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从2008年1月至6月因脑卒中后遗症住院病人的病史资料,对有无尿路感染分组后进行比较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痴呆、留置导尿、糖尿病、卧床时间、脑卒中次数是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痴呆、留置导尿、糖尿病、是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患尿路感染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该疾病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41例慢性脑出血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率为84.40%,病原菌的检出率为68.79%,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90%,革兰氏阴性菌占64.95%,真菌占5.1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有吞咽反射障碍者(OR=0.796)、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OR=0.77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有胸腹式呼吸训练是保护性因素(OR=1.441)。结论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较高,一般为革兰氏阴性菌,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吞咽反射障碍、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者。  相似文献   

3.
高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挺  周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20-22
目的分析高龄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从2008年6-12月我科因脑卒中后遗症急诊留观患者276例的病史资料,对有无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痴呆、留置导尿、糖尿病、卧床时间、脑卒中次数是高龄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留置导尿是高龄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患尿路感染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慢性脑出血后肺炎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慢性脑出血后肺炎预后良好率为87.50%,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0.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吞咽反射障碍和病原菌类别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胸腹式呼吸训练是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慢性脑出血后肺炎预后尚可,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预后因素有机械通气、吞咽反射障碍、病原菌类别和胸腹式呼吸训练。我们在对慢性脑出血后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加强胸腹式呼吸训练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分析24例ICU内老年人院内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易患因素以及防治对策,发现真菌感染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同样常见,提出了意识障碍、气管造口或插管、持续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等可能是重要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析24例ICU内老年人院内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易患因素以及防治对策,发现真菌感染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同样常见,提出了意识障碍、气管造口或插管、持续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等可能是重要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65岁的CAP患者332例,记录患者发病时的情况和发病30 d后的生存状况,筛选和分析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32例CAP患者死亡10例,存活3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护理院、恶性肿瘤、心衰、肾病、意识障碍、收缩压、脉搏、pH值、血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SI评分、胸腔积液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心衰、脉搏、P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CAP总体病死率不高,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徐卫刚  沈渝  浦裕美 《四川医学》2011,32(11):1822-1825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以前瞻性队列的方法分析2009年老年病科695例出院患者病史资料,对有无医院感染分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性别、脑卒中后遗症、留置导尿、糖尿病、脑卒中次数、多基础疾病、低清蛋白血症、空腹血糖、吞咽障碍是老年病科患者易患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留置导尿、吞咽障碍、脑卒中次数、低蛋白血症是老年病科患者易患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病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老人医院感染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80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睡眠障碍,分析其与性别及卒中部位关系,并对比地西泮与右佐匹克隆治疗疗效。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0.0%,男性发生率为11.9%,女性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卒中部位有关,其在大脑皮层下卒中者发生率较皮层卒中者及小脑卒中者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也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脑梗死后遗症状之一。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疾病预后,而且也是卒中再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在临床上人们往往关注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意识状态而往往忽视睡眠障碍对卒中患者的影响。文章从中西医角度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概况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同时对陕西省名中医韩祖成医师对该病论治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龄与中低龄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分≤3分,根据年龄分为高龄(≥80岁)老年组113例和中低龄(60~79岁)老年组134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 高龄老年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均高于中低龄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抗凝、神经功能进展、实验室检查结果、OCSP分型、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均是高龄老年患者与中低年龄老年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高龄老年组患者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均高于中低年龄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 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糖尿病、既往卒中史、房颤史、卒中后肺炎比例较高,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临床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申海涛  刘建平 《安徽医学》2017,38(2):198-201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诊治的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2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坠积性肺炎40例,发生率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糖尿病、吸烟、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与坠积性肺炎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是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坠积性肺炎患者入院21天的NIHSS评分为(11.23±3.45)分,而非坠积性肺炎患者为(4.19±3.10)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坠积性肺炎患者入院21天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也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比较常见,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吞咽障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卧床时间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有利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风险。结果 710例患者中并发肺炎161例(22.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和意识障碍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烟、饮酒、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和卒中病史、吞咽困难、鼻饲、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和低白蛋白血症是脑梗死后肺炎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及早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可以减少病死率、减少住院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循证视角下构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并评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视角下构建的护理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率、胃管留置时间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吞咽功能。  结果  对照组患者留置胃管率为25.2%,高于观察组(15.9%),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长为(6.28±1.54)d,短于对照组[(7.02±2.31)d],对照组患者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观察组(2.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循证视角下实施护理管理方案更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且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月辉  王相明  詹成  林文 《四川医学》2012,33(6):985-986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误吸发生率,卒中后吞咽障碍与预后相关性,提高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方法选择连续登记的129例住院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h内完成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hic swallo-wing study,VFSS)。将其分为有吞咽障碍组和无吞咽障碍组。6个月后,完成mRS量表评分,判断卒中患者预后。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 129例患者中有63例有吞咽障碍(48.83%),无吞咽障碍组66例,其中误吸34例,安静误吸11例。有吞咽障碍组63例,6个月后有14例患者仍存吞咽障碍,4例患者仍需胃管饮食。无吞咽障碍组预后好于有吞咽障碍组(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吞咽障碍影响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259例并发肺部感染者53例的年龄、卒中类型、吞咽障碍、基础病存在等情况。结果: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伴意识障碍者合并肺部感染率远高于无意识障碍者(P<0.01);有吞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高于无吞咽障碍(P<0.01);卧床时间越长肺部感染率越高(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胃管留置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早期胃管留置、神经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予以神经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发病1周、2周时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及血浆白蛋白指标以及发病初及发病1个月日常行为能力评定。结果发病1周时治疗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继续治疗1周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1周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2周时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指数远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2周时两组白蛋白指数均有下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可大大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远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88例,作为吞咽治疗组;同期收治的有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196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入院后拒绝吞咽康复治疗有吞咽障碍的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进一步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吞咽治疗组(P=0.041)及对照组(P=0.001),吞咽治疗组吞咽障碍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联合治疗组3周内罹患肺炎的患者低于吞咽治疗组(P=0.049)及对照组(P=0.001),联合治疗组及吞咽治疗组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9、0.006)。结论电刺激法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同时也可以减少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