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Th1/Th2细胞在EMT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Th细胞)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4、10)水平异常的意义。方法:选取EMT确诊病例40例作为EMT组,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分离出两组外周血清中的Th细胞,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IFN-γ以及IL-2、4、10的水平,并计算IFN-γ/IL-4,IL-2/IL-10的比值。结果:EMT组外周血IFN-γ、IL-2的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10的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4,IL-2/IL-10的比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MT组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中由Th1细胞群分泌IFN-γ、IL-2的水平下降,而由Th2细胞群分泌的IL-4、10的水平上升,导致IFN-γ/IL-4,IL-2/IL-10比值降低,揭示Th1和Th2细胞比例失衡。这些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可能是造成该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老年多重耐药菌(MDRO)肺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Th)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探讨Th和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老年MDRO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住院期间确诊为院内MDRO肺炎的老年患者30例,再根据是否需要呼吸或循环支持,将患者分为老年重症肺炎组14例、老年普通肺炎组16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11名作为对照组。分离30例老年MDRO肺炎患者及11例健康老年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Treg细胞各占CD4+T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IL-17、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Th1以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43±0.606)%、(0.978±0.271)%,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血清中的IFN-γ及TGF-β的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且重症肺炎组的TGF-β表达量较普通肺炎组低(P<0.05);重症肺炎组的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及IL-17A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增加(P<0.05)。结论老年MDRO肺炎患者的Th1、Treg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抑制,Th17/Treg细胞失平衡,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系。这为研究抗感染免疫治疗新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不同时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8 T细胞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Spearman秩相关关系。方法将随机抽取的Ⅰ、Ⅱ、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35例,对其 CD8 T细胞及其分泌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类细胞因子IL-4的变化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查并进行Spearman分析。结果 (1)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CD8 T细胞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下降,表达Th2类细胞因子 IL-4占CD8 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P值均<0.01)。(2)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肺癌的分期与 CD8 T细胞及其表达Th1类细胞因子呈负相关(rs=-0.5124、-0.4862、-0.4327)。而与Th2类细胞因子呈正相关,(rs=0.5056)。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免疫功能失平衡, Th1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辅助型T细胞1(Th1)、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A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百分率,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IL-2、IL-6、IL-10、IL-17、IL-23及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指标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AS活动度指数(ASDAS)的相关情况及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h17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L-1β、IL-6、IL-17、IL-23等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IL-17、IL-23与ASDAS呈显著正相关(r=0.60、0.63,P<0.01),IL-10、TGF-β与ASDAS呈显著负相关(r=-0.37、-0.39,P<0.05);IL-17与IL-23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7、Treg和Th1百分率变化导致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从而导致发病或病情进展,并且与AS发病机制、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离的方向。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2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IFN-γ无明显变化(P>0.05),IL-4明显下降(P<0.01),而IFN-γ/IL-4比值升高(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中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显现Th2细胞因子低下型,而Th1/Th2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脾气虚证(脾虚证)模型动物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以及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脾虚模型大鼠以及运用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治疗后T淋巴细胞上清IFN-γ、IL-4 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脾虚模型大鼠IFN-γ明显降低(P<0.05),IL-4明显升高(P<0.05).用四君子汤治疗后,IFN-γ上升,IL-4则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两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经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IFN-γ、IL-4 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脾虚证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向Th2向偏移;四君子汤可以上调IFN-γ以及下调IL-4的表达,纠正脾虚证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Th1/Th2和Tc1/Tc2漂移对肾癌的影响。方法:对参与研究人员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进行检测,检测其分泌的IFN-γ、TNF-α、IL-2、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无任何临床症状的肾癌患者,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局限型、局部进展型以及转移型患者细胞因子分泌的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较对照组出现明显降低(P0.05);但Th2、Tc2类细胞因子IL-4以及IL-6较对照组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肾癌患者体内外周血Th1/Th2和Tc1/Tc2细胞因子发生偏移时,会对晚期肾肿瘤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细胞的比例,初步探讨宫颈癌免疫逃避的机制,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宫颈癌患者组(CC组)75例,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48例,健康体检者组(HC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患者、CIN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Th17细胞和Treg细胞表达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Th1/Th2、Th17/Treg平衡失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相比,宫颈癌外周血中Treg、Th2及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升高,而Th1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均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Th2及Th17细胞明显升高,而Th1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白介素37(IL-37)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表达水平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分析。方法选取12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37蛋白及mRNA表达,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取2组PBMCs,并应用浓度为100、200 ng/mL的重组人IL-37蛋白(rIL-37)干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h1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及Th1/Th2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h2细胞、CD4+CD25+Treg细胞、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β、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IL-27、IFN-γ、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37与IL-1β、IL-6、IL-17存在负相关性,与IL-4、IL-10、IL-27、IFN-γ、TGF-β1存在正相关性(P<0.05)。rIL-37干预后,研究组IL-1β、IL-4、IL-6、IL-10、IL-17、IL-27、IFN-γ、TGF-β1各指标变化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ng/mL组干预PBMCs细胞各细胞因子变化水平相较于100 ng/mL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明显下降,进而影响了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导致抑炎因子水平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在AR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过敏性哮喘(AA)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微小RNA 29c(mir-29c)表达及与CD4+辅助性T细胞1/CD4+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AA患儿分为稳定组32例,轻度急性发作组27例,中度急性发作组35例;另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儿童外周血,分离血清和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mir-29c、Th1/Th2、IFN-γ、IL-4、T盒子转录因子21(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组、轻、中度急性发作组AA患儿PBMC中mir-29c水平、Th2亚群比例、GATA3蛋白水平及血清IL-4水平依次升高,PBMC中Th1亚群比例、Th1/Th2、T-bet蛋白水平、T-bet/GATA3及血清IFN-γ水平、IFN-γ/IL-4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患儿外周血mir-29c水平与Th1/Th2、IFN-γ/IL-4、T-bet/GATA3均呈负相关(r=-0.823、-0.789、-0.804,P<0.05)。结论 mir-29c在AA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上调表达,可能通过Th1/Th2平衡影响AA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R-145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孕妇外周血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因胎膜早破入院的pPROM孕妇5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发生HCA分为HCA组(17例)与无HCA组(33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孕妇3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通过q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miR-145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细胞、Th2细胞占PBMC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 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以及Th 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6水平,Pearson法对miR-145与Th1、Th2细胞以及细胞分泌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外周血血浆miR-145对pPROM患者HCA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无HCA组相比,HCA组外周血血浆miR-145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HCA组相比,HCA组外周血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0.05),Th2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HCA组相比,HCA组外周血血浆IL-2、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Pearson分析显示:外周血血浆miR-145表达与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IFN-γ、TNF-α、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h2细胞比例、IL-4、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45水平预测pPROM患者HCA发生的截断值为0.56(曲线下面积0.859,敏感度89.3%,特异性68.2%)。结论pPROM合并HCA孕妇外周血血浆miR-145低表达,PBMC呈Th1优势,miR-145可能通过调控Th1/Th2平衡影响H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患者外周血 Th1 / Th2 失衡与 IL - 12的关系及 Th1 / Th2 比率失衡的原因。方法 :采集 18例重度 PIH患者、 13例轻中度 PIH患者、 15例正常妊娠妇女及 15例健康未孕妇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SIA)测定 IL - 12水平 ,用流式技术测 Th1 / Th2 比率。结果 :重度 PIH患者外周血 IL- 12 ( 89.83± 6 .2 4 pg/ m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 P<0 .0 0 1) ,Th1 / Th2 比率 ( 18.2 6± 1.2 4 )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 P<0 .0 0 1) ,且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 ( r=0 .6 72 ,P<0 .0 0 1)。结论 :PIH患者其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PBMC)分泌的 IL - 12可引起 Th2 优势向 Th1 优势转变 ,从而导致 Th1 / Th2 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手术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r T cell, Tre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评价和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40例HPV阳性早期C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40例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宫颈HPV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7、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IL-10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25例、20例患者术后宫颈HPV检测由阳性转为阴性,两组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前血清TGF-β、IL-6、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下降,研究组患者血清TGF-β、IL-6、IL-23水平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宫颈HPV检测阳性CC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17+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细胞比值均高于宫颈HPV检测阴性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及癌前病变患者均存在着Th17/Treg细胞功能失衡,且CC患者更加严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此种免疫失衡状态,但术后HPV阳性患者的Th17/Treg细胞功能失衡程度仍高于HPV转阴患者,临床医生应重视复查术后宫颈HPV、充分评价术后免疫炎症状态,从而预测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方法分别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4例(UCC组)、同期妇科门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8例(CIN组)、HPV感染患者32例(HPV组)以及健康体检对照组20例(H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4、IL-17和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IN组、HPV组和HC组比较,UCC组外周血的Th2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和Th17/Treg比值明显上升,而Th1细胞百分比和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组、HPV组和HC组比较,UCC患者外周血的IL-4、IL-17和TGF-β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和Th17/Treg的免疫失衡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Graves眼病(GO)突眼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5例GO分为4组:B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C组同时口服强的松;D组:C组+球后注射地塞米松;E组:C组+甲状腺注射地塞米松和奥曲肽。结果GO患者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下降,C组突眼的疗效为63.6%,D组和E组有效率分别为78.6%和80%。结论糖皮质激素对突眼的疗效是肯定的,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球后或甲状腺注射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周血CD4+CD25+Tr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CD4+CD25+Tr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宫颈鳞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30例正常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的比例。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疾病进展,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升高,分别高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CINⅢ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CINⅠ期患者、CINⅡ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CINⅠ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细胞表达水平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反映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其在外周血的升高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的表达状况,探索CHB患者SOCS3 mRNA表达与Th17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8月于某院门诊就诊的3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A和IL-2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外周血SOCS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 (RORγt)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及其效应分子IL-17A、IL-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Th17细胞频数、IL-17A与HBV DN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0.563,均P<0.005)。CHB患者外周血SOCS3、RORγt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者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2、0.561,均P<0.05)。CHB患者SOCS3 mRNA与RORγt mRNA、Th17细胞频数、IL-17A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2、0.626、0.826,均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SOCS3 m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RORγt mRNA的表达来影响Th17的分化及其效应分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关系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细胞因子体外诱生技术对72例URSA患者和30例正常妇女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诱生培养68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的Th1(IFN-γ)和Th2(IL-4)细胞因子水平;URSA患者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和常规HCG保胎组,前瞻性研究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IFN-γ、IL-4细胞因子变化及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URSA患者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Th2比值偏向Th1。经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IFN-γ水平降低(P<0.05),IL-4水平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偏向Th2(P<0.05)。主动免疫妊娠成功率达到85.71%。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Th1/Th2平衡失调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纠正Th1/Th2平衡失调,对URSA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56例初步诊断为NSCLC患者化疗前、第1~4次化疗的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flow cytometry microsphere array,CBA)检测其血清中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TNF-α、IFN-γ)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NSCLC患者各个治疗阶段的关系。 结果在第4次化疗后,IL-2、IL-4、IL-10、TNF-α水平显著上升,与前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7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并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在化疗阶段存在波动,其第2~4次化疗均相较于第1次化疗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水平随着NSCLC化疗病情的缓和达到趋势性稳定,说明研究细胞因子失衡导致的免疫紊乱在NSCLC诊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