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psilencer3.1-sh IFITM3)转染肝癌Hep G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CCK8法、Transwell试验和划痕试验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IFITM3和MMP-9 m RNA及蛋白表达、增殖能力以及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IFITM3与MMP-9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均明显升高(81.67%vs.13.33%;88.33%vs.8.33%,均P0.05);psilencer3.1-sh IFITM3转染后,Hep G2细胞IFITM3和MMP-9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值率均明显降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划痕融合速率明显减慢。以上定量指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IFITM3表达增高,高表达的IFITM3可能通过调控MMP-9的表达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as5)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Hep3B细胞的侵袭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50例肝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Gas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在Hep3B细胞中过表达lncRNA Gas5,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过表达lncRNA Gas5后肿瘤细胞侵袭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癌组织中的lncRNA Gas5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t=9.759,P0.01),并与肝门淋巴结转移(t=7.748,P0.001)和肿瘤TNM分期(t=2.489,P=0.016)相关;过表达lncRNA Gas5后的Hep3B细胞侵袭能力减弱(P0.01),PTE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lncRNA Gas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术后判断复发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迁移组蛋白1(HMGB1)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石蜡标本116例,另对2013年2月—2014年6月手术切除的42例HCC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取样,应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MGB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质粒转染HepG2细胞系,利用细胞侵袭试验检测HMGB1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新鲜HCC组织中HMGB1表达阳性率为66.7%,远高于癌旁组织的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阳性表达与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EGFP-N1-HMGB1转染组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pEGFP-N1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01);pEGFP-N1-HMGB1转染组E钙蛋白和ABL2表达量均低于未转染组(P0.001),pEGFP-N1-HMGB1转染组MMP-9蛋白表达量高于未转染组(P0.001)。结论:HMGB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过表达HMGB1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MP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其中12对标本,用q 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VAMP8 m RNA与蛋白的表达量。结果: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9对标本的结肠癌组织VAMP8 m RNA与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8%vs.42.9%;χ2=8.28,P0.01),且VAMP8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结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VAMP8可能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途径促进结肠癌的恶性进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种肝细胞癌细胞株,35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转录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在mRNA水平4株肝癌细胞株随侵袭转移能力升高Survivin表达依次升高(P<0.01),HC-CLM6细胞株中Survivin表达水平最高.肝癌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1.082±0.213)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799±0.324,P<0.05).Western blot的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肝内转移组Survivin蛋白表达(0.892±0.198)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0.342±0.237,P<0.05).结论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且与侵袭转移等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Survivin基因高表达可作为判断HCC侵袭性和进展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YB-1蛋白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2种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B-1蛋白在58例HCC组织及相应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HCC 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肝癌细胞株QGY-7701、SMMC-7721、正常肝细胞株L02中核移位YB-1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在HCC组织,YB-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其阳性率(72.4%,42/58)明显高于癌旁(41.4%,24/58及正常肝组织(35.0%,7/2) (P<0.05).其中18例(31.0%,18/58)HCC组织伴有明显YB-1核阳性表达,且核表达与HCC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同样证实核移位的YB-1蛋白在肝癌组织(0.474±0.10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核移位的YB-1蛋白在2种肝癌细胞株中均高于正常肝细胞株(P<0.05),其差异较织织更为明显.结论 YB-1蛋白在HCC中高表达及核移位可能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泛素连接酶Cullin 4A(CUL4A)的表达情况及CUL4A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72例肝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和7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UL4A的表达情况,用CUL4A-siRNA、NC-siRNA转染Hep-G2、QSG-7701肝癌细胞,CCK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肝癌组织中CUL4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t=48.657,P=0.000)。肝癌组织中CUL4A的表达和肝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级有关(t=7.254、5.254、5.835、8.212,P=0.000、0.007、0.004、0.000)。转染CUL4A-siRNA的Hep-G2、QSG-7701肝癌细胞株在3 d和7 d时的OD值明显低于NC-siRNA组(t=3.132、5.264;3.152、5.834,P=0.037、0.008;0.041、0.011)。转染CUL4A-siRNA的Hep-G2、QSG-7701肝癌细胞株S期细胞比例低于NC-siRNA组(F=4.124、4.142;P=0.014、0.009)。转染CUL4A-siRNA的Hep-G2、QSG-7701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能力低于NC-siRNA组(t=3.756、4.635;4.104、4.967,P=0.003、0.000;0.003、0.000)。结论:肝癌组织中CUL4A的表达升高,肝癌组织中CUL4A的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级有关,CUL4A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进程和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酮酸激酶M2(PKM2)和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索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2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KM2和Y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其中,5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具备手术时立即取材的新鲜冰冻组织标本,置液氮冷却后送-70°C冷冻冰箱内保存。采用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5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KM2、YAP蛋白及其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7.50%(81/120),YA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1.67%(86/120),均高于癌旁组织〔PKM2蛋白:20.83%(25/120);YAP蛋白:29.17%(3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P0.001)。3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相关(P0.050),YAP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AFP水平均有关(P0.050)。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5±0.11和1.08±0.10,癌旁组织分别为0.38±0.01和0.41±0.02,肝癌组织中PKM2蛋白和YA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以癌旁组织作为基准(即为1),肝癌组织中PKM2 m RNA和YAP m 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38±0.35和19.96±0.48,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PKM2蛋白和YAP蛋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并均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肠粘连蛋白(liver intestine cadherin,LI-cadherin)在荷瘤裸鼠体内对肝癌细胞Hep3B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ep3B,并进行针对LI-cadherin的SiRNA转染.将Hep3B细胞及转染后的肿瘤细胞接种入裸鼠脾脏,建立裸鼠荷瘤模型.观察成瘤及转移效果,免疫组化检测转移灶组织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荷瘤裸鼠体内肿瘤转移灶中LI-cadherin的表达.结果 (1)SiRNA质粒转染入Hep3B肝癌细胞,转染率达到80%.(2)建立裸鼠荷人肝癌模型,30只裸鼠移植手术后均成活,荷瘤率达到60%以上.SiRNA转染组荷瘤率为80%,转移灶个数为26个,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3)裸鼠体内转移灶中Ll-cadherin 的含量SiRNA转染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结论 LI-cadherin对肝癌细胞的黏附能力有重要作用,对LI-cadherin进行SiRNA干扰可增强肝细胞癌在裸鼠体内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片段非编码RNA(lnc RNA)MALA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的功能。方法:用q RT-PCR方法检测8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不同肝癌细胞系(Hep G2、Hep3B、HCCLM3、Hu H7)与正常肝细胞系(L02)中MALAT1的表达。分别用MTT试验、划痕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ep G2、Hu H7)转染MALAT1 si RNA后增殖、迁移、凋亡的变化。结果:80例配对标本中,72例(90%)肝癌组织MALAT1表达较其癌旁组织明显上调,MALAT1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癌细胞(均P0.05);Hep G2、Hu H7转染MALAT1 si RNA后,增殖率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划痕愈合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0%、16.41%,而各自的对照组分别为8.89%、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AT1在肝癌中的表达上调,且可能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 R-150-5p在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测定mi R-150-5p在正常肝细胞系L02及HCC细胞系Hep G2中的表达;将Hep G2细胞分成两组,分别转染mi R-150-5p(mi R-150-5p组)与随机序列(对照组),转染后,分别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基质渗透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mi R-150-5p的表达量在Hep G2细胞系中明显降低,为L02细胞系的0.26倍(P0.01)。转染后,mi R-150-5p组的mi R-150-5p水平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9.53倍(P0.001);mi R-150-5p组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63%vs.87.51%,P0.01),细胞侵袭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8个vs.452个,P0.01);MMP2与MMP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8 vs.1.75;0.82 vs.1.85,均P0.05)。结论:mi R-150-5p在HCC细胞中表达降低,升高mi R-150-5p的表达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2和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RAGE在小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60例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NRAGE的表达,分析NRAGE表达与小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RAGE在小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63.13%vs.14.38%,P0.05)。NRAGE表达增高与患者年龄、术前AFP水平、完整包膜和复发密切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癌栓、术前AFP水平、子灶、完整包膜、复发、浆膜浸润、巴塞罗那分期、分化程度和NRAGE表达是小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AGE表达与微血管癌栓、术前AFP水平、复发、巴塞罗那分期是影响小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RAGE高表达小肝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35.63%vs.54.23%,P0.05)。结论:NRAGE在小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NRAGE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制过氧化物酶1(Prx-1)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肝癌Hep G2细胞,用分次放疗放射剂量递增法诱导放射抵抗的肝癌细胞(RR-Hep G2),检测RR-Hep G2细胞与亲代Hep G2细胞中Prx-1的表达,以及两种细胞在接受相同放射处理后存活率与迁移、侵袭能力。用表达sh RNA-Prx-1的质粒转染两种细胞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亲代Hep G2细胞比较,RR-Hep G2细胞Prx-1的m 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放射处理后,RR-Hep G2细胞的存活率升高,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增强(均P0.05)。转染sh RNA-Prx-1后,与各自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细胞比较,两种细胞Prx-1的m 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接受放射处理后,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肝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Prx-1的表达有关,调控Prx-1的表达可望成为增强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671-5p(miR-671-5p)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与多种病毒介导的肝损伤相关,但其与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为观察miR-671-5p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功能及其与HCC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80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不同HCC细胞系(Hep3B、MHCC-97H、HepG2、SMMC-7721)及人正常肝细胞(L02)中miR-671-5p的表达,且在同时分析TCGA数据库中miR-671-5p在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miR-671-5p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miR-671-5p抑制物敲低MHCC-97H细胞系中miR-671-5p的表后,分别采用CCK-8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CC细胞转染miR-671-5p抑制物后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利用TargetScan及Starbase网站预测miR-671-5p的靶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实验及TCGA数据库分析验证。用Western blot观察降低miR-671-5p表达对HCC细胞中miR-671-5p靶基因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同时敲低靶基因的表达后,以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iR-671-5p的表达在HCC组织中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在各种HCC细胞系中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且随着样本肿瘤分期与HCC细胞的侵袭力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TCGA数据库分析也显示,miR-671-5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671-5p的表达水平与AFP水平、肿瘤数目、静脉侵犯、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转染miR-671-5p抑制物后,MHCC-97H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均显示丝切蛋白2(CFL2)是miR-671-5p潜在靶基因,TCGA数据库分析也显示miR-671-5p与CFL2的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降低MHCC-97H细胞中miR-671-5p的表达后,CFL2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同时EMT相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但同时干扰CFL2的表达后,以上变化均有明显程度的逆转(均P0.05)。结论:miR-671-5p在HCC中表达上调,且与HCC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miR-671-5p可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FL2的表达而促进EMT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沉默三结构域蛋白28(TRIM28)表达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构建干扰TRIM28表达的短发卡RNA(shRNA)质粒,对高表达TRIM28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高转移肝癌细胞(HCCLM3细胞)对照组及实验组转染shRNA 48 h后,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TRIM28基因沉默效率。应用划痕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RIM28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TRIM28表达(HepG20.84±0.02,HCCLM30.69±0.02)在两组肝癌细胞中均低于对照组(HepG21.00±0.05,HCCLM31.00±0.07,t=5.488、7.2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结果显示,48 h实验组HepG2和HCCLM3细胞迁移率[(57.83±0.02)%、(21.52±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4.96±0.02)%、(38.1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1、5.780,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相应实验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7.88±5.24)、(3.33±1.3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265.52±9.31)、(26.03±3.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50、13.242,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pG2和HCCLM3细胞N-cadherin蛋白表达量(0.31±0.06,0.63±0.08,t=4.822、2.951,P<0.05)、Vimentin(0.41±0.03,0.32±0.02,t=2.909、7.944,P<0.05)及β-catenin(0.10±0.03,0.12±0.02,t=2.970、4.157,P<0.05)低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升高(0.25±0.05,0.27±0.07,t=3.242、5.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E-cadherin表达高于对照组(1.80±0.30,1.40±0.17,t=4.571、3.0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dherin(0.42±0.01,0.84±0.03,t=22.460、8.441,P<0.01)、Vimentin(0.18±0.00,0.84±0.02,t=52.230、6.194,P<0.01)及β-catenin表达低于对照组(0.72±0.07,0.34±0.07,t=2.972、4.17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TRIM28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CCLM3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8SIA6-AS1靶向结合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影响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方法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验证ST8SIA6-AS1在肝细胞肝癌(HCC)和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T8SIA6-AS1和miR-142-3p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的表达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人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情况;采用迁移侵袭实验(Transwell法)检测肝癌Hep3B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T8SIA6-AS1与miR-142-3P的靶向关系。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结果GEPIA结果显示ST8SIA6-AS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RT-qPCR结果显示ST8SIA6-AS1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78±0.363比1.951±0.575,t=11.3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42-3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881±0.374比0.371±0.164,t=9.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8SIA6-AS1在4种人HCC细胞株(HepG2、SMMC-7721、HCCLM3和Hep3B)的表达(3.84±0.27、5.81±0.60、4.47±0.55、5.94±0.69)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L02(1.00±0.09,t=17.280,t=13.730,t=10.780,t=12.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8SIA6-AS1在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6±0.04比1.00±0.01,t=9.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集落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2.60±6.70)个比(100.00±10.00)个,t=10.0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中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72 h吸光度(A)值低于对照组[(0.71±0.06)%比(1.14±0.09)%,t=6.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垂直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38±6.49)%比(100.00±13.00)%,t=5.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的侵袭率低于对照组[(44.98±8.42)%比(100.00±10.00)%,t=7.4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42-3p过表达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T8SIA6-AS1-野生型(WT)细胞的荧光活性,ST8SIA6-AS1负向调控miR-142-3p的表达(0.42±0.05比1.00±0.09,t=9.757,P<0.05)。干扰ST8SIA6-AS1的表达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通过沉默miR-142-3p发生逆转。结论ST8SIA6-AS1可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2-3p在肝癌中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