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赵璐  孙俊波 《光明中医》2016,(24):3565-3566
药对,又称"对药""兄弟药""姊妹药",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其组成虽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遵循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原理,体现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配伍组合,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及规律。袁占盈教授善用药对治疗糖尿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陈丽华  刘丽丽  朱卫丰 《中草药》2009,40(12):1998-2000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 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七,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常用中药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的作用,体现了多功效单味中药的特点,其与不同药物组成的药对,决定了其不同功效的发挥。就其与多类药物配伍,体现"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调气和血"药对配伍做一论述。以古方为例对中药桂枝的配伍加以阐释,以期为其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药配伍形式中的一种。从某种角度上讲药对的配伍与应用具有特别的意义。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其实质是七情配伍中除单行以外的其他六情的特殊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5.
药对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基础,以"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等原则配对,因其配伍相对简单而又能体现复方特色,近年来受到业界人士广泛关注。本文从中药药对的药剂基本理论如增溶、靶向及药动学行为改变等,以及其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中药药对配伍理论和应用提供新的药剂学诠释。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药对配伍的药剂学认识,以改进中药制剂与创新中药制剂并举,为丰富药对配伍的药剂学理论与现代药剂学相关联的新型中药药对制剂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药对,又名"对药",是中医师在临床过程中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味药的经典配伍组合,属于中药配伍运用中的一种基本形式,符合中药药性"七情和合"的理论原则。中药组合常有相须、相使、相畏、相反、相杀等不同的类型,两药配伍,能够互相协助以增强药效、相互制约以减轻毒性,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巴元明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对是中医临证方剂配伍中画龙点睛之所在,目前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主要聚焦在疗效观察和处方总结等方面,缺乏对中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中药药对与方剂相比化学成分少、组方形式单一、作用机制简单、干扰因素较少等。近年来中医在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不少研究者十分注重组方配伍时药对的应用及其作用规律,通过药对配伍实现多方面的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中药复方的治疗效果。为了明确中药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途径及靶点,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拟对近10年来经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肾病确有疗效的,以中医临证分型具有"调补脾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和"收敛固涩"功效的四类药对的组成规律及现代实验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配伍原则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变化及药对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上述药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对剂量配伍的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作为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方剂配伍中最小的单位,其组成虽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发挥治疗作用,一方面固然是中药基本性能决定,而另一方面其剂量配伍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药对的剂量关系,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对中药药对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本文选用历经临床验证的849首有效验方进行药对的剂量配伍研究,对其方药信息进行量化表达和处理,进而对类方中药对的剂量配伍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规律。1数据收集及处理从《方剂大辞典》[1]及《方剂学》教材[2]中收集有效验方849首。以ACCES…  相似文献   

9.
张翠英  任伟光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2):2413-2419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和复方来源之一,基于体内药动学研究是阐述药对配伍增效减毒机制的1个重要内容。该文全面总结整理丹参-红花(君臣配伍)和丹参-冰片(君使配伍)2类经典丹参药对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报道,评价其阐释药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药对配伍的药动学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议。基于药对的药效组分"标识成分"的药动学比较研究,基本上考虑了中药的复杂体系存在背景、未脱离与其天然共存的化学体系,可以较好阐述药对配伍的君臣、君使增效机制,佐证了中药的"药辅共生"理论,这种药动学研究思路能较好地诠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而基于单体化学成分、脱离中药复杂化学环境的"标识成分"药动学研究阐释药对配伍的增效机制尚存在一定空间,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遣方用药,讲究配伍组成。"药对"是由两味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构成简单、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药对"在中医眼科临床应用的经验,结合在临床中应用经方、验方的体会,按照眼病辨证论治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有目的地将两种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临床验证,总结出眼科常用的"药对"。按照内外障辨证、五轮辨证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现将眼科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