敷...  相似文献   

17.
刘伟胜教授辨治癌痛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最痛苦而又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肿瘤患者中至少1/3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则高达60%~90%,目前癌痛治疗主要采取WHO推荐的“三阶梯疗法”。该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症状,但存在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并受患者耐受性限制,致使部分患者止痛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相似文献   

19.
浅谈有毒止痛中药之外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止痛中药是指有毒中药中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疼痛”的治疗是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亦是国际范围的重大难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而有毒止痛中药是止痛药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痛攻邪”的良药,在治疗剧烈或顽固性疼痛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87~2013年文献的回顾与整理,总结针刺透穴法治疗三叉神经第Ⅰ支痛、第Ⅱ支痛、第Ⅲ支痛的选穴与针刺手法,并记录其疗效。针刺透穴法选穴少而精,针感强烈,能够导气直达病所从而迅速止痛。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