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叶油对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比较致炎剂保留时间与耳壳肿胀程度的关系,观察二甲苯滴耳致炎后不同时间小鼠耳壳肿胀度的变化,并观察艾叶挥发油在二甲苯致炎最佳时间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在二甲苯作用15min~180min范围时,小鼠耳壳肿胀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二甲苯作用时间40min肿胀度达到最大值(P0.01);艾叶挥发油低剂量、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炎的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低剂量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二甲苯致炎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时,二甲苯的最佳作用时间为40min左右;艾叶挥发油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致炎的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曾晶  李子奎  王乐 《江苏中医药》2015,47(3):74-76,79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方抗炎、止血、镇痛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凝血与断尾止血模型、小鼠热板模型与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评价益气化瘀方镇痛、止血、抗炎的药效学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益气化瘀方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P0.05),能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P0.01)和出血时间(P0.01),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显著抑制小鼠出现的疼痛反应(P0.05)。益气化瘀方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P0.05);益气化瘀方中、高剂量止血作用与氨基己酸、三七粉相当(P0.05);益气化瘀方镇痛作用和阿司匹林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具有较好的抗炎、止血、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山腊梅叶挥发油的镇咳、平喘、祛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设置空白对照组、阳性组,山腊梅叶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泄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及碳粒廓清法观察各组给药方法对小鼠的镇咳、祛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采用组胺引喘法观察各组给药方法对大鼠的平喘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山腊梅叶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3min内),降低小鼠耳肿胀程度,增加小鼠吞噬指数(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山腊梅叶挥发油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大鼠平喘潜伏期(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山腊梅叶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提高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增加小鼠廓清指数(P0.05)。结论:山腊梅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榆耳发酵液醇沉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抗炎作用。方法:用致炎剂引起小鼠耳壳皮肤肿胀后,观察并测定榆耳给药组与对照组致炎耳壳的重量,比较它们肿胀率的差异;观察榆耳发酵液醇沉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作用。结果:榆耳醇沉物高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叶悬钩子的抗炎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叶悬钩子全草的抗炎作用。方法:制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耳肿胀度;制备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模型,测定各组的吸光度值。结果:三叶悬钩子醇提物可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小鼠实验性腹膜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三叶悬钩子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3)
目的:研究黔药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缬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对缬草挥发油进行抗炎镇痛活性评价。结果:从缬草中分离鉴定了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2.558%。与模型组比较,缬草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GC-MS法可以作为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缬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为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鱼腥草挥发油抗炎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的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鱼腥草挥发油对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挥发油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症(P<0.01),且可明显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程度(P<0.01)。结论鱼腥草挥发油具有较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5 g·kg-1),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0.8,0.4,0.2 g·kg-1)。应用小鼠耳肿胀、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评价野菊花挥发油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实验考察野菊花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小鼠棉球肉芽肿明显,小鼠足趾肿胀明显,扭体次数明显增加,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野菊花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消痔栓抗炎、消肿、镇痛、止血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致痛扭体、断尾测定出凝血时间实验,观察消痔栓的抗炎消肿、镇痛、止血作用。结果:消痔栓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缩短小鼠断尾出凝血时间。结论:消痔栓对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镇痛、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四数九里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5);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阚值(P<0.05,P<0.01).结论:四数九里香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海南砂仁挥发油抗炎镇痛止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炎、镇痛及止泻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以及对番泻叶和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结果: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与吲哚美辛相当.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热致痛小鼠可延长其痛阈时间,高剂量组较为明显;对醋酸致痛小鼠,各剂量组可减少其扭体次数,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有效,对蓖麻油所致腹泻无效.结论:海南砂仁挥发油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的抗炎、止咳、祛痰、平喘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蒸馏法提取唇香草挥发油、采用小鼠右耳二甲苯致炎法观察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氨水喷雾致咳法观察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2 min、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气管酚红排泄量、腹腔注射冰醋酸法和热刺痛法分别观察扭体次数/20 min和痛阈值。结果:唇香草挥发油不同剂量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P0.01)、减少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次数(P0.01)、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P0.05)、减轻冰醋酸和热辐射致小鼠疼痛(P0.01),且其抗炎、止咳、祛痰及镇痛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维吾尔药唇香草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炎、止咳、祛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枇杷花镇咳祛痰和抗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探讨枇杷花的镇咳、祛痰和抗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致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枇杷花水提液高剂量的作用较好(P<0.01);枇杷花醇提液高剂量有明显的祛痰效果(P<0.01);枇杷花醇提液高剂量对抑制小鼠耳肿胀作用最强(P<0.001)。结论枇杷花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抗炎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的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竹节参总皂苷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症(P<0.01),且可明显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程度(P<0.01)。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具有较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消经痛胶囊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和热板致痛法,观察复方消经痛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复方消经痛胶囊的抗炎作用。结果复方消经痛胶囊2.0,1.0 g/kg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疼痛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2.0 g/kg在给药后90 m in可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疼痛阈值,1.0,0.5 g/kg组则在给药后120 m in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复方消经痛胶囊2.0,1.0,0.5 g/k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复方消经痛胶囊1.6,0.8,0.4 g/kg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在致炎后4 h开始出现抑制作用(P<0.01或P<0.05),6 h作用最明显(P<0.01或P<0.01)。结论复方消经痛胶囊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痔洗剂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法、小鼠尾尖止血法,分别观察消痔洗剂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结果消痔洗剂可显著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其最高的肿胀抑制率超过40%;显著降低小鼠的扭体反应数,其中以8.4 g生药/kg剂量组最为显著,该剂量组各时间段的镇痛百分率均在40%以上,最高为50.6%;显著缩短小鼠尾尖的出血时间,以消痔洗剂的1.68,3.36 g生药/mL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消痔洗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和热板致痛法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复方女真丹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复方女真丹颗粒1.0、0.5、0.25g/kg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疼痛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P<0.01,P<0.05)。1.0、0.5g/kg在给药后60min可明显提高热板致小鼠疼痛阈值(均P<0.05),0.25g/kg组则在给药后120min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复方女真丹颗粒1.0、0.5、0.25g/kg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5);复方女真丹颗粒1.8、0.9g/kg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在致炎后4h开始出现抑制作用(P<0.01,P<0.05),6h作用最明显(P<0.01),阿司匹林0.2g/kg在致炎后2h开始出现抑制作用(P<0.05),4h和6h作用更明显(均P<0.01)。结论复方女真丹颗粒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炎宁痔疮栓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炎宁痔疮栓的药效学作用。方法以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法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应用热板法考察其镇痛作用;用小鼠断尾法观察出血时间。结果消炎宁痔疮栓有明显的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作用(P<0.01);热板法验证消炎宁痔疮栓能明显提高痛阈;小鼠断尾显示其能缩短小鼠尾出血时间。结论消炎宁痔疮栓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痔栓抗炎消肿、止血镇痛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痔栓治疗痔疮的抗炎消肿、止血、镇痛作用。方法:以二甲苯刺激小鼠耳肿胀进行抗炎消肿试验;以小鼠断尾法,毛细玻璃管法分别观测出、凝血时间;以0.7%冰醋酸致痛进行镇痛试验。结果:消痔栓大、中、小剂量对小鼠二甲苯耳水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消痔栓可使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痔栓有较好的抗炎消肿、止血、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松  张成义  陈曦 《新中医》2012,(10):139-140
目的:探讨樱桃核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樱桃核挥发油的抗炎效果。结果:樱桃核挥发油均能较明显地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在致炎后1h,樱桃核挥发油高剂量(0.20mL/kg)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1);在致炎后2~6h,樱桃核挥发油低(0.05mL/kg)、中(0.10mL/kg)、高剂量均可较明显地抑制角又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P〈0.05,P〈0.01,P〈0.001)。小鼠耳肿胀度樱桃核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樱桃核挥发油低、中、高剂量能够较明显地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樱桃核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