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术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胃镜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缩短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面罩在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检查中B组采用内镜专用面罩供应纯氧(6-8 L·min^-1),A组采用鼻导管给氧(3-5 L·min^-1),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意识消失后开始检查。观察2组检查过程中低氧血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成功率为100%。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3.3%比33.3%),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除少数病例偶有呛咳、躁动外,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内镜面罩给氧可明显减轻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时SpO2的下降,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方凛强  陈少龙 《新医学》2014,(6):403-407
目的对比观察无痛胃镜治疗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与优势。方法15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划分为5—14岁、15—60岁以及大于60岁年龄段各50例,每个年龄段患者再分为无痛组及普通组各25例。无痛组联合给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后于胃镜直视下用异物钳等各种工具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于常规胃镜下治疗。记录并对比各年龄段无痛纽与普通组治疗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中不同年龄段患者无痛组的MAP、心率均低于相应普通组(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治疗后则恢复至与普通组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无痛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和成功率均优于相应的普通组(P〈0.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较普通胃镜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成功率高,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标准指南(简称护理指南)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根据自行设计的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实施护理的1 5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08年1-8月在某院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采用传统护理配合的1 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时间、无痛肠镜检查时间,并比较患者、医生、麻醉师对护理指南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时间为(35.24±7.19)min、无痛肠镜检查时间为(45.24±7.19)min,分别少于对照组的(45.12±10.32)min和(56.12±10.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护理配合标准指南后,患者、医生、麻醉师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方面均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护理配合标准指南指导护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检查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媒体形式干预在普通胃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初次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胃镜检查护理,干预组100例在常规胃镜检查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媒体形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检查过程中的情绪状态,食管口打开情况及检查时间。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紧张恐惧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食管口打开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媒体形式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普通胃镜患者检查前焦虑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及效率,减少检查过程中的不良主观感受体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用丙泊酚作为短效麻醉剂的成人无痛胃镜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单用丙泊酚作为短效麻醉剂,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不包括行镜下治疗的无痛胃镜)患者5180例,予麻醉剂量2~3mg/kg,观察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有无呛咳、躁动,胃镜操作成功率,以及复苏时间、患者满意度、痛苦感、不良反应等。结果患者在静脉注射丙泊酚后1~2min麻醉成功,其中术中躁动203例,占3.9%;给予追加麻醉剂506例,占9.8%,追加剂量60~80mg,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胃镜检查。患者在麻醉后8~10min即可清醒自行走出复苏室。术后诉感觉舒适惬意,无痛苦感。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清醒后无不良记忆,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单用丙泊酚作为短效麻醉剂行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有效,胃镜室配置专职麻醉师及术前、术中、术后精心专业护理是无痛胃镜安全操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胃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胃镜检查患者378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普通胃镜组186例和无痛胃镜组192例.无痛胃镜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待患者呼之不应、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胃镜检查.普通胃镜组给予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5mL咽部局部麻醉后行胃镜检查.记录2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术中体动情况,比较2组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并询问患者是否愿意再次接受胃镜检查.结果 2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愿意再次接受胃镜检查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与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检查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实施胃镜检查,可缩短检查时间,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检查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5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选择检查方式,将选择普通胃镜检查的3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的3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及检查期间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检查时间、检查终止率、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的MAP、SpO_2、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和检查后,观察组的MAP、H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查中和检查后的SpO_2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检查终止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满意度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术后复苏期患者的不良反应,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P〈0.05)。结论针对无痛胃镜术后复苏期患者实施特殊护理,明显降低低血糖和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无痛电子胃镜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检查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对本组106例患者实施无痛内镜检查,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106例患者,经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护理,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103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结论无痛胃镜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使胃镜检查的适应证扩大。  相似文献   

11.
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技术在上消化道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无痛组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下进行检查 ,普通组按常规胃镜检查 ,发现病灶取活检 4~ 8块。结果 无痛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 ,活检阳性率 92 .9% (118/12 7) ;普通组有 3名患者拒绝活检 ,活检阳性率 73 .4% (116/ 15 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舒适、安全 ,可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22例患者按照接受检查的时间顺序和ABAB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状态、接受再检意愿、检查用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检查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沟通交流、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再检意愿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检查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合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可有效缓解无痛胃镜检查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操作用时,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观察组在专业护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心理状态、检查中血压及脉搏变化情况、内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用量、检查中出现呼吸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1),术中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用量、呼吸抑制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通过对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给患者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缩短内镜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ICU重症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行床边无痛胃镜诊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ICU病房对19例共21次重症患者(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时行床边无痛胃镜下检查及其内镜下止血的临床资料,并按与观察组比例1∶4选取符合匹配条件的内镜室普通诊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共84次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内镜诊疗完成情况、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19例共做胃镜21次,均顺利完成内镜操作,无1例发生并发症,止血成功率89.5%;对照组亦均完成内镜诊疗,发生1例并发症,止血成功率90.8%.2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观察初步显示,对ICU重症患者在实施急诊床旁无痛胃镜检查和镜下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无痛苦胃镜术增加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耐受性。它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减少患者对检查的焦虑和担心,另一方面足减少检查时的痛苦反应。方法对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麻醉组各90例,麻醉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mg/kg和丙泊酚1.0~3.0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常规组则按常规胃镜检查方法。观察两组检查前、中、后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按照不同时段采取相应对策。结果麻醉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检查组。结论无痛苦胃镜术可增加患者对内镜检查的耐受性,结合相应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检查的适应性,且实现了患者安全舒适无痛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68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观察检查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26%,其中6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例心动过缓,1例穿孔,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对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清醒镇静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总结观察组528例笑气吸入清醒镇静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并与常规胃镜检查对照组5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观察组528例全部完成检查,对照组523例顺利完成检查。两组患者检查中及检查后均未发生呕血、黑便、胃食管反流等严重并发症。(2)观察组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躁动、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嗜睡、幻觉的发生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均未严重神志意识障碍,血压、心率异常波动以及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检查中和检查后对照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笑气吸入清醒镇静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各观察指标和检测指标均优于常规胃镜检查。护理安全管理和插镜配合是笑气吸入清醒镇静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然而常规胃镜检查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咽部不适、呕吐等反应,部分患者甚至无法耐受而放弃,最终导致治疗被延误。近年来随着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立在镇静/麻醉技术基础上的无痛胃镜诊疗技术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与之相关的镇静/麻醉技术亦已形成规范。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得以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胃镜检查的成功率,然而它在带给患者舒适的同时也增加了检查的风险。本文尝试对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包括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旨在为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患者实行无痛胃镜检查,相较于普通胃镜,两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UAP合并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胃镜检查,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心电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查效果和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检查中,观察组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压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1.11%、5.56%,均低于对照的组38.89%、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5.257,P<0.05)。观察组检查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20.
无痛胃镜术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了200例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配合与护理.认为无痛胃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消化道检查方法,而术前准备、术中观察、术后护理是其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