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婧  魏建和  陈士林  代勇  杨成民 《中草药》2008,39(7):1081-1083
目的 了解川贝母种子休眠原因及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的作用.方法 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解剖种子观察层积种子种胚发育;光照培养箱发芽检测层积种子萌发温度.结果 浸种8 h后川贝母种子吸水率达80%以上;种子浸提液显著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层积处理促进种胚后熟,60 d后胚率由处理前12%增至43%;层积种子25℃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发芽温度.结论 川贝母种皮无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形态后熟及存在发芽抑制物,属于混合休眠类型;层积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25℃发芽适温.  相似文献   

2.
老鸦瓣种子生理及其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究老鸦瓣种子生理特性,提高种子萌发率。方法:解剖观察老鸦瓣种子内部结构;浸种法测定种子吸水曲线;动态观察不同层积处理对种胚发育的影响;统计不同培养条件下破眠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指数;白菜籽生物鉴定法检测老鸦瓣种子萌发抑制物。结果:刚成熟老鸦瓣种子胚率仅为10%左右;种皮无透水障碍;300 mg.L-1赤霉素浸泡处理24 h后,25℃恒温层积70 d再转入5℃低温层积种胚成熟最快;破眠种子在10,15℃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指数最大;老鸦瓣干种存在一定的醇溶性萌发抑制物质。结论:老鸦瓣种子属综合休眠型,但以胚形态休眠为主,变温层积处理可有效打破种胚休眠,破眠种子在10,15℃黑暗环境下萌发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太子参种子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太子参种子的休眠机制、解除休眠和发芽最佳条件,为提高太子参种子的繁殖效率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太子参种子于-2~3℃下砂藏层积处理65 d,层积前期每隔10 d、中期每隔5 d测定种子胚长和萌发的动态变化;考察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层积中太子参种胚的形态无变化;层积处理35d前种子不萌发,35 d以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层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和鲜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发芽温度;种子在砂上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他发芽床,且种子霉烂率和不正常苗比例均小于其他发芽床。结论:太子参种子的休眠主要是生理性休眠;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10℃砂上培养;生产实践中以-2~3℃砂藏层积45~50 d打破休眠为宜。  相似文献   

4.
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及破眠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并筛选有效的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浸种称重法测定其种皮透水性;生物测定法检测种内发芽抑制物;层积结束后,解剖观察种胚发育情况,计算发芽率及发芽势。结果:浸种5 h后,种子吸水率达41.86%;不同种子浸提液可显著抑制白菜幼根生长;5℃低温层积效果最为显著,90 d后种子胚率由处理前15.39%增至86.21%;低温层积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巫山淫羊藿种皮无明显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为胚形态后熟及发芽抑制物;低温层积较其他方法可显著促进种胚形态发育,提高发芽率,是最佳的破眠方法。  相似文献   

5.
明党参种子休眠机制和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研究明党参种子的休眠机制和最佳发芽条件,为明党参种子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在25,20,15,10,5℃下层积处理明党参种子,每隔10 d观察种子胚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种子的胚长和种子霉烂率。分别在以上5个温度下进行明党参种子常规萌发实验,发芽基质为纸床和砂床,测定发芽开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15℃层积下胚生长最快,10℃和5℃下前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加快,20℃以上发芽受到明显抑制。25,20,15,10℃下霉烂率较高。5℃层积处理45 d既能较快打破休眠,又能降低霉烂率。在10~15℃纸床条件下发芽最快,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结论:明党参种子的休眠以形态休眠为主;温度是影响明党参发芽的主要因素。明党参种子的最佳前处理方法为5℃层积45 d;最佳发芽基质为纸床;最佳发芽温度为10~15℃。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石生黄堇种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及萌发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实现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石生黄堇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吸水性、胚发育状态、萌发抑制物指标,并对种子采取不同处理以找到最适宜的萌发条件。结果 石生黄堇种子虽种皮坚硬,但透水性良好,部分种子还存在胚发育不完全和萌发抑制物的现象;适宜石生黄堇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为种子采后进行阴干处理,浸种60 h、15 ℃/25 ℃、黑暗条件、pH偏中性的砂床环境。石生黄堇种子不耐贮藏,最好随采随播,若需短期贮藏,可采用4 ℃湿藏3个月;如需要长期贮藏,可采用15 ℃密闭干藏。结论 石生黄堇种子属综合休眠型,低温湿砂层积100 d左右可有效打破休眠,萌发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解除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种子休眠及根茎芽休眠,并对其萌发后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滇黄精种子萌发后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探索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滇黄精种子的休眠解除效果及低温处理滇黄精根茎对其根茎芽的休眠解除效果。结果:(1)滇黄精种子萌发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初步阐明了滇黄精种子繁殖成苗的生物学机制;(2)从最终萌发率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滇黄精种子休眠解除效果为:乙烯利(95.37%)SNAP(87.04%)赤霉素(78.70%)对照(73.15%),差异显著,并且促进效果随乙烯利和SNAP的浓度升高而提高;在滇黄精种子萌发期间,乙烯利和SNAP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内源乙烯和NO含量;在各处理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比未萌发的种子乙烯释放量要高;(3)4℃低温处理能够有效解除滇黄精根茎芽的休眠,对其初生根茎低温贮藏120 d后转置常温下42 d时的出苗率为96%,与未经低温处理的根茎出苗率(3%)比较差异显著,且出苗速度随低温贮藏时间延长而加快。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加快滇黄精种子繁殖成苗的方法,并为滇黄精种子休眠及根茎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低温解除阜康阿魏种子休眠和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鑫  马小军  凯撒&#  苏来曼  史静 《中草药》2006,37(2):268-270
目的研究低温层积解除阜康阿魏种子休眠的规律和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量的变化规律。方法种子在4℃低温层积处理,20℃培养箱发芽。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种子内源激素Z、GA3、IAA和ABA的测定。结果低温层积20 d时,种子发芽率为14%,40 d时种子发芽率可达60%以上。解除休眠过程中种子的内源激素量逐渐降低,在低温层积10~20 d过程中GA3与ABA的量比值迅速增大。结论阜康阿魏种子4℃低温层积40 d解除休眠。GA3与ABA的量比是种子休眠的关键因素。IAA和Z对种子萌发的进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乌头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乌头种子的萌发特性,探讨环境、温度、KNO3处理等条件对乌头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北川、青川、平武等地的乌头种子为材料,进行层积、低温、变温和KNO_3等处理,测定种子吸水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乌头种子吸水24 h质量达到最大,且吸水呈不典型的"S"型曲线;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有效破除乌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在10~20℃变温条件下,乌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KNO_3渗调引发后乌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低于对照,不宜作为促进乌头种子萌发的渗调剂;采自北川的乌头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平武、青川两地的乌头种子.结论:乌头种子可能具有较强的胚休眠特性,其萌发类型可能属于变温型,不同产地乌头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Zheng FH  Pan CM  Lai ZZ  Xia J  Liang ZJ  Liu X 《中药材》2012,35(3):351-354
目的:通过对不同前处理、外源激素和不同温度的研究,找出野菊花种子合适的发芽条件,从而为野菊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了供试野菊花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及种子活力等。利用不同前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温水浸泡、沸水浸泡)、不同激素(IBA、NAA、6-BA)、不同温度(10、20、25、30℃)等处理对野菊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供试野菊花种子净度99.4%,千粒重0.2941 g,含水量4.39%,种子活力85.3%;前处理试验并没有提高野菊花种子的萌发率;不同激素对野菊花萌发影响较小;温度对野菊花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变化影响明显。结论:温水浸种后,在25℃光照条件下进行纸上培养是野菊花种子萌发比较合适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