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尼罗病毒与乙脑病毒免疫交叉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西尼罗病毒(WNV)与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免疫交叉反应,本文分别用WNV全抗原与JE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2种病毒IgG抗体水平及其交叉反应情况。结果表明:WNV组在第4次免疫后的14天和35天出现2个高峰,平均效价分别为6088和4305;JEV组第4次免疫后,小鼠血清JEV抗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在WNV全抗原免疫小鼠血清中还是在JE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中,同一血清对WNV抗原和JEV抗原均有反应,且抗体效价差异有显著性。在抗WNV抗体阳性血清中,两者交叉反应相对较强,在抗JEV抗体阳性血清中,两者交叉反应较弱。WNV与JEV存在一定交叉反应,但是否有交叉保护作用则需要中和试验等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西尼罗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比较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尼罗病毒(WNV)和乙脑病毒(JE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致病性、形态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为WNV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给C6/36细胞和乳鼠接种WNV或JEV,观察两种病毒的CPE和致病性;制作组织切片的透射电镜标本进行病毒形态学观察;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RTPCR方法对两种病毒抗体阳性血清及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WNV和JEV所致C6/36细胞CPE分别以细胞融合和细胞脱落为主要特征;脑内接种两种病毒对乳鼠的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别;电镜下,两种病毒体的形态与大小相似;WNV与JEV之间存在抗原交叉反应;用黄病毒通用引物可从WNV和JEV感染组织中检出病毒核酸,而用特异引物仅能扩增出相应病毒的核苷酸片段。结论病毒所致C6/36细胞CPE与病毒核酸检测可作为WNV与JEV有效的鉴别方法,对两种病毒抗体效价进行同时测定有助于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美国1999年首次在纽约检测到西尼罗病毒(WNV)后,病毒快速在西半球传播,导致WNV大范围的流行,仅2005年,截止到12月20日美国共发生近2799例人类感染病例。WNV如此快速的大面积扩散提醒我们要提高对WNV传入的警惕,提高对WNV传播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根据WNV生态学特点,构建WNV在媒介(蚊虫)与宿主(鸟类与人群)间感染传播的数学模型。模型建立3个种群(蚊虫、鸟、人)相互间的联系过程。通过WNV感染过程及模型推导出基本传染数R0的计算公式,通过R0的阈值确定WNV传播动力学,如果R0≤1则说明疾病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在局部范围内发生流行;如果R0>1则说明疾病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流行。分析通过改变模型中参数提出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预防和控制WNV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血清学分类与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同属JEV复合组。该病毒主要引起人和哺乳动物的西尼罗热和西尼罗脑炎,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新发虫媒传染病之一。WNV基因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由约11kb核苷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西尼罗河病 (West Nile Disease)又称西尼罗河热 (West Nile Fever) ,是由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病毒 ,该病毒早在 1 93 7年在非洲的乌干达首次被发现 ,由于在西尼罗河地区分离出 ,故命名为西尼罗河病毒。1 病源学特征西尼罗河病毒是虫媒病毒之一 ,属 B群虫媒病毒。该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圣 -路易斯脑炎病毒相似 [1]。在电镜下病毒颗粒呈球型 ,大小 2 0~ 50 nm,有囊膜和蛋白衣壳 ,其核酸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约 1 0 0 0 0~ 1 1 0 0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云南省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发病病因.方法 在云南省部分地区采集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患者标本中包括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中15种病毒的IgM抗体.结果 在云南省共采集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526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221份.经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中乙型脑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版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和罗斯河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50.95%(阳性数=268)、21.48% (113)、19.58%(103)、7.41% (39)、3.04%(16)、1.71%(9)、1.00%(5)和0.38%(2);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版纳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罗斯河病毒和巴马森林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1.27% (47)、20.36% (45)、13.12%(29)、12.67% (28)、11.76% (26)、4.52%(10)、1.81%(4)、1.81%(4)和0.45%(1).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版纳病毒、罗斯河病毒和巴马森林病毒感染以7-10月为主,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感染以7-8月居多.结论 乙型脑炎病毒是云南省夏秋季病毒性脑炎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柯萨奇、埃可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登革、版纳、单纯疱疹和腮腺炎病毒是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病毒病原并可能存在罗斯河和巴马森林等蚊媒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一株西尼罗病毒株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引进的西尼罗病毒(WNV)毒株的形态学、致病性、细胞敏感性、免疫原性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展WNV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Vero-E6与C6/36细胞观察WNV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并制作电镜负染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进行病毒形态学鉴定;通过乳鼠脑内接种WNV确认其致病性;以灭活的感染乳鼠脑悬液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其血清WNV IgG抗体;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扩增的核苷酸序列通过BLAST作同源性比较。结果WNV所致Vero-E6与C6/36细胞的CPE分别以细胞圆缩和融合为主要特征;电镜下所见病毒体为有包膜、直径约30~50nm的球形颗粒;脑内接种WNV可致全部乳鼠死亡;灭活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WNV抗体;经RT-PCR扩增,在WNV培养液及感染乳鼠脑组织中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片段,且仅与WNV有较高的同源性(94%~100%)。结论本研究使用的WNV毒株可供进一步开展WNV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沙粒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已知仅一个科一个属,分为旧世界沙粒病毒(Old World Arenavimses)和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es)两大类,有20余种血清型,其中大多数种类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如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拉沙热,胡宁病毒(Junin virus)引起阿根廷出血热,马秋博病毒(Machupo virus)和Chapare病毒引起玻利维亚出血热,瓜纳瑞托病毒(Guanarito virus)引起委内瑞拉出血热,沙比亚病毒(sabi(a) virus)引起巴西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本文对沙粒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沙粒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已知仅一个科一个属,分为旧世界沙粒病毒(Old World Arenavimses)和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es)两大类,有20余种血清型,其中大多数种类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如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拉沙热,胡宁病毒(Junin virus)引起阿根廷出血热,马秋博病毒(Machupo virus)和Chapare病毒引起玻利维亚出血热,瓜纳瑞托病毒(Guanarito virus)引起委内瑞拉出血热,沙比亚病毒(sabi(a) virus)引起巴西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本文对沙粒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沙粒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迄今已知仅一个科一个属,分为旧世界沙粒病毒(Old World Arenavimses)和新世界沙粒病毒(New World Arenaviruses)两大类,有20余种血清型,其中大多数种类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如拉沙病毒(Lassa virus)引起拉沙热,胡宁病毒(Junin virus)引起阿根廷出血热,马秋博病毒(Machupo virus)和Chapare病毒引起玻利维亚出血热,瓜纳瑞托病毒(Guanarito virus)引起委内瑞拉出血热,沙比亚病毒(sabi(a) virus)引起巴西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本文对沙粒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东部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EEEV,以下简称为东马病毒)是引起东部马脑脊髓炎的病原体.东马病毒主要是通过黑尾脉毛蚊(Culisetamelanura)和环跗库蚊(Culex tarsalis)传播,而且可以经含有病毒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感染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病愈后多留有后遗症,所以被国际社会列为防制生物恐怖的主要病种之一,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相似文献   

12.
虫媒病毒(Arbovirus)是指一些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蠓等)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一群病毒.在病毒分类中,虫媒病毒隶属14个病毒科.根据所包括病毒的种类及其与人、畜疾病的关系,虫媒病毒主要集中在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29种)、黄病毒科黄病毒属(69种)、呼肠孤病毒科(77种)和布尼安病毒科(350种).其中约130种虫媒病毒可引起人类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热、立夫特山谷热、蜱媒脑炎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为最重要的虫媒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1∫恢中碌牟《拘阅匝?998年 9月马来西亚的Perak州发生病毒性脑炎的流行 ,许多成年人出现高热、脑炎等临床症状 ,病例急剧增加 ,截至 1999年 5月 ,共发病 2 65例 ,死亡10 5例 ,死亡率达 40 %。由于该病发病凶险 ,死亡率高 ,且病因不清 ,震惊世界[1 ] 。 1999年初 ,与马来西亚毗邻的新加坡也发现同样的脑炎病人 ,经医院确诊的病例为 11例 ,死亡 1例。同年 3月马来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Perak州Nipah镇的病毒性脑炎的尸解标本中分离到 1株病毒 ,该病毒颗粒为 160~ 30 0nm ,符合副粘病毒 (Paramyxovirus)形态特…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从我国6个省份收集的771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然后对乙脑IgM抗体阴性的所有血清标本检测其他7种常见病毒IgM抗体.此外,用PCR方法对54例脑脊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版纳病毒和辽宁病毒的基因.结果经血清学检测,771例患者中的567例(73.5%)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构成顺序为乙脑病毒(47.0%)、腮腺炎病毒(10.6%)、肠道病毒(8.8%)、单纯疱疹病毒(5.7%)、麻疹病毒(0.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0.4%)、EB病毒(0.4%)、巨细胞病毒(0.3%);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54例脑脊液中检测到8例(14.8%)肠道病毒基因阳性标本,未检测到版纳病毒与辽宁病毒基因阳性标本.结论乙脑病毒是我国病毒性脑炎的首要病原,腮腺炎病毒次之,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15.
美国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病是一种烈性人畜共患疾病。该病病原与日本脑炎病毒 (JapaneseBen cephalitisvirus )、摩莱河谷脑炎病毒 (Murrayvalleyen cephalitisvirus)、圣路易斯脑炎病毒 (St .Louisenceph alitisvirus)同属黄病毒 (Flavivirus)属的日本脑炎病毒血清群 ,它们在血清学反应上有交叉。近年来西尼罗病毒感染在欧洲、中东、西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频频发生。最令人瞩目的是 1999年在美国纽约首次发生 ,尔后几乎扩散至全美各州 ,成为近年来影响美国最大的传染病 ,截止 2 0 0 3年 10月 2 2日全美已有 7386人感染发病 ,有 1…  相似文献   

16.
WallaceLine把东洋动物地理带与澳大拉西亚动物地理带分开,人们认为乙型脑炎只发生在WallaceLine的北部和西部,而与乙脑病毒最相近的黄病毒、墨累山谷脑炎(MVE)病毒是澳大利亚及巴布新肌内亚(在WallaceLine的南部和东部)的澳大利亚脑炎的主要病原。因此当1995年4月在澳大利亚TorresStrait的Badu岛发生乙脑暴发时,MVE病毒曾被怀疑是主要的致病原因。然而在此暴发期间,用CO2干冰及辛醇作诱饵的光法捕捉到包括12个种的蚊共13300只并对其进行了病毒分离。从CulexAnnulirostris蚊中分离到8株乙脑病毒,携带率为2.97:1000;从这…  相似文献   

17.
西尼罗河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尼罗河病(West Nile Disease)又称西尼罗河热(West Nile Fever),是由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WN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早在1937年在非洲的乌干达首次被发现,由于在西尼罗河地区分离出,故命名为西尼罗河病毒.  相似文献   

18.
西尼罗河病毒在1999年以前只在东半球发现过,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地区、欧亚大陆和澳洲。自1999年首次传入美国后短短几年内在北美迅速传播。且致病性和毒力增强了。本文就WN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西尼罗河病毒在1999年以前只在东半球发现过,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地区、欧亚大陆和澳洲.自1999年首次传人美国后短短几年内在北美迅速传播.且致病性和毒力增强了.本文就WN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多重检测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基孔肯亚病毒、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版纳病毒、布尼亚病毒、裂谷热病毒的悬浮芯片方法。将十二种蚊媒病毒分为3组,每组使用标记有不同anti—TAG的上游引物及标记有生物素的下游引物对分别构建多重PCR体系,PCR产物与偶联了x—TAG的编码磁性微球进行杂交,最后利用Bio—plex100分析系统对12种蚊媒病毒分别进行单一、多重液相芯片检测。将平均荧光强度的判定阈值定为背景对照的3倍,多批次实验均能对十二种单一病毒样本和混合病毒样本进行准确鉴定,未出现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本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通过利用偶联有TAG及生物素的引物对,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12种蚊媒病毒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平台。该平台对于病原体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