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儿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2005-07/2006-11我科共收治脊柱侧弯手术患儿26例,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术后给予心理支持、心理指导。结果2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心理障碍的发生。结论做好脊柱侧弯患儿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对促进患儿顺利康复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柏凤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20-721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EP患儿共5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儿的心理状况,在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针对癫痫患儿存在的不同程度心理行为问题,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相配合的治疗措施,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心理干预可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癫痫患儿回归社会,提高EP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胡素焕  张玫  巴善铎 《新疆医学》2005,35(4):160-161
小儿胃镜检查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儿检查的成功率,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了解患儿,并通过语言、情绪、行为影响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检查,通过对158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前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住院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怀疑等不利于患儿康复的心理问题,本文阐述了患儿家长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外在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希望通过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患儿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唐爱春 《肇庆医学》2006,(2):123-124
小儿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要做到一针见血成功穿刺,除了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但也不能忽视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患儿来到医院,我们首先要用心服务,用心呵护,融入人文关怀。做到认热情周到,对患儿体贴入微使其消除恐惧心理。细致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向家长了解患儿日常生活规律,尽量满足患儿心理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水平,更完善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儿乐意配合治疗,这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任何手术对病人来说,都是身心的一种刺激和负担,对病儿来说程度尤甚。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手术病儿的心理护理,不仅关系到患儿的自身健康,也可涉及到家长的身心健康,这正是做好手术患儿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所在。手术对患儿来说,即是一种治疗措施,也是一种创伤,为使病儿能够接受手术和安全渡过手术期,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手术中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龄期肾病患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住院处儿科常见病,我科从1986年8月至1996年8月共收治学龄期肾病患儿17例,经过了解分析患儿的心理,从关心患儿,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出发,通过以讲清道理为主,将护理过程作了为教育过程,与首次住院的患儿多交谈,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结交新伙伴消除患儿的焦虑与不安,住院期间允许学校教师和同学来探探视,为患儿补习功课,消除患儿怕失去新知识落后于别人的不安心理等这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曾世英 《攀枝花医药》1999,21(2):32-32,27
作为儿科门诊工作的护士,面临着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对患儿疾病认识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着十分复杂心理现象的患儿家长。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家属在患儿诊治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好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为完善整体护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儿静脉采血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明  胡素焕 《新疆医学》2006,36(4):188-189
小儿静脉采血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儿采血的成功率,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了解患儿,并通过语言、情绪、行为影响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采血,通过对316例患儿进行采血前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杨丽梅,米玉华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州450052关键词白血病;患儿;心理护理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患儿来住院时常有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特点。为了有效的治疗疾病,提高白血病的缓解治愈率,护士应关心患儿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发育均不完善,当受到疾病影响时,可干扰正常生理功能,并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前来就诊或住院的患儿,要十分重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是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探索患儿的心理规律,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儿的活动,使其疾病好转,促使患儿早日康复。1患儿的心理特点1.1不同年龄的患儿对疾病的反应不同年龄小的患儿,对发热的耐受性较强,即使在高热时,也可玩耍如常,有些患儿出现高热惊厥,但降温后,经一段时间休息或睡眠,又可若无其事。而年长儿,每因发热,致使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调节及应激干预护理模式对儿科ICU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就诊的100例儿科ICU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儿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儿科ICU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类型包括焦虑、恐惧、孤独、不安全感、急躁和紧张等,其中,焦虑恐惧、孤独和不安全感等的发生率最高,且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结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儿科ICU患儿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和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应激干预,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59)和对照组(n=59),术前准备及常规护理两组相同,实验组在术前3d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术前的血压和心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紧张、恐惧情况明显好转、术前血压和心率稳定、术后平均呼吸机应用时间及被动卧床天数缩短。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心理干预能改善年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不良心理行为,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有利于患儿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患儿的心理护理张素莲浙江省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311600患儿从舒适的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往往拒绝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成功率,多年来我们力求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业务上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及其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瘫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由于治疗时间长,家长对本病认识少,经济负担重,脑瘫患儿家长面对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困扰,其心理活动特殊、复杂,对这类人群心理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我科对2003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岁以下脑瘫患儿父母抽样调查分析,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的新思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对500名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分别在入院第一天和出院当天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住院期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入院第一天调查的患儿家属多个项目分值高于国内常模,而出院当天调查的项目分值有所下降而趋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中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必须早期及时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患儿走进手术室普遍存在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特点。针对患儿特殊的心理特点,我们与家长配合,给予患儿的心理关怀,使其能更好配合手术治疗,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现将我们护理中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7年9月~1998年1月进行21例患儿手术,男15例,女6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6岁。2 心理状态小儿心理状态与成人不同,感情和理智均未成熟。离开家庭、学校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特别走进手术室这种严肃、紧张,甚至恐怖的环境,其常常难于适应,还要接受手术和检查,这些刺激均可引起患儿心理上的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一门学科,逐渐被人们重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门诊患儿数量多,而门诊静脉输液是为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不但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而且还要掌握家长的心理动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和信赖,避免护患之间的纠纷,对促进患儿的康复和门诊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诱导是心理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患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其效应十分显。现将本人运用此法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儿亲属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手术患儿亲属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由护士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测定两组亲属术前和术晨循环系统的变化,应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定焦虑值。结果 术前1d未进行心理干预前两组亲属的循环系统和焦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晨干预组的焦虑程度、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儿亲属的焦虑心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还应重视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的心理干预,为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