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房颤时左心耳结构和功能改变与肺静脉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74例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人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检测左心耳血栓形成、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结果18例房颤患者存在左心耳血栓,血栓组、非血栓组和正常组间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有显著差异,其中血栓组左心耳扩大,血流速度下降最严重,左心耳结构、功能和肺静脉血流密切相关。结论房颤时左心耳结构改变,功能减退,肺静脉血流和左心耳结构、功能关系密切,能准确反应左心耳功能,在血栓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肺静脉血流受到左房压力和功能改变的影响。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血流动力状态异常,原因是左房至左室的舒张期压差下降缓慢,而且房颤影响左房功能。 A组为54±14岁的27(男4、女23)例二狭患者(二尖瓣反流明显者已被剔除),二尖瓣瓣口面积1.2±0.4(O.7~2.4)cm~2。TEE检查时,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左上肺静脉(23例)或者右上肺静脉(4例)。17例肺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左心房血栓抗凝方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左心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成像(CTV)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左心耳发育不良的房颤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抗凝治疗方案。结果 5例房颤患者,1例完成左心房CTV及TEE检查,1例完成胸部CT平扫及TEE检查,3例完成左心房CTV检查。5例患者均依靠左心房CTV延迟期及肺静脉期多平面重建和(或)TEE结果诊断左心耳发育不良,TEE可见细小的左心耳间隙或不能见到左心耳口。左心耳发育不良均表现为左心耳小,左心耳壁肥厚,无左心耳腔或左心耳腔细小,左心房CTV对比剂难以进入。5例患者均合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1例行冷冻消融术,既有抗血小板方案也有抗凝方案或二者兼有。结论 左心房CTV延迟期及肺静脉期多平面重建可明确诊断特殊类型的发育不良的左心耳,TEE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伴左心耳发育不良的房颤患者抗凝方案有待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对风湿性心脏病中重度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口面积为 0 92± 0 2 1cm2 )患者左心房和 (或 )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2 41例准备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的患者术前检查 ,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未发现或可疑左心房和(或 )左心耳血栓 ,并至少禁食 4小时后进行TEE。结果 :76 ( 32 % )例经TEE显示左心耳和 (或 )左心房内附壁血栓。以TEE为标准 ,TTE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2 5 %和 94%。结论 :大多数二尖瓣狭窄病例左心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 ,TTE探查左心耳血栓敏感性低 ,应该使用TEE探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影增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血栓及功能检出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20例,均行常规TEE及造影增强TEE检查.评估两种方法左心耳功能指标(左心耳排空、充盈速度)和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增强检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TEE检查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5例,根据TEE联合增强检查结果分为血栓形成组52例和非血栓组93例。先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TEE检查。并对疑似血栓形成又不能排除的12例患者完成TEE联合增强检查。对比TTE与TEE对左心房及左心耳不同血流状态的检出情况。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EE联合增强血栓检出率明显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9%vs 5.5%,P0.01)。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形成组左心房内径(LAD)、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左心耳流速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及D-二聚体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3~1.25,P=0.027;OR=4.79,95%CI:1.40~16.70,P=0.012),左心耳流速为保护因素(OR=0.84,95%CI:0.78~0.90,P=0.001)。结论 TEE可以直观显示心房及心耳的血流状态,准确测量左心耳流速,联合增强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2D TEE、3D TEE)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非瓣膜性病变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53~85(67.40±7.33)岁。术前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2D TEE、3D TEE检查、术中2D TEE、3D TEE监测,术后1个月TEE随访。结果 2D TEE测得的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22.10±2.45)mm比(22.95±2.65)mm,P=0.154]、左心耳长度[(26.39±4.07)mm比(26.73±3.89)mm,P=0.154]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得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别为r=0.80,P0.001,组内的相关系数(ICC)=0.89(0.78~0.94);r=0.88,P0.001,ICC=0.94(0.88~0.96)]。3D TEE测得的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22.86±2.69)mm比(22.95±2.65)mm,P=0.89]、左心耳长度[(26.73±4.34)mm比(26.73±3.89)mm,P=0.154]与术中DSA测得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别为r=0.92,P0.001,ICC=0.96(0.92~0.98);r=0.94,P0.001,ICC=0.96(0.94~0.98)]。结论 2D TEE、3D TEE均能快速、精确地评价左心耳最大入口处内径及左心耳长度。可作为封堵器型号选择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病人电复律前后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选择房颤持续2周以上的非瓣膜疾病病人18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6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脑血栓4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应用TEE确定左心房内无血栓后行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者测定左心耳血流最大速度及流速积分,肺静脉血流最大速度及流速积分、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流速积分及减速时间.结果左心耳排空速度于复律后显著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排空指数增加(P>0.05),电复律后肺静脉收缩期、舒张期最大流速及其流速积分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期最大流速积分在左、右肺静脉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复律前后舒张期最大流速积分在右肺静脉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肺静脉差异不显著(P>0.05).二尖瓣血流E波最大速度及E波与A波比值(E/A)增加.结论适合的抗凝治疗及TEE确认心房内无附壁血栓后进行电复律治疗,安全又无并发症.TEE能评价房颤病人电复律后的左心房功能变化.电复律后心房的电活动及机械活动均微弱,能引起左心房功能不全及栓塞,所以心房功能完全恢复前均有必要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分数与左心耳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接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3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及55例非持续性房颤患者测量收缩期左心耳入口处横径、舒张期左心耳排空血流峰速,对患者采用CHADS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所测数值及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评分高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TEE检查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收缩期左心耳入口处横径大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舒张期左心耳排空血流峰速低于非持续性房颤患者(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现左心耳血栓9例(25.7%),发现左心房"自发性显影"8例(22.8%),非持续性房颤患者未发现左心耳血栓及左心房"自发性显影"。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CHADS2分数升高的同时伴有左心耳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房颤介入治疗前左心耳血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拟行射频消融、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房颤患者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对未发现左房血栓或可疑左心耳血栓者进一步行TEE检查,以确定左心耳有无血栓。结果 48例房颤患者常规TTE检查42例未发现左心耳血栓,2例可疑左心耳血栓。TEE检查在48例中发现9例左心耳血栓,占18.7%(7/48),发现左心耳"自发性显影"8例。结论 TEE在房颤介入治疗前左心耳血栓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对风湿性心脏病 (RHD)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期 TTE检查的 469例和欲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闭式分离术、经 TTE检查未发现明确血栓而行 TEE检查的12 6例 RHD病人其左心房血栓 (LAT)及左心耳血栓 (L AAT)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TTE:469例检出血栓者 2 1例。血栓位于左心房内 10例 ,左心房与左心耳并存者 7例 ,单纯左心耳部 4例。 TEE:12 6例中检出血栓者 3 2例 ,其中左心耳部血栓 2 4例 ,与左心房并存者 6例 ,单纯左心房内 1例。结论  TEE对 L AA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TTE,特别是对左心耳内及左心房周边的小血栓、新鲜血栓及血栓形成前状态优甚于 TTE。心房颤动可促成血栓的形成。对伴有心房颤动的 RHD患者用 TEE检查对 L AT及 L AAT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应用64层螺旋CT检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心脏64层螺旋CT扫描,并于1周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为参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患者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应用κ检验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02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检查显示左心耳血栓形成者16例,其中11例经TEE证实,另5例为自发超声显影;64层螺旋CT检查未见血栓征象者86例,其中84例经TEE证实,另2例TEE显示为血栓。64层螺旋CT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84.6%,特异性94.4%,阳性预测值68.8%,阴性预测值97.7%,准确度93.1%,2种方法检测左心耳血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24)。结论 64层螺旋CT检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未来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检测左心耳血栓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脏CT血管造影(CCTA)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检测器械相关残余分流(PDL)、器械相关血栓的效果。方法:纳入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成功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患者术后45 d、术后6个月同时进行CCTA和TEE检查,分析对比封堵器PDL、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不良事件等。结果:49例患者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TM)封堵器35例,Lambre~(TM)封堵器14例),平均年龄(68.3±9.4)岁,CHA2DS2-VASc评分为(3.24±1.28)分,HASBLED评分为(2.61±1.37)分。术后45 d,4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6个月,39例患者完成TEE和CCTA随访。术后45 d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明显较TEE高(87.7%vs. 67.3%,P=0.006),另外两种检测手段均在同一例患者中检出器械相关血栓。术后6个月随访时,CCTA的PDL检出率仍高于TEE(84.6%vs. 20.5%,P0.001)。45 d随访时检出的1例器械相关血栓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TEE和CCTA均显示仍存在器械相关血栓,TEE显示血栓大小从23 mm×8 mm缩小到14 mm×3.4 mm。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诊断心原性脑梗死,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左心耳封堵术后45 d似乎不能完全封堵左心耳,CCTA比TEE监测到更多的PDL,可作为左心耳封堵术后随访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994~ 1998年收治了不典型肺癌及肺结核共 18例。其中肺癌 7例 ,肺结核 11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8例不典型肺癌及肺结核病人中 ,男 10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8± 2 3)岁 (19~ 85岁 ) ,均以细菌性肺炎收入院。入院后经检查最后确诊为肺癌 7例 ,其中男 4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 3± 2 2 )岁 (19~ 79岁 ) ;肺结核 11例 ,其中男 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5 1± 2 3)岁 (2 3~ 85岁 )。1 2 临床表现  (1)肺癌组 :7例病人均起病急骤 ,其中 5例体温在 38℃以上 ,2例体温在 38℃以下 ,胸痛者 6例 ,全部病例均咯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食管超声(TEE)与多层螺旋CT(MSCT)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左心房血栓筛选中的作用。方法顽固性房颤患者221例。导管消融术前常规TEE和/或MSCT检查除外心房血栓。比较TEE筛选(TEE组,45例)、MSCT筛选(MSCT组,141例)和两种方法均应用患者(T+M组,35例)血栓的阳性检出率,并随访3组患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栓塞的发生率。结果TEE组5例发现左心耳血栓或自发声影(11.1%),MSCT组发现ll例(7.80%),T+M组中1例MSCT检测发现左心耳血栓,而TEE未发现,另有2例TEE及MSCT均检测到左心耳血栓(8.57%)。201例患者接受肺静脉节段电隔离或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在TEE组和MSCT组,各有1例手术过程中出现TIA(2.50%V80.78%)。MSCT组中,1例患者术后第2天发生脑栓塞(0.78%)。结论与TEE相比,MSCT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前患者心房血栓筛选的敏感度相近,提示MSCT也可以用来进行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心房血栓的筛选,并可能成为TEE重要的补充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80年 11月~ 1999年 5月对 466例老年人进行了纤维结肠镜检查 ,检出大肠息肉 12 8例 ,现将结果加以分析 ,以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特点。1 临床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12 8例大肠息肉中 ,男10 9例 ,女 19例 ,男∶女为 5 7∶1,60~ 69岁 72例 ,70~ 79岁 49例 ,≥ 80岁 7例 ,平均年龄 68 2岁。大肠息肉检出率为2 7 5 % ( 12 8/466) ,其中 60~ 69岁2 5 3 % ( 72 /2 85 ) ,70~ 79岁 2 9 7% ( 4 9/165 ) ,≥ 80岁 43 8% ( 7/16)。息肉癌变8例 ,男 7例 ,女 1例 ,60~ 69岁 3例 ,70~ 79岁 4例 ,≥ 80岁 1例。息肉癌变率为 6 3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左心房肺静脉双期增强扫描诊断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血栓的价值及左心耳口径大小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怀疑有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病人90例,行左心房肺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第1期采用小剂量法确定扫描时间,第2期延迟时间为40 s。在AW4.6工作站以横断面图像为基础,结合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观察左心耳内有无血栓,采用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耳开口的长径、短径,比较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左心耳开口的大小。结果 3例病人无法耐受经食道超声(TEE),87例病人纳入研究。第1期CT扫描发现左心耳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5例,第2期CT扫描仍呈现充盈缺损,诊断左心耳血栓20例(其中19例经TEE确诊为血栓)。以TEE为金标准,第1期CT诊断左心耳血栓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5%、91.04%、95.00%、76.00%、98.39%;第2期CT诊断左心耳血栓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70%、98.51%、95.00%、95.00%、98.51%,第2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的符合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第1期提高。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左心耳口长径、短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83、7.876,P0.001)。结论左心房肺静脉CT双期增强扫描能鉴别左心耳血栓及血流瘀滞状态,减少单期增强造成的假阳性结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无创、客观精确的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方法。心房颤动病人左心耳口增大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风湿性心脏病并心房颤动 (Af)患者心房及肺静脉的有效不应期 (ERP) ,探讨其电生理特点。方法 :6例持续性Af患者术前 2~ 3周予抗凝治疗 ,术前 7d予胺碘酮转复 ,1例转复成功 ,另 5例经同步直流电转复治疗 ;3例阵发性Af患者术前未予以抗凝和药物转复治疗。 9例患者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术后行电生理检查 ,标测肺静脉尖峰电位并测定左、右心房及肺静脉ERP。结果 :9例患者均可在肺静脉内标测到肺静脉电位。 9例患者的右房、左房、左上肺静脉平均ERP分别为 (2 12 .2 2± 30 .73)ms、(2 5 7.78± 33.4 6 )ms、(2 5 2 .2 2±4 2 .36 )ms ;5个左下肺静脉ERP(2 4 0 .0 0± 5 3.39)ms;平均肺静脉ERP(2 4 2 .5 0± 4 8.6 2 )ms。右房ERP比左房的短 ,右房ERP比左上肺静脉的短 (P值分别为P <0 .0 1、P <0 .0 5 )。 12个Af起源点的ERP为 (2 15 .0 0± 5 3.70 )ms,而 2 4个非Af起源点的ERP为 (2 4 8.33± 35 .77)ms,Af起源点的ERP较短 (P <0 .0 5 )。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肺静脉内可以记录到肺静脉电位 ,Af起源点的ERP较非Af起源点部位的ERP短  相似文献   

20.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重危心脏病人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评价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重危心脏病人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对 3 7例收住监护病房的重症心血管病人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TEE检查 ,其中男 2 5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57( 1 9~ 85)岁。入选对象包括怀疑夹层动脉瘤 2 3例、心脏瓣膜功能异常 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3例 ,心内分流 2例。结果 所有病人均可耐受TEE检查 ,无并发症发生 ,TEE较TTE可提供更高的阳性诊断结果 ,阳性率分别为 65 0 %和 3 8 0 % ,在怀疑夹层动脉瘤者中 ,TEE检出夹层撕裂膜 1 4例 ;而TTE仅检出 7例 ,且图象欠清 ,检出部位有限。在 4例人工机械瓣膜功能异常者中 ,TEE发现瓣膜部位血栓形成 3例。结论 在对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TEE阳性诊断率高于TTE ,尤其在怀疑夹层动脉瘤及人工机械瓣膜病变时 ,应行TEE检查。即使在重危病人 ,TEE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