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切口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性的影响。方法对65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总结,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选择、皮瓣厚度、张力、引流管的位置,多头胸带加压包扎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按病人住院时间的顺序分为两组,前一组196例予以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皮瓣坏死78例,坏死发生率39.8%,后一组454例切口仅负压吸引,不予以加压包扎,皮瓣坏死39例,坏死发生率8.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供血障碍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盲目的加压包扎会导致皮瓣坏死的发生,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充分有效的负压吸引才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切口皮瓣坏死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切口、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引流方式患者术后皮瓣发生坏死情况。结果:32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皮瓣坏死6例(18.75%),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皮辩厚度、皮瓣张力、单或双管引流有关,采用横形切口、厚皮瓣、低张力皮瓣、双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38例中皮瓣坏死17例(44.74%),B组36例中皮瓣坏死2例(5.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A组与B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切H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0例患者分为A、B组,A组167例患者采用纵切口,B组213例采用横切口,分析不同的手术切口方式对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167例中皮瓣坏死71例(42.5%),B组213例中皮瓣坏死12例(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行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施行乳腺癌根治术32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4例发生皮瓣坏死,27例切口一期愈合。现将预防皮瓣坏死的护理体会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癌237例术后皮瓣坏死33例(13.9%)。术中注重保护皮瓣血供;缝合切口正确判断皮瓣的张力是否过高,并采用相应减张措施;保持术后引流通畅,有效地加压包扎,是降低皮瓣坏死发生率的三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13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精确的切口设计,正确地使用电刀,合理的皮瓣厚度,腋下及胸骨旁双管引流,合理的胸带包扎等措施。结果Ⅰ期愈合125例,发生皮瓣坏死14例(10.3%),其中轻度坏死10例,中度坏死3例,重度坏死1例。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取合理的切口,正确地使用电刀,合适的皮瓣厚度及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切口选择、皮瓣厚度、皮瓣张力、单管或双管引流与皮瓣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 64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皮瓣坏死12例,占18.75%。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皮瓣厚度和皮瓣张力单或双管引流有关(P〈0.05)。采用横形切口11.63%(5/43)、厚皮瓣10.26%(4/39)、低张力皮瓣8.33%(3/36)、双管引流5.00%(1/20)者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较纵梭形切口(33.33%,7/21)、薄皮瓣(32.00%,8/25)和高张力皮瓣(32.14%,9/28)、单管引流(25.00%,11/44)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合理的选择手术切口,选择适当厚度的皮瓣,无张力缝合,保护皮瓣血运,术后双管引流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589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年龄、切口选择、皮瓣张力、皮瓣厚度、手术刀或高频电刀对皮瓣坏死程度的影响。结果:589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皮瓣坏死107例占17.98%。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是多方面的,皮瓣供血不足是术后皮瓣坏死的根本原因,合理的选择切口,选择适当厚度的皮瓣及张力,术后持续中心负压吸引,适当加压包扎及对并发症积极的处理等是防治皮瓣坏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和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行改良治术(除留胸大肌或胸小肌)8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用2种不同皮瓣处理方式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情况。结果84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皮缘坏死共32例,用"皮瓣处理1"49例中积夜18例,皮缘坏死7例;用"皮瓣处理2"35例中积液6例,皮缘坏死1例。结论用1/400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入,加刀片分离皮瓣,加"U"型结合固定皮瓣的术式能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和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王正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94-1295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治疗乳腺癌72例病人观察,分析其术后的皮瓣坏死原因,并探索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方法。结果:72例患者中,4例皮瓣坏死(5.6%),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具有明显的相关联关系,与疾病本身、手术方式以及游离皮瓣的方式、方法无明显的关联。结论:切口选择、皮瓣厚薄、皮瓣张力、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的完整性均为术后皮瓣坏死的重要因素,但所有这些因素均是直接影响了游离皮瓣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游离皮瓣的坏死。因此,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保护游离皮瓣的有效血液循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皮瓣坏死的方法。方法:对近三年来145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仅出现例皮瓣坏死11例,坏死率6.9%。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术式及切口,避免皮瓣张力,合理的皮瓣厚度,保护真皮层血管网,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引流,合适包扎。  相似文献   

13.
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预防皮瓣坏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力 《吉林医学》2011,(9):1776-177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跟骨骨折行手术治疗15例,均行外侧切口,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采用正确的手术切口设计和对皮瓣的保护,是避免跟部软组织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从玉  王琦 《安徽医学》2014,(12):1708-170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皮瓣坏死23例,坏死率为26.7%,其中切缘坏死19例,腋窝坏死4例。结论皮瓣游离方法、皮瓣厚度、电刀停留时间长短、皮瓣缝合张力、切口方向及引流方式等与皮瓣坏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改进上述方法,以期能降低皮瓣坏死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情况。结果: 术后3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5例,其中位于腋窝处3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3例,主要集中在切口中段边缘,其中皮下积液合并皮瓣坏死2例。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范文君  高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06-107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3例乳腺癌术后9例出现皮瓣坏死,30例发生皮下积液。结论: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设计、皮瓣游离、电刀使用和皮下积液等因素有关,针对上述因素进行改进可以有效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陈卫军  邵文龙  陈岸  梁兆煜 《海南医学》2004,15(10):12-12,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 2 6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 ,另一组 ( 2 8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通过观察有无皮瓣坏死及切口愈合时间确定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结果 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 2 8例 ,平均切口愈合时间 18± 3天 ,无皮瓣坏死 ,对照组 2 6例 ,平均切口愈合时间 2 1± 5天 ,皮瓣坏死 8例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腺癌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预防皮瓣坏死 ,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黄志群  陆钢  谷世行  唐强  孙昇 《右江医学》2010,38(3):295-296
目的探索更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 81例腋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61例施行美容小切口根治术,20例施行平行双切口根治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美容小切口组61例中有2例皮瓣部分坏死,发生率为3.3%,平行双切口组20例中有4例部分皮瓣坏死,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平行双切口组更易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和增加术口瘢痕,美容小切口术式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足外侧皮瓣供血理论为指导行跟骨骨折切口设计与操作,降低切口皮肤坏死率.方法 以足外侧皮瓣血供特点、皮瓣外科手术操作及用药原则为指导,设计跟骨骨折切口.结果 皮瓣成活率100%,部分坏死率10%.结论 以足外侧皮瓣理论为指导,将皮瓣主要供血管包含在内,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切口皮瓣血运,降低皮瓣坏死率.  相似文献   

20.
郑钦洪  刘克  郭天明  罗滨 《广东医学》2002,23(3):289-290
目的 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采用Z型皮瓣转移对避免皮肤坏死致跟腱暴露发生的意义。方法 对35例闭合性跟腱断裂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采用皮肤横Z型切口,缝合切口时采用Z型皮瓣转移。肌腱修复采用Bunnell法缝合20例,8字缝合法6例,Lindholm法6例,腓骨长肌移位修复2例,倒V-Y型腱成形术1例。结果 15例随访6个月至5年10个月,优8例,良20例,可7例,差0例,无术后感染及再断裂。结论 采用Z型皮瓣转移的手术方法,可避免闭合切口时张力过大,从而避免皮肤坏死致跟腱暴露甚至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