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又称胎盘血管瘤,是一种原发胎盘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需依据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27岁,因"孕37+2周,阵发性规律腹痛伴见红5h"于2012年3月8日18时40分入院,既往体健G2P0.2年前患者曾因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次.患者孕期未行产检.入院前1周在当地医院因"贫血"给予输血治疗.体检:T 36.0℃,P 80次/min,R21次/min,Bp 120/80mmHg,心肺(-),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2.
绒毛膜血管瘤四例报告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毛膜血管瘤或称胎盘血管瘤 ,是一种胎盘原发性良性肿瘤 ,临床上少见。肿瘤较大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以致影响胎儿[1 ] 。我院于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共发现 4例较大的绒毛膜血管瘤 ,现报道如下。例 1 患者 2 8岁 ,孕 2产 0。孕 3 0周时B超检查发现胎盘边缘有一 5 9cm× 5 0cm低回声区 ,内部细密光点分布均匀 ,轮廓清楚。孕 3 6周胎膜早破 ,自然分娩 1女婴 ,体重2 60 0g,羊水正常 ,新生儿无畸形 ,出生后 1min及 5minApgar评分 9分及 10分。胎盘胎儿面见一 7 0cm× 7 0cm×3 0cm肿块 ,色紫红 ,质地中等 ,边…  相似文献   

3.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 ,我们对妊娠 16~ 2 8周孕妇行B超检查 ,发现 4 4例胎盘低置患者 ,经超声随诊 ,最终确诊为前置胎盘者 5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  临床资料4 4例 ,妊娠 2 6~ 2 8周 ,年龄 2 2~ 34岁 ,平均 2 8.6岁 ,有阴道流血者 2 5例。采用ALOKaSSD - 6 2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MHz。通过胎盘占据位置所形成半月型弥漫光点区确定胎盘附着的准确部位 ,测量胎盘边缘至宫颈内口的距离。超声检查显示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覆盖者 3例 ,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覆盖者 2 4例 ,胎盘未覆盖子宫颈内口 ,但边缘距子宫…  相似文献   

4.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较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例数均较少。大多数文献只是肯定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但有关如何加强产前监测,及早发现并发症以确定最佳分娩时机、改善围产儿预后却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并发症的产前监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和脐带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胎盘和脐带肿物20例患者的声像特点,并与产后病理检查比较.结果:超声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7例,胎盘和脐带囊肿12例,脐静脉瘤l例.产后病理证实19例,超声误诊1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附属结构肿物的有效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胎盘血管瘤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盘血管瘤叉称绒毛膜血管瘤,是由绒毛膜间胚叶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现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产前超声及产后胎盘病检中发现的9例胎盘血管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5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中,单胎51例(60.00%),双胎34例(40.00%)。其中妊娠期经超声发现血管瘤3例(3.53%);胎盘标本大体检查发现7例(8.24%),其中6例(7.06%)为单发血管瘤,1例(1.18%)为多发血管瘤。大体检查未见者78例(91.76%)。②85例母儿并发症或合并症中,脐带扭转29例(34.12%),重度子痫前期21例(24.71%),脐带缠绕19例(22.35%),妊娠期糖尿病11例(12.94%),子痫前期8例(9.41%),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7.06%)。③母儿结局中,胎儿畸形引产者6例(7.06%),胎儿生长受限2例(2.35%),新生儿左肾缺如1例(1.18%)等。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常伴发多种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早期诊断和定期随访,可能有助于母儿结局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经会阴超声诊断早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 ,75 %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 ,预测早产是减少早产发生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超声检查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1999~ 2 0 0 0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 5 0 0例 ,行经会阴超声检查 ,以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作为预测指标 ,研究其与早产发生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9~ 2 0 0 0年在本院行产前检查 ,孕2 0~ 37周的孕妇 5 0 0例 ,常规行经会阴超声检查 ,其中资料记录完整的病例共 386例 ,按分娩结局不同分为 3组 :正常分娩 (对照 )组 ,共 32 8例 ;早产组 :共 31例 ;先兆…  相似文献   

9.
一、病例摘要患者26岁,主因"停经32周,B超发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个月,胎儿水肿1周"于2010年9月1日收住院。患者末次月经2010年1月20日,预产期2010年10月27日。孕1产0。孕18周首次行B超检查,胎盘无异常,孕27周当地医院B超提示胎盘下缘可见7.7cm×5.7cm的低回声,考虑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8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母胎并发症:并发重度子痫前期者1例,羊水过多者2例,羊水过少者1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例,单脐动脉1例,胎儿生长受限1例,胎儿水肿1例。妊娠结局:7例行剖宫产术,1例行利凡诺引产阴道分娩。7例新生儿中,早产4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水肿1例,新生儿贫血2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例。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引起严重母儿并发症,妊娠期间应及时诊断及加强监测,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118例胎儿异常的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胎儿脏器大体解剖畸形及异常均能在出生前诊断。目前 ,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胎儿异常首选方法。现将 1991年 1月~ 1998年 12月在我院行产前 B超检查 ,经分娩证实的异常儿 118例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孕妇年龄 2 1~ 38岁 ,孕周 14~ 43周 ,其中孕周≤ 2 8周 6 0例占 5 0 .1%。孕妇有腹部增大或停止增大 ,胎动消失等自觉症状 30例 ,有个人或家族异常分娩史 12例 ,10 8例为第 1次 B超检查确诊 ,5例为第 2次 B超检查确诊。2 .方法 :使用日本 Gu- 70 0型、美国ATfino、德国 Proma小狮王、美国 Aco-son- 1…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 (percutaneousumbilicalbloodsampling,PUBS)为胎儿的宫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是目前产前诊断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对我院应用此项技术 872例进行分析 ,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998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产前诊断时需做胎儿脐血检查的孕妇 86 8例 ,其中 4例为双胎妊娠 ,穿刺例数为 872例 ,年龄 2 3~ 44岁 ,孕龄 16~ 38周。1 2 仪器 采用Aloka SSD 6 3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及其配套的腹部穿刺探头 ,探头频率 3 5MHz,2 2G一次性穿刺针。1 3 方法1 3 1 术前嘱…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临床资料 我们回顾分析了两院近年来胎盘早剥病例 2 0例 ,孕 2 5~ 39周 ,2 4~ 2 8岁 ,均为第 1胎 ,胎盘位于前壁 8例 ,左前侧壁 4例 ,右前侧壁 3例 ,子宫底部 5例 ,B超检查 1~ 2次 ,除 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 ,均经手术证实。检查用Acuson12 8XP10超声仪 ,探头频率 3 .5MHz,受检者取平卧位 ,双腿伸直 ,探头于腹部由上至下 ,从左到右移动 ,扫查确定胎盘位置后再对胎盘进行详细探查 ,探头与腹壁的切线垂直 ,避免斜切胎盘组织造成胎盘过厚的假象 ,侧壁胎盘下组织回声较低 ,斜切还可造成胎盘下暗区的假象 ,对侧壁胎盘最好横切扫…  相似文献   

14.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PCG)为良性血管瘤。当其>4~5cm时可有相关性并发症,包括羊水过多,母亲和胎儿凝血病、早产、先兆子痫、胎儿心衰和水肿。此外,绒毛膜血管瘤还起到外周动静脉短路作用,因而可导致进行性心衰。对于有贫血的胎儿,给予胎儿输血,也仅暂时解决一下问题。本文报道收治的2例经超声发现有PCG的患者。 例1妇女妊娠25周,肿瘤为6cm×3.5cm×3cm。例2妇女妊娠18周,肿瘤为5cm×4.5cm×4cm。例1入院时有羊水过多,而例2在妊娠第22周时便有羊水过多。超声扫描示两例胎儿从解剖学角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的时机选择和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唇腭裂并不少见[1 ,2 ] ,以往由于受检查技术和超声仪器分辨率的影响 ,产前检出率较低。我院自 1998~2 0 0 1年对妊娠 16周以上的 2 13 82例孕妇常规进行胎儿唇面部的超声检查 ,旨在探讨胎儿唇腭裂的检查时机和方法。1 资料与方法2 13 82例孕妇 ,孕周 16~ 41周 ,年龄 2  相似文献   

16.
近十余年来,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它不仅可用来监测围产儿的生长发育,预测胎儿成熟度,还可以用来显示胎盘的形态结构、羊水深度等,为围产期检查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旨在研究正常妊娠时B超胎盘分级、羊水深度等情况及其与胎儿成熟度的关系。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文分析了1983年11月至1984年4月间240例正常妊娠20~42周的病例。孕龄均按末次月经计算。全组孕妇均于不同孕期经B超观察胎盘分级、羊水深度、胎盘厚度及胎头双顶径。使用仪器为B型实线型超声扫描仪,探头为3.5MHz。一、胎盘分级标准:根据Grannum标准,胎盘成熟度的变化包括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及基底板三部分,共分四级,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33例胎盘早剥的B超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产前B超检查产后证实为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B超对胎盘早剥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3年4月间33例胎盘早剥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B超诊断胎盘早剥符合率为84.8%(28例),其中前壁胎盘及重度胎盘早剥符合率高(93.7%,100%),而后壁胎盘及轻度早剥无临床症状符合率低(72.77%;0)。胎盘早剥的超声图像特征为胎盘与子宫壁间为暗区、低回声,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15例,胎盘局部增厚6例,胎盘边缘或绒毛膜板下突出肿块8例(误为绒毛膜血管瘤1例)。彩色多普勤血流显像显示胎盘剥离区无血流信号。结论产前B超捡查对诊断胎盘早剥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处理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患者 ,2 7岁 ,G2 P0 ,因停经 36 + 3 周 ,B超发现胎盘绒毛血管瘤于 2 0 0 1年 6月 2 8日入院。LMP 2 0 0 0年 10月 16日 ,EDC 2 0 0 1年 7月 2 3日 ,2 0 0 1年 4月 2 7日产前检查时B超提示胎盘内见一约 8.2cm× 6 .9cm的蜂窝状不均质回声 ,胎心音正常。于 5月2 6日再次B超提示 9.4cm× 7.9cm的胎盘囊实性占位 ,考虑胎盘绒毛血管瘤。入院查体 ;T 36 .5℃ ,P 80 /min ,R 2 0 /min ,BP10 0 /6 0mmHg ,心肺无异常。产科检查 :腹围 97cm ,宫高 34cm ,胎方位ROA ,胎心率 142 /min。当日B超示 :单胎 …  相似文献   

19.
足月妊娠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临床上少见,其发生率为1%左右。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足月妊娠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的原发性肿瘤很少。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horangioma)是胎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曾用名有绒毛膜血管瘤、血管粘液瘤、纤维血管粘液瘤、纤维瘤等。现普遍采用的名称为绒毛膜血管瘤。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差异很大,差异大的原因除种族、地域的不同和多胎等因素外,对胎盘检查仔细与否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素,若能每隔0·5~1 cm作胎盘全厚切片仔细观察,其发生率则为1%左右。绒毛膜血管瘤在高加索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非裔美洲人群中高,多胎妊娠较单胎妊娠中高,高原地区人群中其发生率升高,如尼泊尔的报告,其发生率为2·5%~7·6%,比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