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儿童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选择出生时母亲HBsAg阴性的3-5岁儿童,已严格按0、1、6程序全程接种注射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随着免疫后时间的增长,抗-HBs有效阳性率的逐年下降,由6个月内的96.19%降低至第5年的40.27%,全程免疫后的时间与抗-HBs有效阳性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接种免疫之后5年之内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儿童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免疫效果最少可以保持5年,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注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05-2008年柳州市9150名1-7岁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监测,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为防制乙肝制定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5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08%,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7.89%,抗-HBs阳转率为83.88%,4年间抗-HBs阳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抗-HBs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达到有效保护低年龄组儿童,降低乙肝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区3a来城区和农村学龄前儿童HBsAg感染情况和乙肝疫苗接种产生保护性抗-HBs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全区部分学龄前儿童HBsAg和抗-HBs。结果:城区和农村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抗-HBs阳性率逐年上升。HBsAg阳性下降率城区比农村显,抗-HBs阳性上升率也是城区比农村显。结论 HBsAg阳性率下降与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HBs有关,今后应加大乙肝疫苗特别是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覃锦凤 《柳州医学》2004,17(3):85-86
为了解柳州市磨滩社区管内儿童HBsAg情况及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产生状况,为儿童进行乙肝疫苗的再次免疫及加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7月~8月对本社区206名0~3岁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儿童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于洪区1-5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进行检测。结果: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50%,接种疫苗1年的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0.36%,随接种年数的增长抗-HBs阳性率下降趋势明显。在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有28.93%的儿童的阳转率处于微弱阳性状况。结论:应根据抗-HBs检测结果,及时给予乙肝疫苗补种和加强。  相似文献   

6.
乙肝疫苗免疫规划1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宁波城区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1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 按分层系统抽样,对抽中街道的2个社区1992~2005年出生儿童(360名)进行系统抽样,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ELISA法).结果 城区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已降至1.41%;儿童基础免疫后1年内抗-HBs阳性率可达100%,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免疫后1~14年抗-HBs阳性率平均为59.32%.结论 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17年后,宁波市城区儿童乙肝免疫保护屏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乙肝病毒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在我院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接种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共计1690例,对其中1656份有效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临床检测,对疫苗的注射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结果:在本组中,已免疫儿童的HBsAg标化阳性率为0.3%,抗-HBs的标化阳性率达到了65.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1岁至3岁以及5岁以上的儿童其抗-HBs阳性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其抗-HBs阳性率达到了73.8%,明显高于未加强组的47.3%(P0.05)。结论:在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之后,儿童的HBsAg携带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对免疫加强之后,能够使得抗-HBs阳性率出现明显的上升,提高免疫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一步夹心法检测HBsAg的ELISA技术为基础,结合中和试验原理,提出了两孔一步法同时检测HBsAg与抗-HBs的ELISA技术。对已知RIA法为HBsAg阳性血清108份、抗-HBs阳性且S/N>10的血清395份、HBsAg与抗-HBs均阴性的血清167份,用本法检测,结果符合RIA法的分别为106份(符合率98.14%),385份(97.46%)和158份(94.61%),对乙肝疫苗免疫前的各类健康人血清424份及经乙肝疫苗三针免疫后1—2个月的血清359份,用本法及RIA法平行测试HBsAg与抗-HBs,结果两法总的符合率分别为89.39%(379份)87.30%(282份)。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对儿童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时间。方法 对湛江市12间幼儿园1996年出生的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从3岁起监测抗-HBs,一直监测到6岁。结果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较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抗-HBs阳性率也随着下降,从3岁时的96.5%下降到6岁时的61.4%。结论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3岁时开始,每年检测一次抗-HBs,抗-HBs水平低于保护性以下时,应按3针法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市的人群,分为儿童组,8~10岁的363名易感儿童,青年组16~18岁的287名,壮年组30-47岁135名,老年组50~65岁53名。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l U/ml为阳性。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χ^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χ^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策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11.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贻庆  魏瑞芳  刘德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5-1595,1584
目的 了解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65.42%。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一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79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μ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惠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2-1573
目的了解河源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及免疫水平,为实施对健康人群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55名前来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13.04%,抗-HBs总阳性率为46.8l%,HBV全阴率为36.45%。结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应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减少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1~12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分布现况,为制定和完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乙肝计划免疫实施后出生的1~12岁儿童72 623名,对其进行个人信息采集和血标本采集,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对HBsAg阳性者进行复检。结果绵阳市1~12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24%,抗-HBs阳性率为64.50%,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35.26%,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化率分别为0.24%、64.05%和35.7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0%~0.65%,随着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0.32%)高于城市儿童(0.16%,P<0.001),有乙肝家族史儿童HBsAg阳性率(1.53%)高于无家族史儿童(0.22%,P<0.00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抗-HBs阳性率为47.85%~71.43%,随着年龄增大呈降低趋势(P<0.001),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62.06%)低于城市儿童(66.81%,P<0.001);1~12岁各年龄组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28.57%~51.98%,随着年龄增大呈升高趋势(P<0.001),农村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37.62%)高于城市儿童(33.03%,P<0.001),无乙肝免疫史儿童HBsAg与抗-HBs双阴性率为35.37%。结论绵阳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特征儿童抗-HBs阳性率存在差异,乙型肝炎病毒易感儿童仍占一定比例,应重视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积极开展儿童抗-HBs水平监测,对缺乏抗体保护的儿童实施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区自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以来,4岁幼儿班及小学1~6年级学生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及乙肝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于2003年8~10月对我区4岁幼儿班及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HBsAg、抗-HBs指标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为0.64%,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是小学六年级,阳性率为1.12%,最低是4岁幼儿班,阳性率为0.08%;抗-HBs阳性率为66.25%。结论 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1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子女进行该疫苗预防接种,注射后的不同时期抽血检查HBsAg,抗-HBs的滴度,设45例对照,未注射疫苗。结果抗-HBs阳性率为82.4%~90.2%,有效保护率为74.5%~90.2%,HBsAg阳性率为1.96%~9.81%。结论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文宝  杨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119-11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抗-HBs水平,制定加强免疫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HBs,按年龄、城乡分析比较。结果抗-HBs阳性率为31.62%,其中农村幼儿园儿童抗-HBs阳性率为28.72%,城区儿童抗-HBs阳性率为32.49%。结论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水平低,建议出台学龄前儿童具体加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时间,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孕期检测HBsAg单阳性的母亲所产的健康婴儿65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3月龄时开始乙肝疫苗0,1,6月3针免疫,全程免疫后1、6、12、24个月时以RIA法检测抗-HBs滴度.结果 3月龄时开始免疫组全程免疫后1、6、12、24个月时抗-HBs滴度均高于出生后24 h内免疫组.结论 HBsAg单阳性的母亲所产的健康婴儿3月龄时开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刘仲昌  许美玲  朱艳芬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302-1302,1171
目的 了解台山市台城地区中、小学生HBsAg和抗-HBs阳性率的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对台山市台城地区17间中、小学在学校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HBsAg和抗-HBs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在校7-18岁学生5854名,HBsAg总阳性率4.85%。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42,P〈0.05);其中17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最高(11.82%)。8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低(1.03%);随着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也不断升高(但18岁年龄组除外)。抗-HBs总阳性率59.5%,不同年龄组抗-HB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17,P〈0.01)。结论台山市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统一管理以来,学生的抗-HBs水平不断升高,而HBsAg阳性率不断降低,尤其对低年龄段学生效果尤为明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2012,(10):1127-1129
目的了解安康市汉阴县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评价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及GAVI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抽取1~59岁人群306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安康市汉阴县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4.9%,抗-HBs阳性率为57.2%,抗-HBc阳性率为32.7%,HBV感染率为50.7%。免疫组HBV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和免疫史不详组。HBV感染率15~59岁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14岁组高于1~4岁组。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乙肝感染率,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学龄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小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抗-HBs阳性率和HBsAg阳性率,抗体滴度及保护效果。方法观察小学1-6年级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3周岁之间,辖区内部分中学生,检测HBsAg、抗-HBs,用固相放免方法检测。在有效期内严格接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及判断结果。判定:S/N≥2.1;以≥10mIU/ml为阳性。采用x^2检验的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市区小学生高于郊区学生(x^2=54.58,P〈0.01),HBsA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检测到的1134名小学生中,抗-HBs阳性率平均在89.2%.HBsAg阳性率,城区小学生低于郊区学生(x^2=18.35,P〈0.01),且均随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增高而下降。市区学生HBsAg阳性率2.65%;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2.76%,差异无显著意义(x^2=1.35,P〉0.05).近期加强接种了重组乙肝疫苗的中学生,抗HBs-抗体阳性率97.7%。结论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HBs阳性率的增高,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乙肝高发区.尽管推行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规划,但从长远的免疫篆略考虑,有必要制定加强免疫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