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肝包虫是由棘球绦虫在肝内寄生发育所致,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畜牧区,在广东十分罕见。我院子2006年11月1日收治1例肝包虫病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肝囊肿开窗肝包虫取出术。在术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措施、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包虫手术的麻醉处理孟尽海,马汉祥,闵红星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虫病,是狗绦虫即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人脑所致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脑部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 ̄[1]。本研究着重于脑包虫手术麻醉的特殊性,对8例脑包虫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3.
脑包虫囊肿与其它部位的包虫病一样,多发于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等地的畜牧区。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病率约占包虫病的1~2%,其中儿童发病率较高。据新疆医学院报告,14岁以下的儿童脑包虫占整个脑包虫的70%左右,我院於80年至83年初共收治三例儿童脑包虫。其中5岁2例,14岁1例;男2例、女1例,分别位于额颞部,额顶部及顶部。临床表现大致相似,均予以手术完整摘除包虫囊肿而痊愈。现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辉  安梦滢  邵丽 《新疆医学》2004,34(4):56-57
肝细粒棘球蚴病为新疆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但术中存在着复发、残腔感染以及胆瘘等问题,我院于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新术式肝包虫外囊剥除术治疗了11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研究肝包虫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手术经验。方法:不同病情状态采取手术措施。结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出院。复发者重复治疗效果好。结论:我院成功进行肝包虫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手术治疗。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包虫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肝包虫手术患者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引流管护理措施,最后对总体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 30例肝包虫手术患者实施各种引流管护理后,满意度经统计后可达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包虫手术患者配合多样化引流管护理,不仅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腹腔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继胆囊切除,肝包虫内囊摘除之后,本院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腹腔镜对肺包虫内囊摘除进行了初步探讨和临床应用,应用腹腔镜进行肺包虫内囊摘除术,则正好弥补了开放性手术的缺陷,我院自1993年-2002年治疗肺包虫11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包虫囊肿一例李爱勤,甄艳民,郭延军(赤峰市第五医院)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包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发生于肝脏,其次为肺、脑、肾、脾、肌肉、眼眶、骨骼等,而甲状腺包虫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女,27岁,牧区工人。因右颈部物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新方法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腹腔镜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结果:11例肝包虫患者手术顺利,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只要准备充分,保护得当,手术操作是安全可行的,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控制包虫手术医院内感染。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1月-2011年12月428例包虫病手术从术前准备、术中处理、术后处理、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环节入手,有效控制包虫手术院内感染。结果:428例包虫手术感染率从2003年的14.8%下降至2011年的1.9%。结论:只有强化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手术物品的管理,严格手术环境的管理,严格手术无菌技术操作,控制手术人员流动,科学合理消毒隔离防护,才能降低包虫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谢鹏  王启军 《新疆医学》2007,37(5):159-160
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38例肺包虫囊肿,其中肺包虫囊肿破裂20例,高达52.63%。本组病人均生活于农牧区且有羊犬密切接触史,肺包虫囊肿发病率相对肝包虫囊肿发病率较低,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但肺包虫囊肿破裂造成手术被动,手术较复杂,并发症多,且术后复发致使二次手术治疗更为困难。肺包虫破裂合并感染者占40%,病程长者残腔处理困难。现对本组肺包虫囊肿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包虫囊肿破裂原因、诊断、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408例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8月~1996年8月共手术治疗包虫囊肿430例,其中肝包虫囊肿408例(94.9%),全部行穿刺内囊摘除术。内囊摘除后,如何处理遗留在肝内的包虫外囊残腔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本文仅对肝包虫囊肿及其常见并发症,在手术处理中的体会分析如下。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肝包虫切除术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包虫腹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切除,5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约90min,平均出血量约350ml,术后第2天均下地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无胆漏、出血,无复发及腹腔种植。结论腹腔镜下切除肝包虫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内囊摘除加残腔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手术前后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泌尿系统包虫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1月-2000年2月收治的7例,其中左肾2例,膀胱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随访5个月-12年未见包虫复发。认为手术完整切除包虫及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治疗包虫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以“头痛头晕半年余伴左侧肢体抽搐1次”入院。入院时查体:患儿神志清,头围增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放射灵敏。颈部无抵抗,双肺心腹部未见异常。四肢未见畸形,左侧上下肢肌力级,感觉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CT检查示:右侧顶枕部囊性占位,中线左偏。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包虫凝集试验阳性。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包虫摘除术。手术方法:取右侧顶枕部马蹄形切口,常规开颅,显露硬膜,见硬膜张力大,剪开硬膜,见右侧顶枕部脑组织膨隆,从右枕部皮质进入,电凝切开脑皮质至能显露包虫直径,放低病人头部,使包虫囊位于最低部位,用生理盐水注入包虫囊与周围脑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18.
前言脑内包虫囊的预后甚不良,按Saidi(1976)的报告死亡率高达50~75%。预后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二:一为手术前未能确定诊断系此病,二为手术时囊破裂。 Arana-Iniguez相继于1952,1955年改进手术操作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但手术前诊断直到CT被广泛采用后才有所提高,此因CT所显示的脑内包虫囊具有可靠的特征性,可据以确诊。本文报告10脑内包虫囊,旨在阐明CT对手术前诊断的价值,无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肝包虫术后吸收热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娅  秦新玲 《农垦医学》2004,26(2):109-109
肝包虫为地方常见寄生虫病。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包虫内囊摘除是常用的手术方式。本文对1991~2003年来我院手术治疗的263例(其中单囊性176例,多囊性87例)肝包虫病患者,术后吸收热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71~1992年我院共收治脑包虫7例,其中儿童脑包虫5例,现对儿童脑包虫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5岁,生活在牧区,1980年1月开始阵发性抽搐,伴意识丧失,6月8日再次发作急诊入院。检查:意识模糊,左侧瞳孔0.4,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0.3,光反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