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冠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开始后泵注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1 ·h-1直至术毕,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HRPSA)技术观察患者人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和术毕(T4)的心率变异性(HRV),同时监测各时点心率和血压.结果 T1~T4时点两组HRV低频段(LF)、高频段(HF)、低频/高频(LF/HF)和总功率频段(TP)均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LF低于对照组(P<0.05);T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LF与TP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o比较,T1~T3时点两组HR减慢,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T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SBP及DBP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围术期NRV,抑制围术期手术刺激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干扰,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择期手术病例60例(60只眼);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表面麻醉组(Ⅰ组)和球周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以24 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HRV频域检测,分别比较Ⅰ组与Ⅱ组间以及两组手术前2 h、术中、术后2 h三个不同时段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LF/HF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Ⅱ组LF、HF、LF/HF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与Ⅰ组(P<0.05);Ⅰ组除LF外,HF、LF/HF在术中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Ⅱ组LF、HF、LF/HF在术中和术后2 h均较术前2 h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HRV能较为敏感地反映不同麻醉方式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在表面麻醉方式下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对心脏ANS功能损害较小,提示用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手术可能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老年心血管病白内障手术,无论是表面麻醉还是球周麻醉,术中和术后均可能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早期(72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AMI患70例,根据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药物分为对照组(I组,20例),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Ⅱ组,26例)和ACEI治疗组(Ⅲ组,24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HRV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的HRV各指标SDNN、Trianguax-Index、LF(nu)、HF(nu)、LF/HF、VAI、VLI、Poincare Plots均明显改善(P<0.05);(2)Ⅱ、Ⅲ组HRV所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3)治疗后Ⅱ、Ⅲ组之间HRV指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可改善AMI患的HRV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ABPV)、心率变异(HRV)、QT变异度(QTV)及其相关性,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方法:正常对照组(Ⅰ组)19例、原发性高血压未治疗组(Ⅱ组)39例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Ⅲ组)30例)同时测定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结果:收缩压标准差(ABPVs)24h昼夜间Ⅱ、Ⅲ组>Ⅰ组,且夜间Ⅱ组>Ⅲ组;Ⅱ、Ⅲ组24h、昼间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左室肥厚(LHV)与无LHV昼夜间ABPVs有显著差异。Ⅰ组RR间期标准差(SDNN)及24h、夜间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高于Ⅱ组,夜间SDNN、RMSSDⅠ组>Ⅲ组,昼间SDNNⅢ组>Ⅱ组,昼、夜间规一化的高频段功率(HFnoom)Ⅰ组>Ⅱ组,昼间规一化的低频段功率(LFnoom)、昼夜间HFnoomⅢ组>Ⅱ组,夜间低高频比值(LF/HF)Ⅰ组>Ⅱ组,Ⅲ组>Ⅱ组。Ⅰ组夜间SDNN、RMSSD、HFnorm高于昼间,昼间LF/HF高于夜间;Ⅱ组SDNN、LFnorm、LF/HF夜间明显上升于昼间;Ⅲ组RMSSD夜间高于昼间,LF/HF为昼间高于夜间,昼间及夜间QTV比较,Ⅰ、Ⅲ组昼间QTV明显>夜间。Ⅱ组伴LVH者昼间ABPVs与SDNN正相关,24hSDNN与QTV正相关。结论:EH患者ABPV增大,HRV降低;EH伴LVH者ABPV、HRV及QTV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β受体阻滞剂可一定程度地增加HRV,降低ABPV,ABPV是EH患者LVH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年龄对心率变异性(HRV)昼夜节律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血管病及其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疾患的健康志愿者75例,按不同年龄分3组。应用美国产Oxford-6000型动态心电监测仪进行24h心电监测,并用心率变异分析软件进行自动分析,观察其HF、LF、VLF等频域指标并计算LF/HF比值。结果 3组HRV频域指标均呈近日节律分布;且LF、HF24h平均水平、昼夜振荡幅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Ⅱ组显著高于Ⅲ组。结论 HRV指标呈现近日节律分布,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生理活动调节作用随增龄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HR)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患者236例,分为健康对照组62例,单纯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合并失眠组1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组(40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进一步降低,RHR及LF/HF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慢性失眠可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失眠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750例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ange of normal value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n 750 healthy children,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HRV and age. Methods A total 750 healthy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 as follows: group Ⅰ ( less 1 month), group Ⅱ ( 1 month to 1 years old), group Ⅲ ( 1 to 3 years old), group Ⅳ (3 to 6 years old), group Ⅴ (6 to 11 years old)and group Ⅵ( 11 to 16 years old). HRV time domain value(SDNN、SDANN、PNN50、rMSSD)and spectral power value( TF、VLF、LF、 HF、LF/HF)were measured by 24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all children. Results (1)The HRV time domain values( SDNN 、SDANN、rMSSD)were increased with ag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ix groups ( P < 0.05 and P < 0. 01 ). ( 2 ) The spectral power values ( TF、VLF、LF、HF) comparis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ix groups( P <0. 05 and P <0. 01 ). Conclusion HRV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age, and it increases with age in children. The values generated in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in determining abnormal ranges of HRV.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需行全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Ⅰ组为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麻醉诱导前在两侧舌骨大角与甲状软骨上角之间分别注入1%利多卡因2 ~3 ml阻滞喉上神经,然后环甲膜穿刺注入1%丁卡因2~3 ml行气管表面麻醉;Ⅱ组为对照组,不实施上述操作.两组均以快速诱导插管,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均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操作,并在30 s内一次性完成;术中以吸入七氟烷、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与肌松.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5 min、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LF+ HF、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 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前的SBP、DB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插管前、后SBP、DBP、HR、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SBP、DBP、HR在插管后明显增高,其中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5 min与插管前及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RV变化:Ⅱ组HRV、LF、LF/HF、LF+HF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5 min,较诱导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较Ⅰ组升高(P<0.01).结论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能维持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交感迷走张力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腹产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4~3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70例。选择L2-3为穿刺间隙,头向置管3.5cm。开放静脉通路,以15ml.Kg-1h-1的速度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分次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控制麻醉平面达T6~S4。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胎儿取出、手术结束时的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LF(低频段功率)、HF(高频段功率),LF/HF值。结果 HR、MAP于麻醉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LF、HF、LF/HF于麻醉后5分钟即出现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后15分钟至手术结束(手术时间为40±5.5min),LF、HF、LF/HF与麻醉前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T2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 T2DM患者治疗前后 HRV 时域指标 SDNN、SDANN、rMSSD、PNN50和HRV频域指标LF、HF、LF/HF、VLF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治疗前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糖尿病组治疗后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 HRV 频域指标 LF、HF、VLF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 T2 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特点。 方法 选择≥ 6 0岁的住院患者 91例 ,根据功能独立试验检查 (FIM )分为功能独立组 (32例 )、部分依赖组 (31例 )和完全依赖组 (2 8例 ) ,检测动态心电图 ,分析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NN)、总功率谱 (TP)、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段 (LF)、均方根 (MSSD)、爱丁堡指数 (PNN5 0 )、高频段 (HF)及LF与HF的比率(LF/HF)等 8项HRV指标 ,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完全依赖组、部分依赖组SDNN、TP、SDANN、LF、MSSD、PNN5 0和HF较功能独立组降低 (P <0 .0 5 ) ;完全依赖组SDNN、TP和SDANN较部分依赖组降低 (P <0 .0 5 ) ;LF/HF在 3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SDNN与FIM呈正相关 (r =0 .85 3 ,P <0 .0 5 )。卧床不起的病因及伴发疾病的数目对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HRV降低 ,与运动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糖尿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中使用硬膜外麻醉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研究组选取2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对照组选取20例非糖尿病病人,两组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后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其中包括HRVI(心率变异性指数)、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LF/HF比值,比较两组数据。结果 1硬膜外麻醉后研究组的HRVI、LF、LF/HF值均较对照组低,麻醉后的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高;2HRVI越低,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越高,低血压发生率越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对HRV有一定程度的抑制,HRVI降低可能导致糖尿病病人在硬膜外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质分级(ASA-PS)对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93例,按照患者的ASA-PS分级对应分为A1组(Ⅰ级)10例、A2组(Ⅱ级)41例、A3组(Ⅲ级)33例及A4组(Ⅳ级)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的长时程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总功率,极低频功率(VLF),LF/HF。结果 4组术前总功率、HF、LF、VLF,术后2 d总功率、LF、LF/HF、VL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A4组术前总功率、LF、VLF明显低于其他3组,HF明显低于A1组(P0.05,P0.01),且A3组LF、LF/HF、VLF明显低于A2组(2.00±0.50 vs 2.23±0.41,1.08±0.05 vs 1.11±0.07,2.74±0.55 vs 2.98±0.41,P0.05)。与术前比较,A1组,A2组和A3组术后1 d总功率、VLF,术后2 d总功率、HF、LF、VLF明显降低,A2组和A3组HF及LF明显降低(P0.05,P0.01)。A3组术后2 d总功率、LF、LF/HF、VLF明显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0.53 vs 2.62±0.47,1.66±0.45 vs 1.90±0.41,1.08±0.06 vs 1.11±0.06,2.21±0.54 vs 2.48±0.48,P0.05)。结论 ASA-PS高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有降低趋势,ASA-PS对手术前后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紊乱有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舒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组(Ⅱ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试验用药,异丙酚和哌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3 min(T4)、5 min(T5)及10 min(T6)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心电图ST段的变化情况,并于T1、T4、T5、T6采集挠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 与T1比较,3组各时点BIS、SBP、DBP均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T2~4时SBP与DBP均降低(P<0.05),Ⅲ组T2~3时的SBP与DBP低于Ⅱ组(P<0.05).Ⅰ组ST段在T3~6时明显压低(P<0.05),Ⅱ、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T1比较,诱导后各时点3组血浆E和NE浓度均降低(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硝酸甘油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压与儿茶酚胺水平,可更好地预防手术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在儿童非器质性或病毒性心肌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82例Ⅰ°AV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伴随器质性心脏病进行分组,其中非器质性心脏病42例患儿为A组,病毒性心肌炎40例患儿为B组,选用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31例作为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以及三组儿童清醒期和睡眠期的改变。结果 A、B两组患儿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隙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LF)以及高频(HF)明显高于C组,B组患儿RMSSD明显高于A组患儿,A组患儿LF明显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B两组患儿清醒期和睡眠期SDNN明显低于C组,而RMSSD、极低频(VLF)、LF、HF以及LF/HF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儿清醒期SDNN、RMSSD以及全程记录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 50ms的数量与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数量的百分比(PNN50)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房室传导阻滞(AVB)可存在于正常儿童中,但不同情况具有不同AVB的HRV表现,其中HRV时域指标在Ⅰ°AVB儿童非器质性与病毒性心肌炎中存在差异,可用作进行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开腹手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腹手术40例(ASAⅠ~Ⅱ级),按序列号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啶组采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6μg/kg泵注10min,继以2μg/(kg·h)维持,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1mg/kg诱导后100μg/(kg·min)维持,2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复合瑞芬太尼0.25μg/(kg·min)和维库溴铵0.1mg/(kg·min)麻醉维持。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T3)、打开腹腔时(T4)、冲洗腹腔时(T5)以及关腹时(T6)患者的有创动脉血压(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丙泊酚组T1时点除HR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T3~T6时点CO显著下降(P<0.05),T2、T5、T6时点SVI显著下降(P<0.05),右美托咪啶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丙泊酚组T2~T4时点除HR外各指标显著上升(P<0.05),T5时点DBP、CO、SV、SVI显著上升(P<0.05),2组患者T2~T6时点HR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组患者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多于右美托咪啶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开腹手术,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深度充分,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性(HRV)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16次/分、8次/分的均匀呼吸调节,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测量记录每次呼吸调节后即刻血压、心率。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峰的影响;并用常规方法和校正方法(校正呼吸峰移位)分析对HRV、BPV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结果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使血压降低(P0.001),心率减慢(P0.001),HRV和BPV的呼吸峰左移(P0.001);按常规方法分析,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减小,LF和LF/HF增大(除BPV的HF改变外,P均0.001);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与呼吸频率16次/分比较,8次/分时HRV和BPV的HF增大,LF和LF/HF减小(P均0.001)。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其机制为减慢呼吸频率增加了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心率变异性(HRV)为手段,探讨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时相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共入选2组健康受试者观察组33例,年龄65~82岁,平均(72±10)岁;对照组31例,26~35岁,平均(30±4)岁.对2组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每小时HRV的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及LF/HF).采用余弦拟合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HRV的频域指标呈典型的昼夜节律分布;与年轻组相比,老年人TP,LF及HF的均值及振幅明显减低;LF/HF的振幅也减低,但其均值无显著变化.2组间各指标的相位无明显变化. 结论老年人HRV的24h均值及昼夜波动振幅渐低,而其相位不变.提示该人群中心脏自主神经兴奋水平及其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变时性(CR)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65例、普通高血压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行运动平板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3组之间CR和HRV的差别,并分析CR和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按正常对照组、普通高血压组及ISH组3组排序,峰值静息心率差值进行性下降[(66.5±10.3)vs(61.2±10.1)vs(51.2±6.9)次/min],变时性指数进行性减少[(1.0±0.2)vs(0.8±0.1)vs(0.8±0.1)],SDNN进行性降低[(124.3±25.1)vs(99.4±23.0)vs(90.3±27.2)ms],相邻心动周期差>50 ms的次数占所有窦性心动周期的百分数(PNN50)也进行性减少[(9.6±3.5)%vs(7.7±2.8)%vs(6.6±2.7)%],而低频与高频峰值比(LF/HF)进行性升高[(2.4±1.1)vs(3.5±1.4)vs(4.3±1.1)],且ISH组的峰值静息心率差值和LF/HF较普通高血压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的峰值心率/预计心率<0.85,分别为12.5%,30.0%和38.0%(P<0.05),而变时性指数<0.8人数分别为17.5%、35.0%和43.0%(P<0.05);CR和HRV的各项指标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SDNN与CR指标相关性最好(P<0.01),与变时性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6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CR及HRV的异常,其中ISH较普通的高血压患者更加明显;提示高血压病人特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心脏自主神经有明显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率震荡(HRT)、心率变异性(HRV)特点研究,探讨HRT与HRV在不同ACS患者中的特点及HRT与HRV间的相关性。方法ACS患者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各40例,选择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指标SDNN、RMSSD、PNN50、HF及LF,同时分别研究TO或TS与SDNN、RMSSD、PNN50、HF及LF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TO值升高,TS值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率变异指标SD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CS患者行组间比较,3组TO、TS值及RMSSD、PNN5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STEMI组心率变异指标SDNN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O与SDNN、HF、LF分别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F关系较为密切(r=-0.544)。TS与SDNN、RMSSD、PNN50、HF和LF分别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6)。结论ACS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STEMI患者表现尤为明显;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