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了解部分大学生的癌症告知态度,分析医学专业大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对癌症告知态度的差异。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一般资料和大学生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态度的7个问题及告知策略的4个问题,分别对不同背景大学生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相关问题赞同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此项调查共收取问卷360份,其中有效问卷358份,其中包括医学专业大学生239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119人。大学生性别、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赞同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对对癌症病情告知所持的态度比较慎重,不太赞同将真实病情完全告知患者,他们比较认同家属拥有决策权。针对此,应该通过相关课程,增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正确引导医学生尊重患者的意愿,实施合适的告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减肥的现状以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减肥观念和方法的差异,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减肥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女大学生39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的减肥意识偏高,但是在减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减肥方法误区与减肥心理误区.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减肥现况存在差异.结论 需要对女大学生进行宣教干预,让她们获得更多的减肥知识,改变不良的减肥行为,纠正不良的减肥心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减肥的现状以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减肥观念和方法的差异,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减肥问题。方法随机抽取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女大学生39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缩果女大学生的减肥意识偏高,但是在减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减肥方法误区与减肥心理误区。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减肥现况存在差异。结论需要对女大学生进行宣教干预,让她们获得更多的减肥知识,改变不良的减肥行为,纠正不良的减肥心态。  相似文献   

4.
清远市某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英  黄晋飞  孙小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2093-2094,210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市某大专院校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各400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所得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校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6.43%,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掌握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较深入的有关艾滋病的专业知识,则两个专业的多数学生认识仍比较模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以及对待AIDS态度上的某些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在大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女大学生的乳房健康关注程度和乳房自我检查(BSE)认知与执行以及对乳房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随机抽取17~24岁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本科女大学生各500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原始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处理.结果 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91.46%,知道BSE的91.67%,行BSE的56.50%,自查出异常的33.81%,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7.76%;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81.07%,知道BSE的66.87%,行BSE的25.31%,自查出异常的21.14%,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6.09%.经X2检验,两专业学生对BSE的知晓率、执行率和发现异常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房健康关注度和BSE的知晓率均较高,前者对BSE的认知和执行率及发现异常率明显较后者高,但对BSE认知浅薄,对其进行BSE相关知识的教育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关于乳房保健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讨其行为影响因素.方法:对新乡市555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知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乳房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建立乳房保健的积极态度和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M2.5基础知识、防护措施的认知水平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PM2.5的认知及对其防护措施认知均较低。医学与非医学类学生比较,在PM2.5基本知识方面,PM2.5的来源,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非医学优于医学专业学生;在PM2.5防护知识方面,降低室内PM2.5的措施存在认知差异,非医学学生优于医学类学生(P0.05);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控制PM2.5选择植树造林并参加环保活动,医学专业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学生更愿意监督环保部门工作(P0.05);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非医学专业较医学专业学生更积极(P0.01);超过95%的大学生愿意接受与PM2.5相关的教育,但对于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对PM2.5的认知和防护水平普遍较低,医学类与非医学类有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PM2.5的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和宣传,增强大学生对PM2.5的重视程度和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②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由学生填写SCL-90量表和自拟的问卷调查表.③结果 28.31%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略高于医学专业学生(25.82%),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等.SCL-90得分显示,非医学专业学生多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常模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对所学专业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人际关系不良和自我评价差等.④结论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社会、自身等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陇南市某高中为例,调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中生及家长对医学报考意愿的态度变化.结果表明,疫情对高中生及其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有影响,高中生及家长对医学及医疗行业的理解加深,医学专业报考意愿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大学生男生积极性高于女生,身体自尊与锻炼态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之间对甲型H7N9禽流感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为在学校中开展H7N9型禽流感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合肥市某2所大学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3年级医学与非医学生共55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x。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病毒来源”、“病毒灭活温度”及“传播方式”的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27.7%、5.5%、23.8%,非医学生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12.5%、1.4%、18.0%。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此次禽流感感到轻微的害怕率分别为:50.2%、62.7%,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大学生中已采取的预防措施答题率均低于50%。结论大学生对H7N9型禽流感科学认知度偏低,医学生在对禽流感的正确认识、态度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面较非医学生好。因此,相关部门及学校需要适度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度及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中吸烟的情况,及其对吸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行为的态度、有关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和预防大学生吸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吸烟率为2.88%;随着年级的升高,吸烟率升高(x2=5.195,P<0.05).宿舍有同学吸烟、学业压力大、年级的升高、父亲抽烟是影响吸烟的危险因素(P<0.05).绝大多数学生对吸烟有害健康有深刻认识,对待吸烟行为有较正确的态度,与吸烟相关的知识有正确了解.结论:对高校学生施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教育应在在中小学阶段即开始.此外,高校应该制定严格的禁烟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 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6所医学院校1 6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3.8%,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68.8%,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4.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口腔健康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均P<0.05),非医学专业学生最低;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高于男生(P<0.05);各年级学生的知识与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85、0.220、0.143,均P<0.05)。性别、生源地、年级及专业是口腔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年级及专业是口腔保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生源地及专业是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口腔卫生行为处于较低水平,令人堪忧。建议各医学院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15份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23名首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非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比21.8%(52...  相似文献   

16.
郁晓燕 《医学教育》2013,(5):705-707
医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医术,还要求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由医学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因此,重视与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既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论述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对有效建构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55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苏北地区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医学类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非医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差异不明显,但医学类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高于非医学类学生(t=1.141,3.041),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低于非医学类学生(t= 4.893, 2.416)。SCL 90各因子与生活满意度指数呈负相关(P<0.01);因此,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满意度指数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医学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学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为高校大学生实施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5313名医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比较。结论:应重视医学大学生的睡眠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改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