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中医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方法研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相关中医学经典,翻阅相关资料,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常见证型以及对于不同证型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采取的中医疗法。结果和结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常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痰热中阻型以及肺胃阴虚型。只有针对不同证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特点,辨证论治,方可使患者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和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差异。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及肝胃郁热证的患者。填写临床调查表,行胃镜等检查,分析两种证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情况,以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的差异。结果: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临床症状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合并胆系疾病发生频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胆热犯胃证食管黏膜炎症程度重于肝胃郁热证(P〈0.01),内镜下胃内胆汁反流、HP感染发生频率均高于肝胃郁热证(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证与肝胃郁热证在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合并胆系疾病病史及内镜下表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合并病史情况及内镜下表现可为临床准确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是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症状中最重要的不典型症状,以“胃心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中医内涵和发病机制,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病名为“食心痛”,其病机是胃失和降、胸络痹阻,病位在食管和胃,痛在食管和心。辨证可分肝气犯胃、痰浊痹阻、瘀血阻络、胸阳不振4种证候类型。胸阳不振证是最常见的临床分型,病机是气机升降乖戾、浊阴上逆、痰气痹阻。临证以通阳宣痹、降气化痰为主,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现代研究认为,异常酸反流、食管-心脏反射通路、脑肠轴等重要发病机制均体现“胃心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42例胃食管返流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42例胃食管返流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肝胃不和型(实证)占71.4%(30/42);肝郁脾虚型占28.6%(12/42);未见单纯脾虚型(虚证)者。42例患者这3hpH监测检查,胃食管返流检出率69.0%(29/42),其中肝胃不和型检了率80.0%(24/30),高于肝郁脾虚型(4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胃食管返流与中医“肝气不好,横逆犯胃,胃气上逆”的病机有关。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刘万里教授诊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与肝、肺密切相关,肝肺不和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基础,治疗应以调肝理肺治本、和胃降逆治标,使气机和畅、血脉充盈、五行制衡,则将相和调,胃逆易降。刘教授运用调肝理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泻肝清肺、疏肝肃肺、清胆泻肺、活血益气、滋肝润肺五法,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已成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以烧心、泛酸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贺仲华主任医师临证三十载,对脾胃的治疗颇有心得,她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因为肝胆疏泄失调,木郁乘土,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而发病,病在食管,属胃所主,与肝、胆、脾、肺密切相关。治疗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为基本法则,临证灵活辨治,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陆老对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认识,阐述理气和胃清热法在临床实践运用中的理论依据,分析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以临床经典案例加以佐证。[结果]陆芷青教授认为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等多种因素伤肝,肝失疏泄,横犯胃气,甚至肝郁化火,灼伤胃络,导致胃气不降或胃络失养引发疼痛。针对该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清热降火的治疗原则,并自拟经验方二金芍草加味汤进行治疗,所用方药标本同治、肝胃兼顾,临床应用每获良效。[结论]陆芷青教授运用理气和胃清热法治疗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拟方思路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中医多以“胃咳”命名,为咳嗽病的常见类型,中医采用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王诚喜教授在翻阅古籍及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证中发现,此病常见于贪食寒凉之物伤及脾胃或素体脾胃阳虚患者,中焦枢纽运行失常,浊气随经络上冲于肺而引发咳嗽,多从寒论治,基于“扶阳”理论采用吴萸干姜汤治疗,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辨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之吞酸、吐酸、胆胀、嘈杂、胃脘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的病位在食管和胃脘,与肝、胆、脾、胃、肺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是胆胃不和,胃失和降,以正虚为本,气郁、食滞、痰瘀、湿热为标。具体可分为胆热犯胃、肝胃不和、痰气郁阻、脾胃湿热、瘀血阻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七种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 选择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66份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进行统计,建立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并进行单味药使用频率分析,选择其中药物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味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66张处方中共使用药味106种,1 131频次;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味34种;系统聚类分析结果,34种常用药味结合临床意义聚为2类.Ⅰ类是田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基础方药;Ⅱ类是随证加减之方药.结论 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注重调肝泄热、和胃降逆、肝胃并治,有明确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肝脾相关,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胃为发病根本,临床多从肝脾论治以和胃降逆,效果不甚理想。新观点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肺脾关系密切,中医病机以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而致气机失调。治疗应从健脾益气、升降并举入手。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导致咳嗽迁延难愈的重要病因,属祖国医学"胃咳"范畴。胃咳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胃气上逆,肺失宣降,气机逆乱,上冲气道,咳嗽不已。于白莉教授选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饥饿素/生长激素促分泌性受体/γ-氨基丁酸(Ghrelin/GHSR-1a/GABA)通路的关键因子在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建立相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 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胃食管反流病组、肝郁证组、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组,每组11只.以食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制备胃食管反流病模型,以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备中医肝郁证模型,以食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制备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模型.进行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食管上皮HE病理观察,检测血清及胃组织Ghrelin、下丘脑GABA和GHSR-1a表达.结果 分别与正常组、胃食管反流病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组大鼠糖水偏好比和旷场实验总穿格数降低(P<0.01)、中央区持续停留时间缩短(P<0.01),血清中Ghrelin含量增高(P<0.01),胃组织中Ghrelin阳性细胞表达数及下丘脑GHSR-1 a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组大鼠下丘脑中GABA含量降低(P<0.05).结论 食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可以制备胃食管反流病肝郁证模型,该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血清及胃Ghrelin表达增高,下丘脑GHSR-1 a蛋白表达增高、GAB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病机与"郁热内蕴"、"胃气上逆"等有关,病位在胃与食管,涉及到肝胆脾。临证分为肝胃郁热、胆热犯胃、气滞血瘀、中虚气逆、胃阴亏虚五型进行辨证论治,结合自制中药糊吞服,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是脾虚,脾胃虚弱导致运化无力,升降功能失常则痰饮滞留体内,出现痰瘀气滞之证.常分为脾胃气虚型、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及痰湿中阻型等,治以补益脾胃、疏肝理气、祛湿化痰等法.临证采用辨证论治、专方、验方、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胃动力,调整胃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抗反流药物治疗是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治疗方法,除抑酸剂、促动力剂外,另有诸多新型药物正得到开发和应用。抗反流手术尚缺少有信服力的前瞻性对照研究,近期和远期疗效还无法确定。文中就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位虽在食管,属胃所主,但与肝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肝胃二者的关系入手,探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治法及遣方用药.提出临证时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配以清泄热浊,制酸止痛之法,辅以活血化瘀,通络化痰法,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且均匀的分为2组,对照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中药进行治疗,其药物主要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内镜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烧心、咽部不适的症状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要由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