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风心病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疾病,风心病患病率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居于第一位或第二位,特别以中青年人群更为突出,但伴有风湿热的病例逐渐减少且不典型。近十多年来风心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1981年以采,我国曾在一些地区学龄儿童中,进行了风湿热和风心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风湿热及风心病的发生率仍在0.5‰左右,在成年人中风湿热或风湿活跃的复发率高达25.3%,并可多次复发,可见有效地控制风湿热的发生和复发,控制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有了进一步认识,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临床遇到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临床表现也略异于非老年患者。为提高对老年风心病特点的认识,现将我院1978年1月——1982年12月首次住院的72例风心病,按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作一简要对照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晓梅 《河北医学》2010,16(5):597-598
目的:探讨尿液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G水平比值与风湿热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名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风湿热和非风湿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在34例风湿热患者中,IgG/ALB〉1者23例(67.6%),非风湿热患者中,IgG/ALB〉1者1例(7.1%),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IgG/ALB比值对风湿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且IgG/ALB比值大小提示了患者的肾脏损害状况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分析了鄂西自治州16年来不同住院时期、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风湿热和风心病发病特点,发现该州风湿热和风心病住院比例无明显下降,风心病在县级医院仍居心脏病首位。急性风湿热26.4%复发,风心病44.1%有风湿热病史;60岁以上组风心病风湿活动率为22.7%。认为风湿热和风心病均宜终身继发性预防。  相似文献   

5.
测定40例风心病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表明:风心病患者tP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I-1则明显升高;且风心病合并房颤者tPA活性明显低于无房颤者,PAI-1则明显高于无房颤者。提示风心病患者存在纤溶功能的障碍,合并房颤者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孙建芝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原河南省中医院院长,笔者曾是其研究生,随师侍诊多年,现将导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的经验加以总结。孙建芝教授认为,风心病之辨,当辨治风湿热、合并肺部感染、风心病心衰三大方面。1辨治风湿热风湿热是风心病...  相似文献   

7.
老年风心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风心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风心病患者各年发病例数及95例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风心病住院比例逐年增加,由1979年9%逐渐增加为1998年的42.5%。患者病程较长,首次就诊原因近一半是因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瓣膜病变范围广,多为多瓣膜损害,且较严重,而且心功能差,并发症多而严重。结论 观察老年风心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提示了如能对  相似文献   

8.
血中胆红素含量与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风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并分析风心病病人、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正常人血液中的胆红素,探究其在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上是否存在一定差异性。方法选择自2004年5月 ̄2006年9月因风心病进行瓣膜置换术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26例,分析其冠脉造影的资料,分析风心病病人、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正常人的胆红素,计算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并将此患病率分别与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高脂血症病人、老年高危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结果126例风心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0人,患病率7.9%,低于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高脂血症病人、老年高危人群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风心病患者血液中胆红素含量高于风心病合并冠心病者,明显高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心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较低,血液中的胆红素较高可能是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徐小玲  王炳焕 《浙江医学》1996,18(6):377-378
为获得能代表本省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流行状态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影响风湿热、风心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5年6月对我省中小学生进行了风湿热、风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风湿热及风心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在儿童时期尤以心脏的损害最重要,为引起风湿性瓣膜病的主要原因。预防风湿热对保证儿童健康,防止风湿性心瓣膜病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索风湿热及风心病在我市学龄儿童中发病情况,于1983年春季组织普查组,对某厂子弟小学7~13岁儿童1602人进行了普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集1983年1月~1993年1月按修定的Jones标准诊断为风湿热和风心病并风湿活动的5~15岁患儿共60例,并进行了分析,认为诊断风湿热或风湿活动应开展多项目、多指标联合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强的松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较单一用药为优,并应坚持全疗程。预防风心病关键在于防止风湿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系统在急性风湿热 (ARF)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对ARF、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跃期 (活动期组 )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静止期 (静止期组 )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 FRI)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血沉 (ESR) ,C反应蛋白 (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活动期组血清sTNFRI浓度为 (3 92±1 2 8)ng·ml- 1 明显高于静止期组 (1 43± 0 6 6 )ng·ml- 1 及健康人对照组 (1 0 6± 0 42 )ng·ml- 1 (均 P<0 .0 1 ) ;静止期组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活动期组血清sTNFRI改变与CRP呈正相关 (r =0 82 4 ,P <0 .0 0 1 )。结论 :ARF患儿血清sTNFRI水平可作为判断风湿活跃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26例风湿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加到原代培养的人胚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细胞中,观察其对上述两种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①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抗心肌抗体对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细胞均有毒性作用。②单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静止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血清对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细胞无毒性作用。提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风湿性心脏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川西平原中小学生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西地区风湿热及风心病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对5~18岁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风心病患病率调查。结果:川西平原地区风湿热发病率为12.87/10万。城市与农村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2.74/10万及12.94/10万),男女间无明显差异。该病以9~15岁多发,主要见于秋冬季,且全部病例均患有关节炎,其中83.3%合并心脏损害。风心病患病率为11%o。结论:对川西地区中小学生进行风湿热发病监测及社区控制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索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噬菌体表达文库构建和免疫筛选方法来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自身抗原候选分子。
方法提取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组织总RNA,分离纯化mRNA并逆转录合成长链cDNA,用噬菌体载体构建表
达文库,用风湿热患者血清免疫筛选该库,对筛选获得的自身抗原基因进行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表达、Western
blotting鉴定和免疫反应结合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组织噬菌体表达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
3.3×106 pfu/ml,重组率为99%,81%外源片段大于1 kb。通过免疫筛选方法获得了自身抗原RHDAG1,该自身抗原与人类
角蛋白18同源,能与活动性风湿热患者血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结合,而与体检健康人血清无结合。结论构建噬
菌体展示文库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筛选和获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自身抗原;本研究提示自身抗原RHDAG1可成为风湿
热和/或风心病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1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阳  杨军民  郭燕丽  杨康  廖克龙 《重庆医学》2004,33(12):1790-1791,1793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 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定量测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各部分各时相运动速度、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对20例正常成年人及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运动情况进行测量及分析比较.结果 (1)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各腔室均有增大,尤其是心房(P<0.01);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则明显较正常降低(P<0.01);(2)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心脏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下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患者室间隔、左室外侧壁、右室外侧壁大部分有关舒张、收缩指标均低于正常(P<0.01).结论 (1)DTI/QTVI技术操作简单,表现细节能力优异,适合于观测心脏运动;(2)同时从左右心舒张、收缩功能来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更为全面、准确;(3)风心病患者心脏运动协调性、舒张、收缩功能较正常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8.
对27例不同临床表现的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分别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对原代培养的人胚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1.急性典型发作的风湿性心脏炎(包括初发和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急性典型风湿活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对心肌细胞和心肌间质细胞均有毒性作用;2.慢性迁延而症状不典型的风湿性心脏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上述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而血清则对上述细胞无或仅有轻微毒性作用;3.静止期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无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对上述心脏细胞均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linical case records was conducted at the health centre of a rural central Australian Aboriginal community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acute rheumatic fever and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between 1978 and 1987. The case records of 976 residents over 5 years of age were examined for evidence of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acute rheumatic fever o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together they contributed 8015 person-years of study. During the 10-year study period, 18 patients developed acute rheumatic fever and 12 patients had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acute rheumatic fever (first and recurrent attacks) for children aged 5-14 years was 815 per 100,000 person-years. For the residents aged 5 years and over, the point prevalence fo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t the end of 1987 was between 7.9 and 12.3 per 1000 persons, according to health clinic records and the official population census, respectively. These ra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Third World countries. Preventive measures must include efforts by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help to alleviate the adverse living conditions in Aborigin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10例伴有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n=34)与未感染组(n=76),比较2组间血清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感染组CRP、ESR均高于未感染组(P〈0.01)。合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合并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相比,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CRP明显增高。风湿性疾病患者病情活动时血清CRP大多正常或略高。血清CRP对鉴别风湿性疾病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