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故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即按照护理程序,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口腔护理,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共八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2.
罗承水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387-1388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颅脑损伤的20%,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临床救治的难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可导致呼吸道梗阻,需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的呼吸道护理是重中之重担。本院2002年8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重点将气管切开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7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呼吸道护理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昏迷病人早期通过刺激咳嗽、彻底吸痰、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和吸痰技巧,认为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技巧与方法,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有意识障碍,入院前多有误吸,口鼻腔及大量血凝块,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加重脑缺氧,需要施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防止感染的目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病人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红岩  晋慧芬 《护理研究》2005,19(1):142-14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其次,气管切开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事故及工伤逐年增加,颅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2],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压,防止肺部感染发生.现对本科收治作气管切开的308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亚晶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797-1799
目的 探讨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行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气管切开前后的气道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结论 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中的救治重点和难点,因其损伤严重、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程较长,因此病死率极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死亡原因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继发性脑干损伤引起的脑干功能衰竭,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呼吸道的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降低其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管切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感染的主要措施,本院2002年2月~2009年11月对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分组对比,观察组的堵管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人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本组治愈54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5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死亡1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大多已处于昏迷状态,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极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常需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前多采用积极的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建立人工呼吸道的一项重要手段,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经气管切开吸痰是气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也会存在感染、低氧血症、肺不张、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吸痰操作还可能会影响病人颅内压力(intracranial pressure,ICP)[1]。为此,国内外学者对重型颅脑损伤经气管切开吸痰方法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治疗手段,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有效的措施。我院ICU病房于1997年~1999年对因重症颅脑损伤和大面积脑出血所致昏迷、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对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8岁;重型颅脑损伤17例,大面积脑出血29例;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气管套管脱出1例,肺部感染5例;病情好转3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5例,治疗好转率占76%,病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总结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微创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气管切开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痰痂堵塞、气道黏膜损伤、气切套管脱出、肺部感染等。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规范实施切口、气切套管、吸痰的护理,并加强呼吸道湿化,控制医源性感染,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外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的低血压和缺氧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而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改善脑灌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2004年~2008年收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可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早期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护理、口鼻腔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加强全身营养等.认为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于降低肺部感染与肺不张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多,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也随之扩大,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需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极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各种原因引起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老年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进行气道致病菌监测、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