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口腔修复临床工作中制取印模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程序,在制取的过程中印模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唾液、龈沟液、牙菌斑甚至血液,其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因此对于口腔印模的消毒应该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于各种口腔印模的消毒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方案,况且口腔印模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其精确性又会影响到修复体的精准性。本文对近几年来关于口腔印模的消毒方法与消毒对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口腔临床医生的工作有所帮助,也期望将来出现更精准的、耐消毒的口腔印模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存在预期性恶心与呕吐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影响.方法 对84例存在预期性恶心与呕吐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止吐护胃等对症治疗,干预组加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恶心、呕吐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明显改善,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存在预期性恶心与呕吐的结直肠癌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娜  赵娜  高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143-143
目的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出现比较频繁,经常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漏诊和误诊;为了减少或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并为临床恶心呕吐提高科学依据.方法 从我院恶心呕吐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较多,比如肝功能损害、粪石梗阻、12指肠溃疡以及急性阑尾炎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相似文献   

4.
呕吐患者咋服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恩升 《医药与保健》2010,19(10):59-59
<正>很多药物需要口服,可有些呕吐患者,尤其是需要服苦味中药的呕吐患者,口服药物时易产生恶心呕吐,导致吐而不纳,用药无效。一些常呕吐的患者甚至对服药产生畏惧心理。在服药时,掌握了正确的服药方法,可减少或避免患者的呕吐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化疗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有效止吐药,配合耳穴按压,心理干预,行恶心呕吐的预防及症状护理,加强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对照组只单纯用一种止吐药配合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记录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呕吐发生频次、呕吐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提示有效的护理配合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及控制化疗性呕吐的发生,增强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现阶段肿瘤治疗较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在临床中也较为常见,75%以上的化疗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CINV[1].长时间的CINV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剧烈的CINV甚至可能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因消化道黏膜损伤而发生出血、感染甚至死亡.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导致患者不能坚持完成化疗周期的原因往往不是骨髓抑制等较为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而是不能耐受CINV.因此,如何防治化疗诱发的CINV已是临床肿瘤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对化疗引起CINV的机制及其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化疗的11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住院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有效止吐药,配合耳穴按压,心理干预,行恶心呕吐的预防及症状护理,加强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对照组只单纯用一种止吐药配合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记录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呕吐发生频次、呕吐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提示有效的护理配合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及控制化疗性呕吐的发生,增强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用于预防下颌骨骨折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16~45岁的下颌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 mg.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和镇静评分的情况.结果 托烷司琼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P〈0.05),并且不会增加镇静评分.结论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下颌骨骨折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约8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使用化疗,而恶心、呕吐是化疗中最常见胃肠道副作用,往往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预期治疗,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疗效。化疗所致呕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理反  相似文献   

10.
探讨: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消化内科患者的会有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迫切需要呕吐的感觉.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2到我院前来诊治的39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观察其恶心呕吐病因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工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有:白细胞减少症状、急性胃炎症状、消化性溃疡症状、胃内异物症状、急性阑尾炎症状都会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呕吐和恶心的现象.结论:消化内科疾病的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因此,厘清临床病因能够有效的确定适宜的方案,有效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恶心呕吐是癌症病人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患者最为恐惧的。恶心呕吐不但使患者感到不适和意志消沉,而且会引起厌食、脱水、营养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因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而推迟化疗、拒绝化疗,影响治疗的效果。近期我们根据这一情况,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适当进行饮食的指导和化疗期间给予化疗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掌握用药的时间,正确使用预防药物,严密观察化疗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的措施,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简化危险因素评分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QNV)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手术病人12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观察组中,将病人分为低、中、高危险因素病人,中危因素病人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625 mg,高危病人静注地塞米松4 mg+氟哌利多0.625mg;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前不用药.对比两组病人PONV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3例(38.3%),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简化PONV危险因素评分,预先小量抗呕吐药能减少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胃肠道疾病所致恶心呕吐所占比例高达61.00%,是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与其他恶心呕吐发生原因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00%,其中显效率高达61.00%,与无效率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恶心呕吐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接诊后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饮食及精神状态,根据其实际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引起术后全麻苏醒病人恶心呕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全麻苏醒患者120例,针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共有25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为20.8%;术后全麻苏醒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晕动史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结论:针对具体原因提供防范护理,值得在临床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托烷司琼预防芬太尼术后病人静脉镇痛中所致的恶心呕吐.方法 50例ASA1-2的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芬太尼1mg+托烷司琼5mg.对照组芬太尼1mg.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恶心发生率4% (1/25),呕吐发生率为0;对照组恶心发生率12% (3/25),呕吐发生率8% (2/2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烷司琼通过镇痛泵静脉途径给药预防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晴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31-1432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恶心呕吐患者5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症状持续时间,恶心呕吐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恶心呕吐控制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5.52%(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8.62%(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恶心呕吐的病因,可以为临床上的诊断提供依据,以减少漏误诊的发生。方法从我院恶心呕吐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较多,比如肝功能损害、粪石梗阻、12指肠溃疡以及急性阑尾炎等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上常见的麻醉药如七氟醚有增高颅内压的副作用。当颅内压升高时,患者会受到刺激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麻醉药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导致患者胃内压力过大而发生呕吐。此外,如手术因素、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均会造成全麻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同时患者体质不同其耐受力不同,而术后的恶心呕吐会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甚至会引发并发症和伤口撕裂。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全麻手术后的恶心呕吐极为重要,了解其引发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与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全身麻醉手术后为什么会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孕妇在早孕时出现头晕、倦怠、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等症状,医学上称早孕反应,民间叫做“害喜”,因恶心、呕吐多在清晨空腹时较严重,故又称“晨吐”。早孕反应一般对生活与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孕妇生命时,称妊娠剧吐。多数妇女怀孕后有早孕反应,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是常见的现象,但如果呕吐严重导致脱水,会使水电解质紊乱。另外,因剧吐,进食很少甚至不能进食,会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造成热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术恶心呕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术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正常护理方法相比,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护理更有利于妇科腹腔镜术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的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