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宗旨,从发生学的角度澄清了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例证了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已走向虚化和泛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心肾交通理论不宜在中医临证方药中运用。  相似文献   

2.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宗旨,从发生学的角度澄清了心肾交通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例证了心肾交通理论及其在现代临证方药运用中已走向虚化和泛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心肾交通理论不宜在中医临证方药中运用。  相似文献   

3.
探求"肺受气于肾"理论内涵,认为其体现了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念及治病必求于本等重要的中医特色理论。"肺受气于肾"为从肾治肺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肾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提前了疾病的辨治环节,对预防疾病发生及控制疾病进展均有重要意义。在"肺受气于肾"理论指导下,从肾经循行、肾主纳气、肾主水、肾主元阴元阳四方面论证了肾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并归纳了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肾相关的常见证型,加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医古代文献,建立了"肺合大肠"理论的古代文献数据库,使肺与大肠相关文献数据化,具体化。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津液相关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肺与大肠病理相关,丰富中医理论内涵,对中医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56-660
肺肾两虚是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临床常见证型,文章从哮喘、COPD的中西医认识、其肺肾两虚证的成因及补肾益气治法的相关研究等入手,梳理和分析了中医肺肾两虚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呼吸系统常见病多见肺肾两虚证型的原由以及补肾益气理法方药干预哮喘、COPD等气道常见炎症性疾病作用及部分作用机理,并提出"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以肾治肺"是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5,(8):984-986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证素临床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选择4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证素辨证"方法,制定《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建立间质性肺疾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数据库,进而得出证素及其积分,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位证素以肺为主,肾脾两脏次之;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血瘀、痰为主,其中气虚显著高于其他证素(P0.01,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多属虚实夹杂之证,核心病位在肺,可兼肾脾两脏。病性以气虚为主,本虚标实居多,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7.
金水相生理论是中医认知和诊治疾病的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的重要理论,张春和教授基于金水相生理论,运用肺肾同治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前列腺增生症与肺肾的相关性作为切入点,提出以肺肾为基础分型论治。治疗上主张审证求因,综合施治,重视后天之本,强调补肺肾之气并助膀胱气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规范其中医证候名称,研究其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2.0软件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候类型(症状)文献数据库、录库,统计分析。结果: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由规范前的322个规范为178个证候。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急性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肺热痰壅、热痰、痰热瘀壅肺等;稳定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肺肾气虚、肺气虚、气阴虚、肺肾两虚、肺脾气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主要在肺、肾、脾;病性主要为痰、气虚、热、血瘀、虚。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名称及诊断标准目前比较混乱,不便于学术交流和诊疗规范,急需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虚实夹杂的疾病,急性期以标实为主,稳定期以正虚为主,需注意不同时期同一疾病表现出的不同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中的"证"指证候,为中医特有,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及状态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等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及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由诊察和思辩所得,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近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证有其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特别是证候与疾病结合时,其内涵就更加丰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针灸学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针灸学的内涵及其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出发,联系国内外针灸学术界现状,就21世纪针灸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发表见解。认为针灸学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学科,针灸学和针灸(疗法)是既密切相关又明显有别的研究领域;没有创造就没有针灸学的传统,要正确认识针灸现代化涵义和理论-技术-产品的关系以发展“针灸产品”;要从生命科学高度思考针灸学研究,贯彻《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以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提出借助BIO-X模式开展针灸学多学科协作研究,推进针灸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脉象可因情志刺激、心理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情志脉学在中医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寻古代情志脉学的发展,分析现代几位代表性心理脉学专家的学术特点,总结目前已有的情志脉学客观化研究结果,了解中医情志脉学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研究进展,从理论上证实了情志脉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缺氧性肺血管构型重建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持续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通过对临床和病理改变的分析,提出形成肺血管构型重建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气虚是始动因素,又是基本病机,是肺气虚向肺肾气虚的演变,血瘀、痰阻是继发的病理改变,肺络不通是局部的病理结果;治疗应以补益肺肾、活血消痰、疏通肺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多发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痤疮、多毛、肥胖等,在中医学看来这与肾精不足、肺失宣降的病机密切相关。肾精不足则精不化血,冲任血海空虚,引起月经后期、闭经。肺失宣降,皮毛失于滋养,气血不能输布,毛窍腠理不通发为痤疮、多毛。肺气不利则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湿、水、饮等病理产物,形成肥胖体型。笔者基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结合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可以通过补肾理肺法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散阵》中大温中饮具有补肾宣肺、行气活血、温化痰饮功效,切合PCOS病机,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疗效,实现了古方为今所用,为PCOS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治疗办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哮病"。中医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时治肺""平时治肾"。但研究发现,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气管炎症过度、气道痉挛和痰液高分泌等肺实的表现,还存在以HPA轴和免疫功能紊乱等为代表的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之类肾虚的表现;缓解期不仅存在机体内在抗炎能力低下等肾虚的表现,还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气道重塑等肺实的表现。结合上述关于"肺气实"和"肾气虚"内涵的研究,我们认为肾虚为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哮喘患者无论临床上有无肾虚见症,皆存在"隐匿性肾虚"证。哮喘发作期不仅存在"肺实",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肾虚";哮喘缓解期不仅存在"肾虚",还伴有一定程度的"肺实"。在哮喘发作期采用清肺平喘结合补肾益气法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清肺平喘法;而在哮喘缓解期采用补肾益气法结合清肺平喘等治法,可使气道反应性进一步降低,气道重塑等得以减轻。哮喘的治则不能单纯地"发时治肺""平时治肾",而应推行"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6.
方剂学的学科内涵主要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从中医基础跨向临床的桥梁,其研究核心--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西医之间的不断融合,方剂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不断加深和扩展。方剂学从最初的理论、临床逐渐分化为理论、实验、临床、应用4个方面。传统的方剂学学科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实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方剂学的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将促进方剂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为临床的常见病。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文章总结杨明会教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杨教授对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其认为肺肾两虚、阴虚内热是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基本病机特征,临床可选用补肺益肾、滋阴清热兼宣降肺气、祛痰化瘀法治疗,为临床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概述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史,分析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关系。结果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包括针灸在靶器官及相关器官产生效应的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针灸穴效、时效、量效关系的研究,针灸效应生物模式分析,基于针灸研究的科学发现等。结论将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相结合,不仅是针灸学研究新的切入点,也是系统生物学研究新的出发点,对当代针灸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科学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肾精和肠道菌群是中西医界对机体内精微物质的不同解读。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精在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数量庞大,从生命伊始即不断影响着生命进程,在多个维度起着重要作用。二者表述不同,名词各异,但其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基本生命规律相似。肠道菌群与肾精的定义、内涵及功能高度一致,笔者就肾精与肠道菌群理论的内在联系,从来源、功能、生理病理影响等方面浅论其二者的相关性,并提出了肠道菌群属肾精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黄帝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精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为线索,并针对中风病的致病因素,探讨"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充分反映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