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双功能抗体和T细胞治疗病毒感染[日]/罔田秀亲//临床免疫。-1994,26(7);-784~788应用具有抗T淋巴细胞受体(TCR)和抗病毒感染细胞(HIV感染细胞)表面抗原的双重功能的抗体(BFA)介导CD8 ̄+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清除HI...  相似文献   

2.
蜂毒多肽BVI-2对T细胞及THP-1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蜂毒多肽BVI中有效的抗炎成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THP-1细胞合成TNFα的影响。结果:蜂毒多肽BV、BVI、BVI-2可抑制ConA(2.5μg/ml)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PMA(100ng/ml)诱导的THP-1细胞合成TNFα。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相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I-2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儿童手术摘除的新鲜扁桃体分离人B淋巴细胞,经PMA(佛波醇)激活后得到人活化B淋巴细胞,用于免疫BABL/C小鼠后,取免疫小鼠之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融合后细胞于含HAT-IMDM完全培养基的2%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选择生长,经细胞酶联免疫吸附(CELISA)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鉴定,获培养上清对活化B细胞及3D5细胞株细胞反应阳性,而Jurkat细胞株细胞反应阴必的杂交  相似文献   

4.
用脂蛋白(a)[Ln(a)]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6G8、9F112株分泌抗Lp(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2株细胞进行免疫学鉴定,应用间接ELISA法证明,培养上清效价1×10-3~2×10-3,培养上清与Lp(a)呈阳性反应,而与apoAⅠ、AⅡ、B、CⅢ、E及血浆纤溶酶原(PLC)均无交叉反应,ELISA相加实验证明:2株杂交瘤细胞株分别识别Lp(a)分子上2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5.
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抗凋亡及免疫耐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细胞株BCL-2基因表达与其耐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免疫攻击的关系,探索应用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SON)治疗乳腺癌的途径。方法 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CF-7,Western印迹法观察其对BCL-2表达的抑制;并将MCF-7细胞与乳腺标本分离出来的TIL共同培养,通过JAM试验观察TIL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BCL-2SON处理的MCF-7细胞无BCL-2表达,并在JAM试验中随着TIL浓度增加,凋亡细胞也增加,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可见BCL-2表达,JAM试验中随着TIL浓度增加,凋亡细胞的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BCL-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对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攻击,BCL-2SON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104例重症肌无力胸腺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04例重症肌无力(MG)胸腺的临床病理研究,其中6例分别用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全T细胞标记物(UCHT1),T辅助细胞标记物(T4),T抑制细胞标记物(T8),B细胞标记物(L26),S-100蛋白(S-100)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长期随访73例。结果:光镜下胸腺淋巴细胞增生伴生发中心形成和分枝状增生的毛细血管为其病理特征;电镜下见淋巴细胞可形成丰  相似文献   

7.
应用脂多糖激活人血B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血在体外培养时用脂多糖(LPS)激活B淋巴细胞,^3H-TdR、,^14C-UR和^14C-缬氨酸作掺入试验反映淋转,测定了正常和各类病人1065人次,结果能够反映病情。用单克隆抗体(McAb)分纯CD4,CD8和B细胞,发现LPS只对B淋巴细胞有激活作用。实验还反映CD4和CD8细胞分别对LPS激活的B细胞有辅助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女贞子多糖免疫增强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3H-TdR掺入法检测女贞子多糖(LLS)体外对小鼠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56 ̄1250ug/ml的女贞子多糖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Balb/c裸鼠脾淋巴细胞(B细胞)及通过尼龙毛柱的脾细胞(T细胞)均有直接的刺激增殖作用,量效关系明显;巨噬细胞在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含灭活FBL-3瘤细胞的聚氨酯海绵块植入免疫的C57BL/6小鼠皮下,10天后收集海绵中的浸润淋巴细胞(SILs),经体外含rIL-2的培养系统中扩增后作特异性杀伤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SILs对FBL-3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杀伤活性,而且高于同一宿主脾脏中的致敏T细胞和未免疫鼠中SILs。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从免疫鼠中以的SILs是以Lyt2^+占绝对优势的T细胞系列,联合应用化疗与SI  相似文献   

10.
李薇 《免疫学杂志》1998,14(1):44-45,49
采用以绵羊红细胞(SRBC)为免疫原,两次诱导并伴有pwm作用的免疫培养方法,对23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并以空斑细胞(plaque-formingcel,PFC)技术检测培养中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producingcel),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的实验组产生的PFC数最高,细胞活性好。以兔RBC代替SRBC的特异性溶血试验中,几乎无PFC产生,证实SRBC诱导PFC的特异性及本实验体外免疫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此外,本文采用的改良PFC单电子层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便于临床应用,可作为研究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基因的PCR扩增,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用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再以其为模板进行PCR,得到了编码成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cDNA。该cDNA用EcoRI、BamHI双酶切后,回收含MCP-1基因的长约280bp的DNA片段,插入到经EcoRI、BamHI双酶切的pUC19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C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B7-1分子是否参与人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激活。方法利用NK细胞敏感靶细胞——K562细胞上无NK细胞抑制性配体这一特点,用基因工程方法将B7-1基因导入K562细胞,利用K562细胞的激活性配体及B7-1基因表达激活NK细胞。结果发现导入B7-1基因的K562细胞(B7+K562)能激活NK细胞,表现出NK细胞增殖及杀伤活性升高。进而分离纯化出NK细胞克隆,发现这些克隆能分泌TNF-α、IFN-γ以及GM-CSF因子,用含有这些因子的NK细胞培养上清液当其在有单核细胞及肿瘤抗原存在下,能诱导患者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结论B7+K562细胞可诱导一系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肿瘤治疗上考虑提示可将B7+K562细胞进一步开发成一种通用的肿瘤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人白细胞抗原-A2阳性(HLA-A+2)黑色素瘤病人的瘤块中分离得到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进行HLA-A2限制性TIL抗人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TIL对自身和同种异体的HLA-A+2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HLA-A-2黑色素瘤细胞及HLA-A+2非黑色素瘤细胞无作用。选择重组白细胞介素4(r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促进黑色素瘤细胞HLA-A2表达量,并增强TIL对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抗CD3、抗HLA-ABC和抗HLA-A2单抗具有明显抑制TIL的抗瘤细胞活性。结果表明TIL杀伤黑色素瘤细胞依赖于T细胞受体(TCR)对瘤细胞共同抗原的识别,并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参与。  相似文献   

14.
CTLA-4及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CTLA-4)和CD28的结构相似,在转录水平和蛋白的亚细胞运输水平对其表达进行调控,和B7-1、B7-2的亲和力极高,主要与B7-1分子形成受体/配体对,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是机体维持淋巴细胞稳态平衡的关键环节。被磷酸化的CTLA-4和Syp磷酸酯酶的SH2功能区结合,可导致T细胞活化的Ras途径关闭,此可能为CTLA-4发挥抑制作用的信号传导机制。CTLA-4也为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亚单位P55和P75(IL-2R,P55和IL-2R,P75)的表达为T淋巴细胞活化的指标,用双色免疫标记流式细胞法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VPBTL)进行分析。实验发现:HLA-DR在VPBTL及其亚群T辅助细胞(Th,CD4^+细胞)和T抑制细胞(Ts,CD8^+细胞)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49.62%比14.54%  相似文献   

16.
从加拿大渥太华市民医院的13例心脏移植病人收集移植前后静脉肝素血30份,将按常规方法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加入经PHA活化的脐带血淋巴细胞中共同培养,结果分离出2株疱疹病毒6型(HHV-e),这2株HHV-6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而且毒株在多次传代后仍可保持感染性,分离的毒株在电镜下可见疮疹类病毒样颗粒。经特异性抗体和DNA杂交试验证明这两殊病毒均属于HHV-6B,同时收集此13例病人移植前后连续血清52份,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HHV-6IegG抗体,5例(39%)病人抗体出现4倍或4倍…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抗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抗移植排斥反应机理。方法:C57BL/6小鼠接受BALB/c小鼠移植皮片后,在992%O2,025mPa条件下每天1h直至皮片排斥。动态观察移植局部T细胞及亚群,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情况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细胞杀伤活性(LMC)等。结果:高压氧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移植局部Thy-1,L3T4,Lyt-2及IL-2R(α)阳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LC及LMC均降低。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抑制移植局部T淋巴细胞浸润及IL-2R表达以及H-2诱导的增殖反应及杀伤活性,从而抑制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CD19+细胞(P<0.01)。非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表达也高于CD19+细胞(P<0.01)。但EBV-ZEBRA表达在两亚群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朋病毒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病毒主要以潜伏期状态存在于患者中,病毒复制促进病情发展,检测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有助于病情活动指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Epstein-Barr病毒(EBV)属于γ-疱疹病毒家族,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在体内以潜伏和增殖状态存在。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病原,同时也能引起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EBV也是重要的肿瘤DNA病毒,目前发现其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何杰金氏淋巴瘤(HD)、成人T细胞淋巴瘤及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病人和器官移植病人的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引起的淋巴瘤等密切相关。EBV感染在体内能激发强烈的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CTL),其能控制病毒的潜伏、增殖、维持及转…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检测了哮喘发作期患儿。对经丙酸倍氯松(BDP)吸入治疗的患儿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膜IL-2受体(mIL-2R)、超微结构、血浆游离IL-2受体(sIL-2R)、淋巴细胞亚群及BDP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IL-2R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DP可以明显抑制PHA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IL-2R的表达,引起淋巴细胞的凋亡,而吸入BDP(200μg/d)的哮喘患儿(缓解期)除sIL-2R比哮喘发作期显著降低(P<0.05)外,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及淋巴细胞亚群并未出现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抑制淋巴细胞mIL-2R表达和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BDP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吸入BDP主要是呼吸道局部作用,对全身细胞免疫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