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儿严重脑损伤致脑电静息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 1998年 12月— 2 0 0 3年 6月经脑电图检查表现为电静息的 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脑死亡 11例 ,其他原因死亡 3例 ,植物状态 1例 ,至今存活者 1例。结论 脑死亡的诊断应以临床判断为主 ,辅助检查为辅 ,不能仅依据脑电图诊断脑死亡 ;脑电静息的小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脑死亡过程中早期各脑叶的脑电变化,寻找脑死亡的早期指标,采用8导24小时盒式动态脑电图监测仪11例重度昏迷病儿进行监测,结果有3例记录开始即呈全脑电静息状态,有6例双枕区出现电静息,继而再出现共它脑区电静息,1例阵发高幅棘慢波间以电静息,1例右侧先出现低电压,继而双侧电静息,结论:动态脑电图是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判定脑死亡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脑死亡过程中早期各脑叶的脑电变化,寻找脑死亡的早期指标,采用8导24小时盒式动态脑电图监测仪,对11例重度昏迷病儿进行监测,结果有3例记录开始即呈全脑电静息状态,有6例双枕区先出现电静息,继而再出现其它脑区电静息,1例阵发高幅棘慢波间以电静息,1例右侧先出现低电压,继而双侧电静息,结论:动态脑电图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判定脑死亡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脓毒性脑病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颅脑影像学、脑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学变化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44例脓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颅脑CT、超声及脑电图检查结果作系统回顾性分析。按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按病因分为肺炎组、肠炎组、败血症组、阑尾穿孔组、皮肤坏疽和EB病毒感染组。应用F ishers′确切概率法行构成比的比较。结果1.临床特征:44例均有意识障碍,惊厥29例,右上肢瘫痪、脑疝各1例,死亡14例。2.CT扫描检查共14例,其中多发散在低密度灶3例,弥散性低密度影伴颅内出血2例。3.超声检查共11例,其中弥散性水肿伴脑血流灌注降低5例,颅内出血1例。4.脑电图共检查10例,其中电静息3例,弥散性慢波5例,尖波、尖-慢复合波2例。5.脑电图尖波组与电静息组比较,G lasqow昏迷评分<7分病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肺炎组与败血症组昏迷例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7.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脑电电静息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脓毒症可并发严重的脑组织结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生理学异常,尽早通过临床观察、CT扫描、超声和脑电图检查对脓毒性脑病患儿进行综合评估,以便获取更早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视频脑电监测在诊断小儿睡眠相关事件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睡眠相关事件发作的276例患儿进行夜间 8~12 h的视频脑电图动态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中,58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218例监测到临床发作.监测到发作的218例患儿中伴脑电图异常放电诊断为癫痢者75例,占34.4%,不伴脑电图异常放电者143例,占65.6%.结论 视频脑电监测足明确小儿睡眠相关事件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疒间)性与癫(疒间)发作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小儿临床脑电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检查是癫痫和脑部其他一些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1989年10月13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2次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会议上通过的:“脑电图操作最低要求”及1991年4月1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第5届小儿神经疾病会议通过的“小儿脑电图判断中的注意事项”和“小儿脑电图常用诊断用语”对规范我国临床脑电图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脑电图工作者不熟悉儿科脑电图的年龄特征,造成不应有的误判。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感受,因绕小儿脑电图的操作技术、判断及结论等方面,作一简要讨论。一、有关操作技术中的一些问题(-)电极及电极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以儿童脑死亡标准为参考,通过诊断新生儿脑死亡病例分析,总结新生儿脑死亡的特点。方法 报道1例新生儿脑死亡的病例并复习汇总新生儿脑死亡文献。结果 患儿,男,胎龄39+4周,阴道分娩出生,出生体重3 370 g。生后无呼吸和心跳,生后Apgar评分1、5、10和15 min分别为1、2、2和2分。20 min后心跳恢复,叹气样呼吸。生后2 h转运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仍呈昏迷状态,依赖机械通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和原始反射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间隔12 h 的2次扩容后血压稳定。可自主排尿,尿量正常。每天行神经功能评估始终处于昏迷中,无自主呼吸,肌张力和肌力严重低下,各种原始反射不能引出,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和角膜反射均消失。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连续监测4 d电压均<2 μV,入院后5 d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R)、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均不能引出。入院后6和12 d视频脑电图均提示<2 μV静息电压。入院后13和14 d行脑血流监测,提示大脑前、中、后动脉轻中度痉挛。入院后13 d头颅CT提示双侧大脑弥漫性低密度影,脑室扩大。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进行了7 min,因严重心率减慢而终止。结合脑电图诊断脑死亡。以“brain death”AND “newborn” OR “neonatal” OR “neonate”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28例新生儿脑死亡病例,结合本文的1例,29例新生儿脑死亡病例,早产儿8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严重脑室内出血5例,胎母输血1例);脑死亡确诊日龄为入院后2~7 d,脑死亡的观察期2~9 d;足月儿21例(重度窒息11例,婴儿猝死综合征4例,严重感染3例,严重颅内出血2例,戒断综合征1例);脑死亡确诊日龄为入院后1~6 d,脑死亡的观察期1~73 d。新生儿脑死亡临床诊断均达到以下标准: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脑干功能丧失,主要评估方法为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眼脑反射消失;自主呼吸消失。24/29例行EEG评估,17例为静息电压(早产儿3例,足月儿14例);7例首次监测为低电压; 28/29例进行了脑血流监测,脑血流消失25例,BAER检查3/29例,1例未引出;1/29例行aEEG监测提示低电压。结论 新生儿脑死亡诊断应更慎重,新生儿临床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有其明显的发育特征,需要更长的观察期。aEEG在新生儿脑死亡评估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电图是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46例小儿病脑化脑中的脑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病脑39例,男27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9.
录像监测脑电图(VEEG)可将患者的脑电与活动录像同步长程记录。由于监测时程长,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痫性放电的检出率,且同步录像记录有助于判断脑电与临床发作的关系,是目前鉴别发作性质及确定癫痫类型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我科自2001年8月~2003年10月经VEEG监测小儿发作性疾病288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脑电图特点、脑功能预后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33例SE患儿的临床资料,将SE患儿分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及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以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以及小儿大脑及整体表现分类量表(PCOPCS)评估两组患儿的脑功能预后,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33例SE患儿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1个月~12岁,GCSE21例、NCSE12例;两组性别、年龄、影像学检查异常率及合并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SE组咪达唑仑使用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比GCSE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E组脑功能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5例,严重预后不良5例(死亡5例);NCSE组预后不良5例,严重预后不良7例(死亡5例)。NCSE组脑功能预后差于GC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EEG中原始脑电图进行分级,1级10例,2、3、4级各1例,5级15例,6级5例。脑电图分级与脑功能近期预后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1),即脑电图分级越高,脑功能预后越差。结论儿童GCSE及NCSE的脑功能预后不同,长程脑电图监测对SE患儿脑功能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惊厥临床及视频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惊厥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作形式各式各样,发作表现常不典型,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脑电图检查资料。常规脑电图捕捉发作的机会有限,数字化视频脑电图(video-EEG)监测可把患儿的发作表现及脑电图波形同屏显示,并可长时间监测其临床特征及脑电变化,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现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对婴儿发作性事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脑电图监测仪,对53例婴儿发作性事件进行发作期脑电监测分析。结果 癫痫组31例中,AEEG监测时出现临床发作130次,发作期痫性放电阳性率为96.8%(30/31例);痫性放电起源部位分布于颞区、额区、中央区、枕区或全脑,出现时间以非快速眼动睡眠第1、2期为多。癫痫样组22例中,AEEG监测时出现临床发作99次,经脑电活动同步分析均无痢性放电,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 应用AEEG对发作期脑电活动进行监测分析,有助于婴儿发作性事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受卫生部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委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癫中心将于 2 0 0 4年 4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脑电监测和癫学习班。本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编号 :2 0 0 2 0 6 0 1 0 0 4 ) ,授Ⅰ类学分 18分。学习班面向开展癫临床及动态或录像脑电监测的医院 ,招生对象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中级职称以上医师 ,及有一定临床基础的脑电图技术人员。学习班聘请国内知名癫及脑电学专家授课 ,主要内容包括脑电图基础、录像脑电及 2 4小时脑电监测的应用、小儿及新生儿脑电图、癫流行病学、癫分类及癫综合征诊断进展、癫…  相似文献   

14.
58例足月新生儿窒息后脑缺血缺氧引起痉挛的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1976年至1980年5年间,对58例足月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脑缺血、缺氧引起痉挛的预后,进行了随访和探讨。其中14例在新生儿期死亡,26例有明显的后遗症。作者认为,根据痉挛持续的天数和开始经口哺乳的日龄,可以推测其预后。痉挛持续3~7天或7天以上才能经口哺乳者预后不良。新生儿期脑电图有无异常,对发育和预后的关系不大。但是脑电图明显异常,多见于重度障碍的小儿,同时脑电图异常者可并发癫痫。因此对新生儿脑电图的分析不但要看脑电图有无异常,而且要详细分析异常的情况。脑电图异常是诊断癫痫的一个指标。脑CT所见如脑实质有轻度和重度低密度时可推测预后,而中度低密度判断预后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窒息新生儿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收治住院的49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 h内进行EEG检查。结果:49例窒息新生儿中,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3例,EEG异常21例,异常率63.3%;单纯窒息16例,EEG仅1例异常,异常率6.3%,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100%。EEG异常程度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EEG表现为电静息、爆发抑制改变且2周后持续不恢复者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窒息早期(6 h内)即可出现EEG改变,EEG可早期反映窒息后脑损伤及程度,EEG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С����ϵͳ�������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癫癇和惊厥性疾病癫癇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约占儿科神经门诊病例的1/2。脑电图是癫癇诊断与鉴别诊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其对癫癇的确定诊断、判断发作或综合征类型、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常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为促进脑电图的规范应用,在第十届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成都,2003)上经过专题讨论、修改,形成了有关儿科常规脑电图描记、脑电图报告、长时程脑电图监测、判断脑电图结果注意事项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脑电图在我国小儿神经临床的应用,提高对癫疒间的诊断水平。近年来,国内日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了解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资料,并与头部CT进行比较。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9例,肠病毒脑炎23例,腮腺脑炎8例,其余均为散发病例。全部病例均做脑电图检查,其中同时做头部CT检查27例。结果脑电图异常71例,异常率为91.0%,头部CT异常6例,异常率为22.2%,病程初期,均表现为广泛慢波活动背景上出现局灶性慢波或尖波脑电图,其中轻度异常2l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35例,界限性脑电图8例,意识不清36例,34例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异常。2例中度异常,其中枕区大量8波15例,额区大量8波9例,右侧半球尖波频发10例,中度EEG异常表现为a活动频率活动减慢。HSV脑炎7例,EEG表现为弥漫高波幅慢波,颞区更明显,部分有周期性高波幅尖波。临床症状重、频繁抽搐3例,EEG表现为棘尖慢波频发。低幅慢波1例,死亡。脑电图轻度异常2l例,中度异常14例,界限性脑电图8例,共43例均治愈。脑CT改变:脑室饱满l例,右颞叶海马低密度影2例,左枕叶局部炎症改变3例。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参考指标,较影像学检查更敏感,EEG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反复多次EEG检查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电图特点,发现HIE病人中73%有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低电压、变异性缺失,成熟延迟、爆发抑制和多灶性痫性放电等,并对其中多数病人进行了脑电主临床随访,发现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均为中、重度HIE患儿,并对这些病人新生儿期脑电图进行分析,以总结新生儿期脑电异常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录像监测脑电图 (VEEG)可将患者的脑电与活动录像同步长程记录.由于监测时程长,可明显提高癫患者性放电的检出率,且同步录像记录有助于判断脑电与临床发作的关系,是目前鉴别发作性质及确定癫类型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我科自 2001年 8月~ 2003年 10月经 VEEG监测小儿发作性疾病 288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线粒体性脑肌病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儿线粒体性脑肌病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标准。方法总结临床特点,检测血清乳酸及丙酮酸水平,行肌电图、CT脑扫描、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4例患儿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眼外肌麻痹,身材矮小,癫痫,进行性智力、听力和视力障碍。实验室检查示血乳酸水平升高。肌电图示肌病特点。脑CT见脑萎缩及基底节对称性钙化。肌活检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蓬松红纤维。电子显微镜可见形态结构异常的巨大线粒体,部分线粒体内含结晶样包涵体。本文对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讨论。结论小儿线粒体脑肌病罕见,临床特点及肌肉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