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在产后访视中实施按需健康教育,满足产妇产后的健康需求,促进母婴健康.方法 选择2011年7~12月300例产后访视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产妇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产后访视时按需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后访视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9.67%,产妇掌握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好”为76.67%,产妇对产后访视的满意率为97.3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按需健康教育能较好地满足产妇的个体健康需求,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产后访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产妇的产后访视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敬虹 《护理学报》2005,12(3):12-13
目的了解产妇对产后访视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10月在我院分娩的326例产妇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包括:产妇是否需要产后访视;产后护理知识来源途径;最想了解的产后访视内容。结果85%产妇需要产后访视;产妇产后护理知识的来源90%来自亲友,74%来自医务人员;产妇最想了解的产后访视内容是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和新生儿沐浴。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很有必要,改变产妇产褥期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认知需从改变传统的观念入手,脐带护理是产后访视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在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02/2008-05出院的产妇分为访视组和未访视组,了解两组产妇和婴儿的健康状况。结果:访视组产妇及婴儿的患病人数明显少于未访视组(P<0.01)。结论: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及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作用。 方法 对538例产妇及546例新生儿进行3次产后家庭访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产后访视中出现的母婴健康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第一次访视时产妇和新生儿存在的问题,通过护理人员上门护理指导,在第二次、第三次访视中,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母乳喂养率有明显地提高。 结论 产后家庭访视可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母乳喂养,提高产妇自护能力,是促进母婴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产妇对院内产后访视的需求,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对2010年4月~2012年04月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1426例产妇出院前进行产后访视,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 产妇文化程度与院内产后访视需求成正比,对访视内容需求是多方面的,最想了解的是脐部护理、产后营养等,对产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95%。 结论 低文化程度人群是院内产后访视宣教重点,应针对病人特点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重点是脐部护理和产后营养,开展院内产后访视工作可提高产后健康教育的效果及病人对产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对产妇进行产后家庭访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谢惠琼 《护理学报》2005,12(6):45-46
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产后家庭访视的效果。方法护士本着自愿参与、互助互利的原则对2600例产妇出院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共3次进行家庭访视,比较产妇出院后访视前后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产后家庭访视后产妇掌握产后自我护理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明显提高,访视前后各项观察内容分别经字2检验,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家庭访视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照顾,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65-1166
观察社区工作人员实施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效果。对自上级医院分娩出院后在社区卫生站服务范围内的产妇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选择产后访视实施前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的产妇4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试验组则接受由社区工作人员实施的产后访视,比较两组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两组社区休养产妇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和母婴健康指标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婴儿患病率和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出院后于社区休养的产妇群体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能降低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程度,提高母婴健康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产后家庭访视的实践与体会。[方法]对住院分娩的465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健康指导。[结果]第1次访视时母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经过连续的专业指导和健康教育,第2次、第3次的家庭访视母婴健康问题减少且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达100.00%。[结论]产后家庭访视可促进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赵冬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4032-4032
目的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效果。方法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中心卫生院指定有妇科经验的临床医生及儿保医生组成访视小组,在2006-06-2009-06对本社区482例产妇及485例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并对访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访产妇发病人数192例,新生儿发病人数315例;满月访后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产妇发病率降至1.9%;新生儿发病率降至17.5%。结论在产后访视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可以明显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在产妇产褥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40例产妇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对比2组产妇对于产褥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坚持母乳喂养率、产妇产褥期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分数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的访视过程中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的认识,降低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2月在接受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产后访视的326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下的产后访视,比较干预前后产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通过产后护理干预,产妇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护理干预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价值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对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 方法 加强规范的产后访视,予以产妇产褥期健康宣教与指导。 结果 及时、规范的产后访视,能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结论产后访视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妙仪  王云霞  赵月仙 《护理研究》2006,20(17):1576-1577
[目的]探讨护理督导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本社区自愿接受产后访视的产妇1210例,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督导,比较督导前后产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通过产后护理督导产妇掌握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明显提高,督导前后各项观察内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督导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护理指导对乳头凹陷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我社区登记在册的434例乳头凹陷产妇纳入访视组,分别于产后7,15,30 d时家庭上门访视,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头凹陷和母乳喂养指导等;将2013年1~12月分娩的360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只给予电话访问未进行上门访视。结果:产后30 d,访视组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的知晓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访视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乳汁淤积率、乳头皲裂率和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产后访视是对医院护理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减轻乳头凹陷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外来工产后访视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产后访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在顺德医院登记分娩并在本社区住居的外来工产妇205例进行访视、调查.结果 50%的外来工产妇认为不需要接受访视、环境、卫生差占48%、营养、饮食习惯不合理占37%、母乳不足占8.3%、新生儿脐部渗液占27.3%、红臀占21%等.结论外来工产后访视的健康隐患多.宣传访视的目的、改变传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意识、行为形成率是访视时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护理督导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督导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本社区自愿接受产后访视的产妇1210例,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督导,比较督导前后产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通过产后护理督导产妇掌握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明显提高。督导前后各项观察内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督导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为产妇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乡镇外来工的产后访视结果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芳 《现代护理》2006,12(14):1314-1315
目的 了解外来工产后访视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产后访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5年1~12月在顺德医院登记分娩并在本社区住居的外来工产妇205例进行访视、调查。结果 50%的外来工产妇认为不需要接受访视、环境、卫生差占48%、营养、饮食习惯不合理占37%、母乳不足占8.3%、新生儿脐部渗液占27.3%、红臀占21%等。结论 外来工产后访视的健康隐患多。宣传访视的目的、改变传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意识、行为形成率是访视时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对产妇及新生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通过护理督导可以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信心,增强对新生儿的保健护理能力,降低产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1].《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和要求》规定了城市产后28d内应进行3次访视,其访视率应达到80%.有调查[2]发现,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率为28.4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在社区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14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访视;观察组应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对产妇角色适应水平、喂养情况及健康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角色适应水平、母乳喂养率、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子宫恢复不良、乳腺疾病、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促进产妇角色适应,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产褥期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由课题组进行新模式的产后家庭访视,对照组由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传统的产后家庭访视。结果:干预组产妇对产后家庭访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家庭随访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产后42 d产妇EPDS测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更有利于产妇产褥期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