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高血压比较常见。本文介绍用巯甲丙脯酸(CPT)联合654-2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伴高血压患者,现将治疗结果作一分析。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糖尿病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25~63岁(平均52岁)。其中IDDM 6例,NIDDM 19例。有糖尿病病史6个月~18年。 2.临床表现:25例都有轻重不同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BUN)7.8~33.7mmol/L,  相似文献   

2.
急性运动负荷对糖尿病病人血浆βTG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16例未见血管并发症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30分钟中等运动负荷前后血浆βTG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糖、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变动的关系。结果发现NIDDM组血浆βTG水平运动负荷前明显高于对照组,运动后显著下降;血浆βTG水平的变动与血糖、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提示适当的运动不致增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30%~50%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5%~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伴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新的敏感方法(改良Salway法)测定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乙酰乙酸(AcAc)及β-羟丁酸(3-OHBA)的血浆浓度,并讨论其临床意义。研究对象①Ⅰ型糖尿病患者117例,年龄7~20岁,均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HbA_1升高,尿C肽排出量<10μg/d。②Ⅱ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尿C肽排出量>20μg/d,其中1/3病例HbA_1正常,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饮食、磷脲类及胰岛素治疗组(未接受治疗者28例,包括在饮食组中)。③正常对照组91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测定早餐前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已知糖尿病患者中特异性微血管病变与病情控制状态和病程有关。在有关免疫学研究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约有25%呈低C4血症。本文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微血管病变进行血清补体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6.
血清胰岛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9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血压病人及92例NIDDM血压正常者同步检测了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血糖(FBG)、血脂。结果发现:(1)NIDDM合并高血压组FINS及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排除干扰因素后,血压与FINS、C—肽显著相关;(3)胰岛素敏感指数(FBG/FINS)与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显著正相关。提示:FINS水平增高是NIDDM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肥胖、高FINS、高TG、低HDL—ch血症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β-血小板球蛋白(BTG)和血小板因子4(PF_4)是贮存于血小板α颗粒中的特异性血小板蛋白质,它们在血小板聚集时释放,其血浆浓度升高即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作者对2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男14、女6,平均年龄52.3±9.5岁),1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男6、女4,平均年龄48.8±5.3岁)和30名健康人的 BTG 和 PF_4进行配对研究。糖尿病病人的病程为2个月~24(平均11.2)年;NIDDM 患者有大血管病;IDDM 患者无大血管病,但其中6例有单纯性视网膜病、4例有增殖性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免疫酶标(ABC)法对23例IDDM患者,88例NIDDM患者进行了ICA检测,结果IDDM组阳性10例(43.4%),NIDDM组阳性8例(9.09%),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NIDDM组的8例ICA阳性者,实质是缓慢进展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进一步证实了ICA是IDDM的重要免疫学标志.对NIDDM进行ICA检测,有利于早期鉴别,进行病因分型,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胰蛋白酶的测定,以了解其胰外分泌机能的状况。 糖尿病患者73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2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37例,伴有膜结石的胰腺性糖尿病8例,正常人27例。IDDM发病年龄不足25岁、无肥胖史,NIDDM中不包括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测定胰蛋白酶时空腹采血,用放免法检测。  相似文献   

10.
探讨乙酰乙酸(AcAA)、β羟丁酸(βHBA)检测在1、2型糖尿病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收集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102名,1型糖尿病患者(T1DM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04例,检测血AcAA、βHBA、空腹血糖(FPG)、C肽、胰岛素浓度.结果 显示,T1DM组和T2DM组AcAA、βHBA、AcAA+βHBA(总酮体,TK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均P<0.01);糖尿病患者(T1DM+T2DM)血AcAA、βHBA、TKB与C肽、胰岛素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T1DM组TKB阳性率100%、低C肽检出率100%,T2DM组TKB阳性率47%,低C肽检出率26%;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T1DM组与T2DM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926,TKB最佳临界点为0.532 mmol/L,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酶法测定TKB对于1、2型糖尿病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The clinical values of acetoacetate ( AcAA ) and β hydroxybutyrate ( βHBA ) determination in classification of type 1 and2 diabetes were explored. 102 normal control subjects,33 cases of type 1 diabetes, and 104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were enrolled. Serum AcAA, βHB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 FPG), C-peptide, and insulin 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rum AcAA, βHBA, total ketone tody (TKB) levels in the diabetic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P<0. 01 ). AcAA, βHBA, TKB levels in type 1diabetes were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ype 2 diabetes( P<0.01 ). The AcAA, βHBA, and TKB level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C-peptide and insulin in diabetic patients( P<0. 01 ). All the type 1 diabetic patient were found to have TKB and lower C-peptide levels. TKB positive and lower C-peptide in type 2 diabetes were found in 47% and 26% respectivel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suggest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was 0.926. The optimal operating point of the total ketone body was 0. 532 mmol/L with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Enzymatic determination of acetoacetate and β hydroxybutyrate seems to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s for classification of type 1 and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结了5年来62例糖尿病患者馒头餐后不同时相的血清生长激素(G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现作一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25例(男14,女11),年龄16~44岁,病程6个月~20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37例(男25,女12),年龄40~65岁,病程1个月~15年。62例中41例在入院前曾自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参照Tersberg方法,应用高压琼脂糖加免疫固定技术,以196名无关系正常个体为正常对照组,52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为疾病对照组,对28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的备解素因子B的同种异型和基因分布进行了调查,各组的基因频率分别为:正常对照:Bf~S=0.8903,Bf~F=0.1079;NIDDM:Bf~S=0.8942,Bf~F=0.1058;IDDM:Bf~S=0.9643,Bf~F=0.0357。正常对照组与NIDDM组之间的Bf各表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相当接近(P>0.10)、IDDM组的Bf~S(92.9%)较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肾脏是糖尿病中最常受累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糖尿病肾病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分为两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Ⅰ型糖尿病)和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或Ⅱ型糖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50或门冬胰岛素50联合利格列汀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12 w。使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并计算HOMA-IR和HOMA-β,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FPG水平为(6.3±3.9)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2)mmol/L,P<0.05】,2 h PG水平为(8.4±2.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1.5±2.8)mmol/L,P<0.05】,和HbAlc水平为(7.1±1.6)%,显著低于对照组【(8.3±1.9)%,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为(1.5±0.2),显著低于对照组【(2.4±03),P<0.05】,而HOMA-β水平为(42.9±8.7),显著高于对照组【(33.5±7.2),P<0.05】;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53.9±13.7)U/L,显著低于对照组【(72.2±19.6)U/L,P<0.05】,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为(22.1±6.3)U/L,显著低于对照组【(46.4±6.9)U/L,P<0.05】,两组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应用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有效降低HOMA-IR,升高HOMA-β,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控制指标有血糖和 HbA_1,最近一种比HbA_1转运快的糖基化蛋白——血清果糖胺测定作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指标已广泛应用。果糖胺能反映1~2周前血糖水平。在研究探讨其作为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较佳指标的可能性。病人和方法 60例糖尿病孕妇,6例在妊娠期中发病,54例为妊娠前已获确诊。全部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42例。分娩时 IDDM 平均年龄29.4±4.6岁,NIDDM 平均年龄为30.1±3.9岁。至分娩平均病程分别为9.3±6.4和4.3±4.2年。以107名正常孕妇、183例糖尿病非孕妇和42名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观察其不同孕期空腹时血清果糖胺浓度的变化。果糖胺测定法:血清分离后,于-20℃保存,于2周内用 Johnson 法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36例新诊断、未使用过外源胰岛素的IDDM患者的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血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及血清C肽和胰岛素水平,并以72例新诊断的NIDDM和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在IDDM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发病时ICA、IAA阳性可以作为IDDM自身免疫的标志,但不能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病因与遗传有关,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简称 IDDM)不仅与遗传有关,主要还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有关。在多数特别是新发病的IDDM 患者血清中,能测得胰岛细胞抗体(简称ICA),有力地支持胰岛 B 细胞选择性地受损是自身免疫反应所致。我院以新鲜 O 型人胰作抗原,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57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 ICA,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57例糖尿病患者中9例 IDDM,全部为男性,年龄23~41(平均33)岁;48例 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男29例,女19例,年龄35~75(平均55.2)岁。二、ICA 测定:(一)抗原的制备:取死后1小时以内的 O 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糖尿病患者在人工胰岛β细胞系统控制下静脉滴注精氨酸后对血浆高血糖素分泌反应的影响。1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例(男3,女2)是发病多年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且尿酮常为阳性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IDDM);另5例(男4,女1)为用降糖药控制发病及尿酮阴性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病程为1~18年不等。对照组为9名体重正常(在标准体重±10%以内)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9.
许荣廷  宋慧玲 《山东医药》1993,33(11):10-10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对心肌的影响,我们对15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84例,女72例;年龄14~84岁,平均49.73岁。其中胰岛素依赖型(IDDM)1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140例。本组进行了182例次血糖浓度测定,同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是1981年Schmidt等首先提出的,系指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这种现象可发生于接受常规胰岛素治疗,持续皮下或静脉胰岛素注射以及闭环式胰岛素泵治疗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也可见于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