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桐城市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为“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科学制定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在桐城市抽取不同层次的调查点,调查≥ 3岁的居民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土源性线虫病调查采用Kato?Katz法(1粪2检),肠道原虫感染采用碘液涂片法,儿童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同时还进行调查点基本情况、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知识及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居民1 023人,检获寄生虫感染阳性38人,总感染率为3.71%,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3.62%。其中钩虫感染36人,感染率3.52%;鞭虫感染1人,感染率0.10%;肠道原虫感染1人(人芽囊原虫);未发现蛔虫、蛲虫和绦虫感染。防治知识、行为、态度总知晓率为76.93%。结论 桐城市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降至5%以下,虫种主要以美洲钩虫为主,感染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居民。  相似文献   

2.
对莱芜市钢城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及人群认知、行为状况进行抽样调查,3个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粪检居民931人,阳性1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1.07%;3~12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87人,阳性3人,蛲虫感染率为3.45%;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入户调查203户,共526人,知晓率为25.86%(136/526);居民卫生行为较好,有积极、良好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的居民比例超过80%;莱芜市钢城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人群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但人群卫生行为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对盐城市3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检测,12周岁及以下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对土源性线虫、蛲虫感染率及感染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51 259人·次,其中阳性48人·次,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09%;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04%、0.05%和0.00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县(市、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1,P = 0.02),以阜宁县最高,感染率为0.21%;大丰区连续5年未查见感染者。5年全市儿童蛲虫总体感染率为0.22%。 结论 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渐下降,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后续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当地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金平县作为现场调查点,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村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蛲虫卵结合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查。结果 共粪检135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191人,总感染率为14.15%(191/1350),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0%(4/1350)、3.70%(50/1350)、13.11%(177/1350)和0.44%(6/1350);3~9岁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查154人,蛲虫感染5人;试管滤纸培养法共检测钩虫感染者52人,结果均为美洲钩虫;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75.00%(3/4)、88.00%(44/50)和85.88%(152/177)。5个调查村中,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2.63%),调查村之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P<0.05)。男性土源性线虫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方法将示范区按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和问卷调查,分析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90.00%和65.22%。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和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和68.09%,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1%。结论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祁门县人体重点寄生虫的分布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抽取祁山镇的星光村、祁红乡的祁红村、新安乡的高塘村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调查村3岁以上常住人口,调查人数每村300人。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采用一粪两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试管滤纸培养法对钩虫感染者进行钩蚴培养,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试法检查儿童蛲虫卵;碘液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一粪一检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 结果  共调查770人,查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者11人,总感染率为1.43%。其中钩虫感染2人,感染率为0.26%;小杆线虫感染8人,感染率为1.04%;微小内蜓阿米巴感染1人,感染率0.13%。无混合感染者。 结论  祁门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43%,达到卫生部《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Ⅲ类地区标准。感染因素与农村生活生产方式和村民卫生健康知识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商丘市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现状,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法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008人,总感染率为0.99%,检出虫种有蛲虫、蛔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2.39%,0.30%,0.20%。家庭分布符合Pois-son分布,不具有家庭聚集性。结论本次调查虽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低,但防治工作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周口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设立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居民进行粪检;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样中虫卵。结果共调查1 055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46%,与2008年的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检出蛔虫卵感染者11例,感染率为1.04%,钩虫卵感染13例,感染率1.23%,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各1例,感染率均为0.09%,且所有感染病例均为轻度感染;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感染率为20.95%(22/105)。对10户居民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的40份土样进行检测,2份检出蛔虫卵,阳性率为5%。结论河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土源性线虫病在青海省平安县的流行动态及流行规律,为制定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平安县内选择一个调查点,采用一粪三检的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对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镜检法镜检并计数土壤中蛔虫卵。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人群调查共调查1 001人,总感染率为3.40%,全部为蛔虫感染。其中以学生感染率为最高(6.09%);其次为农民(3.21%);散居儿童等其他10种职业人群中未发现感染者;土壤调查共采集了10户居民庭院、厨房、菜园及厕所的土壤共40份,发现阳性土壤9份,阳性率为22.5%。结论该地区人群中仍存在土源性线虫的感染,主要以儿童为主,土壤监测环境中存在虫卵的污染是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的风险因素,应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卫生宣传,尤其对儿童的教育力度,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06–2018年镇江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18年以镇江市辖区内≥ 3周岁的常住居民及在本地居住满1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作为监测对象,采集其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测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12周岁及以下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以检测蛲虫;计算各年各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并收集该期间内全市土源性线虫病驱虫服药数据。结果 2006–2018年全市累计粪检202 880人·次,共检出土源线虫感染者946例,平均感染率为0.47%;人群总感染率从2006年的1.10%降至2018年的0.11%,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各市(区)总感染率存在差异(P < 0.01),以润州区最高(1.65%),新区最低(0.04%)。全市人群蛔虫、钩虫、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33%、0.09%和0.0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P 均< 0.01);感染均以轻度为主。2006–2018年全市累计检查45 427名儿童,共检出蛲虫感染者145例,平均感染率为0.32%;儿童蛲虫感染率从2006年的1.33%降至2018年的0.22%,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1)。土源性线虫感染者以单虫种感染(97.46%)为主,两虫混合感染主要集中在2007年前。2006–2018年全市累计驱虫服药535 089人·次,人群不良反应出现率为0.002%。结论 目前镇江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和健康教育,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儿童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查, 其中部分儿童进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问卷调查和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方法, 分析儿童服药驱虫、 个体特征、 饮食卫生习惯和家庭特征等16个相关因素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结果 共粪检1 707名儿童,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2.2%,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6.9%、 3.8%和6.6%, 且以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为最高; 蛲虫检查495名, 感染率为5.1%。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显示, 兄弟姐妹数量、 母亲受教育程度、 饮用生水、 饲养畜禽等4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其中, 母亲受教育程度能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为-0.074; 兄弟姐妹数量、 饮用生水和饲养畜禽均能提高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分别为 0.028、 -0.112和0.080。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且以蛔虫感染为主; 改变儿童饮用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 家庭饲养畜禽习惯和针对其母亲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儿童土源性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了解泉州市人体常见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 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2012年抽查 2个县 (区) 各5个乡镇3岁以上常住人口, 应用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测钩虫、 蛔虫、 鞭虫、 蛲虫虫卵; 每县 (区) 随机抽 取1所幼儿园儿童, 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虫卵。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共粪检1 919人, 仅检出钩虫 感染69例, 总感染率为3.60%。不同地区、 不同性别钩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感染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各县 (区) 幼儿园儿童均未检出蛲虫感染。结论 结论 鞭虫、 蛔虫和蛲虫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钩虫感染率有上升趋 势。应加强钩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2012–2018年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8年对丹阳市3周岁以上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其中3~12周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2–2018年,丹阳市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13 540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5%。检出的感染虫种有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32%、0.12%和0.01%;以单虫种感染为主。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蛔虫感染率和鞭虫感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610、26.276、20.692,P均 < 0.05)。男性和女性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45%和0.47%;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28%和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61,P < 0.05)。各年龄组中以31 ~岁组感染率最高(0.59%),41 ~岁组次之(0.56%),最低为3 ~岁组(0.27%)。不同职业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692,P < 0.05),其中以船员感染率最高。儿童蛲虫监测共5 078人,平均感染率为0.37%;各年度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66,P < 0.05)。结论 丹阳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应加强对农村儿童和外来流动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了解鲁西北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相关认知状况, 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方法 方法 以分层多阶段抽样法从济南、 德州、 聊城等3市随机抽取18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 Katz) 检测调查点内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12岁儿童蛲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 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相关认知行为因素状况。 结果 结果 Kato?Katz共检测6 366人, 总感染率为0.28% (18例)。透明胶纸 肛拭法共检测3~12岁儿童895人, 感染率为5.70% (51例)。共入户调查2 915人, 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 26.72%; 饭前洗手、 便后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洗净、 不喝生水等4种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5.42%、 42.87%、 43.54%、 83.04%。3~12岁儿童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2.24%; 饭前、 便后洗手行为形成率分别为47.04%、 30.44%。 结论 结论 鲁西北地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低, 而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居民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 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点,确定监测人群,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粪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样中的虫卵。结果在淮阳、栾川和封丘3县共调查3 041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63%(80/3041),较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时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9.53%下降72.40%。其中检出蛔虫卵67例,感染率为2.20%,轻、中度感染者分别占85.07%和14.93%;检出钩虫卵14例,感染率0.46%,轻、中、重度感染者分别占85.71%、0和14.29%。有2人感染2种肠道寄生虫,占2.50%。肛拭法检测12岁以下儿童251人,蛲虫卵阳性32人,感染率12.74%。对30户居民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的120份土样进行检查,1份检出蛔虫卵,阳性率0.83%。结论河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扬州市人体肠道蠕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Katz) 检查肠道蠕虫卵, 透明 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结果 共粪检5 666人, 肠道蠕虫卵阳性21人, 总感染率为0.37%; 虫种分别为蛔虫和钩虫, 阳性 率分别为0.14%和0.23%。蛲虫检查13 713人, 阳性51人, 感染率为0.37%。推算目前全市尚有2万肠道蠕虫感染者。结 结 论 论 扬州市尚有一定肠道蠕虫感染者, 必须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流行因素。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选取6个县共15个调查点,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对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了7316人,人群总感染率为1.85%,以蛔虫感染为主,蛔虫感染率为1.60%,鞭虫和钩虫感染率较低;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为19.77%。与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总感染率有了较大幅度降低,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气候的变化,经济状况的改善,卫生条件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对土源性线虫的感染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