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36):5079-508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长春西汀2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1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vWF、sVCAM-1、sICAM-1、CRP、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捷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40-24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对照组40例和依达拉奉联用血栓通治疗组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栓通,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和NIHSS评分以及血清hs-CRP改善程度。结果联合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75.5%)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联用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联用组的下降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保护脑细胞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疗效增强;且能明显协同降低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CI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及血栓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通粉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lis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51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血栓通粉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疗程均为14d。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测定。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2%)明显高于对照组(76.5%)(P〈0.05)。14d时,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栓通粉针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疗效的影响.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前及14 d后测定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 治疗后14 d观察组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降低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常规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并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后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患者加用血栓通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相关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加用血栓通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2.47±1.71)%,低于加用血栓通治疗前的(3.72±1.62)%(t=6.712,P=0.000);增加血栓通治疗后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佳,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糖、凝酶原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血糖、凝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血糖、凝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治疗ACI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钱琪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57-157
目的分析研究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CRP的变化。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总有效率84.9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为(14.53±1.6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3.05)分(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 <0.05)。结论依达拉奉单药治疗老年性脑梗死的效果有限,联合血栓通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漆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7-2568
目的:研究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凝血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予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针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T、APTT、FbG、D-二聚体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FbG水平下降(P<0.05),D-二聚体升高(P<0.01),PT、APTT时间延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对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并优于传统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和凝血常规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14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曲克芦丁注射液250ml:0.8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用5%葡萄糖500ml加入注射用血塞通针800m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牲差异。结论注射用血塞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与相关血浆生物分子学的变化。方法:用PSS治疗ACI47例,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内皮素(ET-1)、P-选择素(P-sel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并设中药血栓通和胰岛素对照组。结果:PSS治疗ACI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似,但它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抑制ET-1和PAF的作用。结论:与血栓通相比,PSS除有降低血脂作用外,还具有降低ET-1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ACI患者作为脑梗死(A )组,检测治疗前后Fg、DD和vWF Ag变化;同期94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B)组。分析三项指标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A组治疗前血浆 Fg、DD和vWF Ag值高于B组(P<0.05),治疗后降低(P<0.05)。取Fg>4.5 g/L、DD>131μg/L、vWF Ag>142%为截断值,Fg、DD和vWF Ag诊断ACI的特异度分别为90%、78%和77%,灵敏度分别为21%、50%和82%,准确性分别为60%、65%和80%。结论检测血浆Fg、DD和vWF Ag对ACI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以vWF Ag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维持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WF、TM水平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vWF和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2=4.1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89%)和5例(13.16%),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浆vWF和TM水平,从而保护及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本院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100例治疗组加用血栓通。对比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栓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联合基础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行血栓通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6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予以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栓通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研究组在两组治疗后Barthel与NIH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行血栓通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只给予血栓通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4 0例ACI病人 ,随机分为 2组。三七总皂苷组 2 0例 ,以曲克芦丁、胞磷胆碱和三七总皂苷 (5 0 0mg ,iv ,gtt ,qd)治疗 2wk ;对照组 2 0例 ,仅用曲克芦丁、胞磷胆碱治疗。采用双抗体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病人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三七总皂苷组总有效率95 % ,对照组 6 5 %。 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 ,P <0 .0 1。 2组病人治疗后VEGF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 .0 1) ;三七总皂苷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使ACI病人的VEGF浓度升高 ,有利于ACI病人的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