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及其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王晓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膜片钳技术已成为研究细胞膜离子通道和药物作用机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由离子单通道记录和全细胞记录两部分组成。单通道记录又根据实验操作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分...  相似文献   

2.
膜片钳技术(patch - clamp technique)是1976年由Nehetr 和Sakro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记录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生理活动的技术.通过微电机与细胞膜之间形成紧密接触,采用电压钳或电流钳技术对生物膜上离子通道的电活动进行记录.膜片钳技术的应用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理学研究联系在一起,已成为现代细胞电生理研究的常规方法,使人们对于疾病和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更新.膜片钳技术用于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膜片钳技术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为从分子水平了解生物膜离子通道的门控动力学特征及通透性、选择性等膜信息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使人们对细胞膜通道功能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研究心脑血管离子通道电生理特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急性分离的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研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血管张力及其反应性变化机制极为重要,细胞分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膜片钳离子通道研究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豚鼠心房肌细胞的分离与其离子流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豚鼠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离子离子流记录,采用酶解技术分离豚鼠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细胞膜L型钙流(L-Ica)及延迟整流性钾流(Ik)。结果获得了具正常电生理活性的单个细胞及高阻封接的形成,成功记录了L-型钙流和延迟整流钾流,认为本方法分离的单个心房肌细胞具正常的电生理活性,可用于研究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豚鼠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及其离子流记录,采用酶解技术分离豚鼠心房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细胞膜L型钙流(L-I_(Ca))及延迟整流性钾流(I_K)。结果获得了具正常电生理活性的单个细胞及高阻封接的形成,成功记录了L-型钙流和延迟整流性钾流。认为本方法分离的单个心房肌细胞具正常的电生理活性,可用于研究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活性。  相似文献   

6.
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类型多,性质复杂。各通道的分子结构、电导值、门控动力学特性、离子动力学特性、通道的特异性激动剂及阻滞剂各不相同,在动作电位的形成中起到各自的作用。心脏主要的离子通道包括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及近年发现的氯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认识到离子通道对维持心脏生理状态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心脏疾病时,其活性及功能发生变化。对心脏离子通道的全面认识,可以从分子水平更好地解释心脏电生理及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膜片钳技术在心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膜片钳技术在心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陈灏珠蒋文平Neher和Sakman于1976年首次报告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了细胞膜离子单通道电流,近20年来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进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心电生理深入的研究也离不开膜片钳技术,它的基本方法与经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运用细胞内电极记录或膜片钳记录技术,尤其是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心脏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生物物理特性、通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都有了深入的认识。但是,单纯凭借这类研究技术,很难了解在细胞间电偶联存在条件下心脏电活动的整体行为。  相似文献   

9.
王军  臧益民  徐洪涛 《心脏杂志》2002,14(2):100-105
目的 :研究细胞容积调节机制 ,探讨人类小肠上皮细胞调节性容积减小 (RVD)过程中离子通道的作用及其种类。方法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单通道记录法记录培养的人类小肠上皮细胞 RVD过程中电流的变化 ,细胞容积测定法观察 RVD过程中特异性钙激活性钾通道阻断剂 (clotrimazole)的作用。结果 :全细胞记录法证实细胞 RVD过程中 K+通道和 Cl-通道电流同时被激活 ,该 K+通道电流具有明显的钙依赖性并可被 clotrim azole阻断。单通道记录法进一步证实 RVD过程中激活的 K+通道为 Interm ediate- conductance钙激活性钾通道。结论 :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具有 RVD过程 ,钙激活性钾通道在 RVD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ff胶原酶灌注加浸泡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据不同细胞外灌流液将实验分5组:对照组;葛根素1.2,2.4,4.8和9.6mmol/L组.分别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各组内向整流钾通道(Ikl)、瞬时外向钾通道(Ito)的电流.结果:在500ms去极化的实验条件下,葛根素使不同去极化水平时的Ikl瞬间电流及稳态电流均明显下降.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增强.结论: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Ikl且抑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来看 ,离子通道应具有三个最重要性质 :通透性、选择性及门控机制。离子通道是以该通道允许通透的主要离子命名的 ,门控机制则调节着该离子的流动过程。细胞膜离子通道根据其门控机制可以分为三类 :电压门控性通道、配体门控性通道以及机械敏感性通道。另外 ,还有细胞器离子通道和细胞间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与分子克隆、基因突变技术相结合 ,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力的研究手段 ,从分子水平解释离子通道的孔道特性、动力学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功能的调节。本文将系统介绍心脏细胞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根据各种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12.
四种心肌克隆钾通道的表达和电生理记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建立一种研究离子通道的有效模型 ,笔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包含有Kv1.4、Kv1.5、Herg和KvLQT1等几种心肌克隆钾离子 (K+ )通道cDNA的质粒经扩增 ,提取 ,以及纯化后转录为mRNA。经微注射技术分别将它们注射入克隆离子通道表达系统———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 ,然后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上述克隆离子通道电流。结果 :获得了四种克隆通道的电流 时间关系曲线 (I/t)和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 (I/V)。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明所采用的技术稳定可靠 ,并为今后开展克隆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治疗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阻力性肺动脉在缺氧时特异性的收缩反应有其特定的解剖和电生理学基础。缺氧抑制钾离子通道活性和减少通道表达很可能是肺血管重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腺苷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微电极技术及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腺苷对豚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腺苷可明显缩短心房肌及房室结区细胞动作电位时程,降低房室结区细胞动作电位振幅、零相最大去极化速率,膜片钳上证明此为腺苷加强延迟整流性钾通道电流和抑制L型钙通道电流所致。对心室肌细胞无此明显的作用,但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证明腺苷能拮抗β1受体的作用。腺苷的作用能被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消除,提示腺苷对心肌细胞的作用由A1受体介导。本研究也探讨了腺苷对心房肌和心室肌作用区别的可能原因,以及心房肌和心室肌对异丙肾上腺素合用腺苷时反应不同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溶血磷脂酰胆碱电生理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的细胞电生理作用。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表明,LPC(10um)作用早期对心肌细胞膜钠离子流、背景钾离子流、钙离子流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选择性离子通道活性的抑制,由此在LPC(50um)灌注肌条时,表现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和最大除极速率明显下降,异常自律性、早、晚后除极发生率增高。可见LPC在心肌缺血早期的积聚、有助于缺血性室性心律紊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由于标本难得,分离心肌细胞技术上存在困难,而影响了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研究。80年代,由于膜片钳技术的应用、心脏外科和心脏移植手术的开展,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特别是心肌细胞离子流(离子通道)学研究不断深入,Drouin等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证实了人类心肌中存在M细胞,从而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开拓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多与离子通道活动相关。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SK channels)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可兴奋细胞中,在调节心肌细胞复极化及维持心脏正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高度可能的靶点。SK通道的结构及Ca2+门控特性已有相关综述描述,本综述主要讨论SK通道的磷酸化相关调节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加强基础心电生理与临床的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加强基础心电生理与临床的联系戚文航基础心电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1949年,开始由Ling及Gerard首先建立的微电极单细胞动作电位记录,以后经历了电压嵌制及膜片嵌技术等发展,不仅能获得全细胞记录,并能对单个离子通道的开闭及运转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20.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始于60年代初。70年代曾有不少关于人心肌标本电生理研究报道,初步观察认为,它们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肌相似,因而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减少。80年代以来,随着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哺乳动物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迅猛发展,不仅研究了细胞膜,也研究了细胞内小器如肌浆网和线粒体的膜,发现的离子通道数目不下半百,克隆通道也已有十余种。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膜离子通道存在着动物种属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