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结合跌倒因子评估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进行跌倒风险管理;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30日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为观察组,实施MORSE跌倒评估量表结合跌倒因子评估进行跌倒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跌倒风险[采用跌倒效能量表(FES)]、健康状况[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跌倒预防指数问卷评分及干预期间跌倒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FES评分、EQ-5D评分、BBS评分、MBI评分及跌倒预防知识、行为、态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MORSE跌倒评估量表结合跌倒因子评估,可更好地识别患者的跌倒风险,通过针对跌倒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跌倒措施,改善患者行为及态度,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两组均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健康生活行为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健康责任、精神成长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自理能力效能、照料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护理干预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汪春华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31-13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24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预防跌倒意识行为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预防跌倒意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意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预防老年慢性病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某社区在档的15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基础上行社区综合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跌倒危险因素认知及预防跌倒行为。结果:干预后1年,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1年和对照组同期(P 0. 05);干预后,两组跌倒危险因素认知评分、预防跌倒行为评分和跌倒功效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者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行社区综合干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改善患者预防跌倒行为,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U-74)评分及干预后跌倒高风险患者例数、跌倒发生率、跌倒致严重损伤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Morse跌倒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BI评分和GQOU-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跌倒发生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6月开始实施跌倒预防护理专案,将护理专案实施前(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0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68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质量监测相关指标落实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知晓评分、依从性评分、BBS评分、ADL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rse准确评估、正确交换班、环境安全、宣教落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案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依从性,切实落实跌倒预防方法,能显著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白内障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统计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满意度及跌倒发生率,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防跌倒安全意识淡薄、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对用药知识缺乏了解、视力较差、突发跌倒知识掌握较差等是影响老年白内障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干预后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评分,降低跌倒发生率,并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李蕾  郑桑 《护理与康复》2016,15(4):352-355
目的观察应用健康信念模式防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排序方法将10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进行预防跌倒干预,观察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实施预防跌倒健康宣教。观察患者干预前后预防跌倒知识、预防跌倒健康信念水平、预防跌倒健康动力及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同时统计干预期间预防跌倒行为和跌倒次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预防跌倒知识、预防跌倒健康信念水平(包括易感性、严重性、益处及障碍4方面)、预防跌倒健康动力及预防跌倒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预防跌倒行为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期间,跌倒次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能防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平衡能力(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躯体功能[采用身体能力测试(PPT)]、跌倒风险[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和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估两组跌倒预防效果和预防跌倒知识知晓度。结果:干预后,两组MMSE、平衡能力及PPT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FS、MFE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跌倒评估准确率、预防跌倒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风险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模式(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科室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遵嘱用药、血糖监测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遵嘱用药、血糖监测、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rem支持教育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Orem支持教育系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HH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S-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1、3个月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Orem支持教育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希望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模式行为干预预防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172例复发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87例和对照组85例。干预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给予阶段性改变模式的行为干预措施,包括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干预,评估患者所属阶段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间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6个月干预组失访5例,发生跌倒5例;对照组失访9例,发生跌倒16例,两组失访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2,P=0.011)。结论运用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复发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帮助脑卒中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肖瑾  张立利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78-138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在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研究。方法2013年6月~2017年6月选取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及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不同等级采取针对性跌倒预防措施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知识评分、预防跌倒坠床行为评分、自我保护评分、跌倒的发生率、跌倒预防依从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跌倒预防知识评分、预防跌倒行为评分、自我保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跌倒预防依从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应用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分级,并根据分级实施针对性护理将有助于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疾病复发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知识,降低出院后疾病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精神科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跌倒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干预组预防跌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DK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SCS)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规范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岱 《当代护士》2017,(12):56-59
目的探讨护理随访路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康复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术后应用护理随访路径实施干预。对两组患者随访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康复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疾病康复知识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及自护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随访路径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二级预防行为,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