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74岁,2005年8月26日因头晕、心悸、乏力、耳呜、全身不适伴精神不振约2周就诊。既往史:患者左肩关节疼痛数年;轻度失眠;无药物过敏史。患者自述因肩关节疼痛,而自行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0.3g,qd,早餐后半小时服用;自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长达2年半。偶然失眠严重时,睡前服用艾司唑仑(舒乐安定)1mg,每周1-2次;未服用其它药物。近2周以来,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并排微黑便5d。体检:T37.1℃,P18次/min,R89次/min,Bp125/70mmHg,贫血貌,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我院自1986~1995年收治11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就其病因及诊断作一分析。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63例中,男815例,女348例,男女比为2.34:1;年龄14~89岁,平均53.4岁。主要临床表现:呕血141例,黑便702例,呕血并黑便320例,出血前有上腹痛456例,腹部肿块76例,休克572例。血红蛋白>9g/L377例,6~9g/L456例,3~6g/L276例,〈3g/L54例。(二)病因:疾病种类共19种,见附表。其中消化道溃疡547例(47.03%),急性胃粘膜病变212例(18.23%)。附表11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类(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菊兰 《云南医药》2007,28(1):85-85
病例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年余而入院。疼痛以饥饿时及夜间明显,无反射痛、无呕血及黑便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P76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血常规:RBC4.31×10^12/L,WBC10.2×10^9/L,HGB130g/L。大便常规示正常。心电图示正常。B超示:肝、胆、胰、脾、双肾正常。胃镜检查示: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后给“西米替丁”静滴,腹痛减轻,但治疗第3d,“西米替丁”静滴约50ml时,患者出现胸闷、气促、颜面潮红、皮肤瘙痒,全身出现斑丘疹,立即停止输注本组液体,并给予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30min后症状缓解,皮疹消退,以后未再使用,未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4.
E1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有3~4a腹痛、喷酸史。半年前曾作胃镜检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近半个月来,反复上腹邵疼痛,返酸,喷气;1周前曾少量呕血,排柏油样便,在某私人诊所治疗。l天前再次呕血约300ml,急送我院。检查:BP12/6kPa,急症面容,面色苍白,消瘦,。L’率:11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上腹部有轻度压.痛,Hb:50g/L。入院后,给予抗炎、止酸、胃粘膜保护剂、禁食、止血处理。止血剂单用巴曲酶(立止血)IKU,tv,IKU,im。次日出现胸骨后持续压榨样疼痛,急查心电图:Rv。,。<Rv;,S-T段轻度上移…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4岁。住院号217254.因上腹不适一周伴呕血、黑便2天于1992年10月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胆囊炎、胆石症”史10余年。9月28日起上腹疼痛不适并向肩背部放射,自服“消炎利胆片”及“去痛片”等药止痛。最多一日服“去痛片”9片。于10月5日出现呕血,总量约500ml。10月6日再次呕血100ml,解黑便及暗红色血便5次,量较多。急诊胃镜检查团胃腔内积血较多,初步诊断“出血性胃炎”、“胃上部肿瘤待排”,收治入院。否认有消化腔溃疡及肝硬化等病史。入院检查:T37℃,P100次/分,R20次/分,BP14/9kPa。神志清,精神萎,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6.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致急性胃出血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意  李晓红 《中国药师》2009,12(11):1629-163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主诉:上腹不适伴黑便2d。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2008-04—10)曾因外伤致腰背部疼痛,被乡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腰肌扭伤”后,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25mg/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71113)25mg,po tid、保暖及卧床休息等治疗,腰部背部疼痛有所缓解,继续服用该药4d,患者突感上腹不适,早上休息后稍有缓解,中午发现大便为黑色,急到医院就诊,入院时间:2008-04—17。既往史:无双氯芬酸钠片服用史,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7.
成人肝脏未分化肉瘤一例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张文  孙保存 《天津医药》2005,33(1):29-29,i001
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右上腹疼痛2个月,出现左下胸痛1周,于200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向右腰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呕血、咳血及黑便;无寒战及发热。在外院以“胃炎”治疗后无好转,并出现高热(体温39.4℃),加服解热镇痛的中药(药方不详)后腹痛、高热缓解。B超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CT示:肝左叶巨块型肝癌。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3岁.主因间断腹痛2个月,发热2周,于2008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进食后加重,向后背部放射,伴腹胀、嗳气,排气排便后改善.患者自发病以来大便不成形,每天0~2次,未见脓血,排气少,无恶心、呕吐,无烧心、反酸,无呕血、黑便,时有胸骨后疼痛,无吞咽困难,曾于门诊检查肿瘤系列、甲状腺功能、血糖均示正常,给予洁白胶囊(中成药)口服,症状稍改善.  相似文献   

9.
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 ,病灶隐匿 ,诊断较困难 ,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现将我院近 3年发现的2例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男 ,42岁。因反复呕血 ,黑便 5年 ,再发 3h入院 ,既往无饮酒史 ,无溃疡病史 ,无高血压史。 5年来有 8次呕血、黑便发作 ,其中有 2次因大呕血、便血出现失血性休克 ,每次出血均无腹痛 ,突然出现。曾查过 4次胃镜未见异常。本次出血量约 50 0ml,出现头晕、冒冷汗等症状。体检 :BP90 / 60mmHg ,中度贫血貌 ,余无异常体征。紧急胃镜所见 :距贲门 1c…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因反复上腹疼痛1年,乏力、恶心呕吐1周,于2007年1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出现上腹疼痛胀满,以餐后为明显,无它处放射,无呕吐及黑便,胃镜检查提示"胃窦溃疡(活动期),给予甲氰咪胍及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1岁。1990年3月6日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患者2年来经常腹痛,时有黑便和呕血。去年3月因大量呕血、黑便,收住他院行盲目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症状没有改善。本次入院前2天,感上腹不适,隐隐作痛,突然呕吐鲜血、解黑便,他院怀疑胃切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住院治疗中因继续大出血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7.1℃,脉博113次,血压10.7/8kPa,血色素68g/L,白细胞7.9×10~9/L。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8岁,因咽部反复疼痛3年,加重1年于2004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平素体健,每年扁桃体炎发作2~3次,发作时伴发热,无消化道溃疡病史,无呕血、黑便史。体格检查无特殊,体温36.5C,脉搏7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5/70mmHg,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明显充血,有陈旧性炎症疤痕及粘连,表面无渗出物,咽前后柱慢性充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30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0.2g,2次/d)加甲硝唑(0.4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兰索拉唑(30mg,1次/d),3周;对照组兰索拉唑(30mg,2次/d)加左氧氟沙星(0.2g,2次/d)加克拉霉紊(0.5g,2次/d),治疗7d;溃疡患者继续用兰索拉唑(30mg,1次/d),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9%、7.1%和89.3%、14.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达90%,并且费用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男,18岁。因问断呕血15年、黑便11年、加重2d入院。自3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之后问断反复,每次呕吐量约200ml,为陈旧血。因当时不伴有其他不适,未系统治疗。7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同时有呕血、黑便、腹胀及周身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食道钡餐造影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内科治疗症状好转后转外科行脾切除术,术后出血症状得到控制。3年前患者再次呕血、黑便,量不多,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5.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1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雷贝拉唑组50例:13服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0g,2次/d,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连续1周。奥美拉唑组5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1g,2次/d,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奥美拉唑20mg,IO:/d,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并记录用药后患者症状的改变程度。结果雷贝拉唑组第1、3天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2.0%、92.O%,奥美拉唑组为62.O%、7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4周溃疡愈合率为94.0%,奥美拉唑组为84.O%,雷贝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Hp根除率为84.5%,奥美拉唑组为7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案均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缓解临床症状,并能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奥美拉唑三联。  相似文献   

16.
1例73岁女性患者因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预防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孟多2.0g。输注完毕约2h,患者出现剧烈腹痛,给予解痉治疗未缓解;40min后出现血白细胞减少(1.0×109/L),予丙帕他莫止痛,疼痛缓解。次日11:00患者突然出现血压降低[最低至80/50mmHg(1mmHg=0.133kPa)]、心率加快,立即给予升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12:30再次静脉滴注头孢孟多2.0g,输注完毕后,患者出现休克,血压70/30mmHg,并逐渐出现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水肿,左心功能减低、肝损伤、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经2周抢救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2个月后,除。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165I.μmol/L,尿素9.1mmol/L)外,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细胞等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患分为2组,治疗组(泮托拉唑钠)2l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40mg,2次/d,疗程3—5d;对照组(奥美拉唑钠)2l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40mg,2次/d,疗程3-5d.结果:治疗3d后,泮托拉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患疼痛、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率分别为93.7%,100.0%和90.5%,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性差异,且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患者因反复黑便2+年,复发3天入院。2+年前无诱因出现中上腹不适,解黑便3天,量约1000g,胃镜检查示“胃体溃疡”,予抑酸、止血对症治疗好转。2月前又出现解黑便及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予法莫替丁、止血药口服后缓解。3天前解成型黑便100g,无呕血,腹痛入院。入院时查血常规HB96g/L,RBC3.2×1012/L。入院诊断胃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予抑酸、止血等两天后出血停止。6天后胃镜示胃体后壁2.5cm×2.0cm溃疡深凹陷,底不平,覆血痂。活检示:低分化腺癌。遂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胃体后壁正中偏大弯侧扪及12cm×12cm×10cm结节状质硬包块表面高低…  相似文献   

19.
管家祥  张朴生 《江苏医药》1994,20(8):442-443
我院1984年2月至1992年8月外科手术治疗贲门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2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5例。年龄22岁~68岁,其中50岁以上22例。出现呕血或黑便至入院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0天,24小时内入院者19例。临床上有上腹不适感4例,轻度吞咽困难5例。入院时血压<12/8kPa伴有休克者13例。Hb最低29g/L,最高112g/L,平均76.5g/L。既往有胃病史6例,血吸虫肝硬变史2例,呕血或黑便史4例,余者平素健康。术前作X线钡检查14例,2例无变化,12例诊断贲门癌(其中1例术中肉眼所见似癌,但病理…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8岁,因反复黑便20余天以“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收住院。患者从20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阵发性钝痛,不放射,无明显规律性,伴解成形黑便,每次量少(约30g),每日1次。无返酸、呕血、纳差、厌油、黄染等;2天前进食“米线、鸭肉”后黑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每次量约200g;伴心悸、乏力、胸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