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0例和川崎病患儿28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并检测2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均在治疗前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结论:VEGF可能参与不完全川崎病发病过程,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萍 《西部医学》2010,22(9):1645-1645,1647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方法,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方法对2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不典型川畸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 24例川崎病均符合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结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水平,可以降低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施家有 《中外医疗》2009,28(15):188-188
目的了解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不够诊断条件的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川崎病的治疗方案完全治愈。结论川崎病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如果要尽量做到诊断川崎病的条件往往会导致某些不典型病例早期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川崎病17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 ̄2006年9月住院的2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描述性临床研究,分析初期诊断、误诊疾病、确诊经过及典型病例。结果28例患儿中误诊17例,误诊率60.7%,误诊时间2 ̄24d。结论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应全面综合考虑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
卢俞任 《中外医疗》2014,33(6):30-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骆朋  颜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79-1781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在本院住院的19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其他临床表现2条者19例(36.54%),具备3条者33例(63.46%),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36.54%),与典型川崎病患儿比较,两组实验室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川崎病表现不典型,易导致延迟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赵国发 《中原医刊》2011,(17):87-8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在基层医院的诊疗情况,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及不典型患儿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苓文62例中典型患儿49例,不典型患儿13例,61例正规治疗均治愈,1例惠儿因故未正规治疗合并心肌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死亡。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典型患儿逐渐增多,极易漏诊和误诊。鉴于其严重冠状动脉损害并发症,对不典型或高度可疑者在基层医院可适当放松标准予及时的正规治疗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选择小儿川崎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有发热,并以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发生率最高,21例典型KD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9例不完全型KD中发生3例。结论:婴幼儿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对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患儿,具有部分KD临床表现者,应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陈薇 《黑龙江医学》2014,38(1):41-41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不典型川崎病的病例中,口唇干红和球结膜充血为常见症状,而皮疹、淋巴结肿大和手足硬性水肿、脱皮为少见症状.实验室检查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结论 在发热>5 d的患儿中,应根据川崎病面容和实验室检查对不典型川崎病做出早期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脉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完全川崎病32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但按川崎病进行治疗均可达临床治愈。讨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少,早期不容易确诊,可引起冠脉损伤,需提高警惕,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临床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及产生冠状动脉损害的比例进行分析研究,对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及精氨酸阿司匹林静脉注射方法治疗.结果1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中有9例男患儿,6例女患儿,男女比例1.5:1.发病患儿年龄在6个月~8岁之间,平均(4.2±0.6)岁,有12例患儿不足4岁,占80%,1例患儿治疗后复发,没有死亡病例.主要症状表现为首发症状起病是某种特殊症状,与诊断标准第5条不符,只与2~4条相符,但与患儿血培养及血清等检查结果相结合,将其它发热性疾病排除再与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的结果相结合进行诊断.其中只有1例患儿具备2条,占6.7%(1/15);6例患儿具备3条,占40%(6/15);8例患儿具备4条,占53.3%(8/15).结论 延迟诊治不典型川崎病将增大产生冠状动脉瘤的风险.所以医生在临床中应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提高重视,以利于早期诊治,进而使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存在潮红色卡疤,发热,同时伴随川崎病面容,潮红的肛周及手指脱皮,不足2岁男孩阴囊疼痛硬肿且潮红,增高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比较明显,进行性血小板增高等症状的患儿应注意不典型川崎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对27例已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合传统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分组讨论.结果 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纳入参考诊断标准后,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可作为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对33例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3例临床资料及对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分析.结果 不典型川崎病婴幼儿发病率>学龄前儿童;发病早期ESR、CRP、WBC均明显升高、血小板正常;63.6%的患儿有心肌损害.结论 婴幼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损害冠状动脉,最早发病3天可见冠状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是早期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据,也是最安全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不典型与典型川崎病(KD)临床常见的主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为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儿科确诊为川崎病的68例患者(典型KD49例,不典型KD19例),进行临床主症的筛选,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心脏彩超。并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典型KD临床主症以发热、球结膜充血最常见,非典型KD以发热最为常见,而实验室指标两组均有血沉、血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的异常。典型KD冠状动脉的损害发生率高于非典型KD。68例中65例应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林治疗后症状控制,有3例治疗后48~72h仍有发热,加用强的松后,体温于用药3d内降至正常。结论典型KD的临床主症发生率较高,不典型KD患儿临床主症的发生率低,临床要结合KD患儿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及相关治疗的效果,对疾病给予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为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15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5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出现时间、辅助检查情况及特异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川崎病临床症状、检查及出现的时间综合分析,早诊断早治疗。结论: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早期治疗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卢莲 《吉林医学》2012,33(21):4613-4614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川崎病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川崎病40例,非典型川崎病8例。10 d内确诊的42例,10 d后确诊的5例,有冠状动脉扩张8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典型病例有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潮红、杨梅舌、皮疹、指(趾)端硬肿,肛周脱皮;发热为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可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少数可并发心、脑、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早做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冠状动脉病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吉征喜 《现代医学》2013,(3):198-199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2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误诊12例,其中误诊为败血症5例、猩红热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误诊率为48%。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多样,容易误诊。综合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动态观察病情可减少误诊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进而减少冠状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60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和典型川崎病患儿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表现。结果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结论早期识别不典型川崎病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