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使用针刀技术治疗的病种繁多,治疗的安全性和所需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目前还没有形成影响广泛的针刀医学临床标准。本研究基于有效性原则,通过专家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确定针刀医学临床普及推广适宜病种,按照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技术难度对病种进行分级。本研究认为标准化是规范针刀技术和针刀医学临床普及推广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应制定的针刀医学临床系列标准。  相似文献   

2.
张玮 《光明中医》2014,29(11):2255-2256
针刀医学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指导和实践体系的新学科,由于目前没有规范化操作标准,针刀界渐渐进入了无序化状态。本文着重论述针刀无序化发展的原因。并且提出,针刀操作的规范化,应从基础研究着手,融合各种针刀理论,揭示针刀的作用机制,从而建立针刀的操作原则。这不仅能丰富针刀的理论而且能极大地推进针刀医学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针刀医学是经过30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的最新成果,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其基本内容是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本文着重论述了针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创新,提出针刀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生物物理学,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物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作者认为,针刀医学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现代化,而且还使西医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针刀医学研究领域内人体生物物理学数据库和人体气象学两个新概念和假说。  相似文献   

4.
略论针刀     
随着针刀疗法的发展和普及,有关的名词越来越多,使"针刀"这个词的概念也渐渐模糊起来了.该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①对针刀及针刀疗法的概念进行了讨论.②对针刀在临床上的作用进行了分析.③对针刀疗法与松针疗法、针法微型外科、水针刀疗法、多功能液针刀疗法等进行了比较.④对针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作者认为:①针刀是以针刀医学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做闭合性手术治疗,外形如针灸针,其尖端有刃的医疗器械.②针刀在临床治疗上是以刀的作用为主,调整生物力学平衡,激发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以达治疗目的.③针刀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理论的创新.④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是针刀医学的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5.
针刀医学是经过30年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的最新成果,在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学科,其基本内容是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本文着重论述了针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创新,提出针刀医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生物物理学,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物物理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作者认为,针刀医学的发明及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中医现代化,而且还使西医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针刀医学研究领域内人体生物物理学数据库和人体气象学两个新概念和假说。  相似文献   

6.
针刀医学新的诊疗理念的创新价值和实用性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针刀医学的诊疗理念与临床应用情况,并较深入地探讨了针刀医学的生理学、影像学、手法学、诊断学、治疗学和护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留针理念的延伸和发展,该疗法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机能效应良好,我国埋线专家杨才德副主任医师在穴位埋线与针刀疗法基础上发明了新型埋线工具—埋线针刀,埋线针刀及其技术综合了穴位理线长效针刺作用与针刀松解作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微创介入疗法。《埋线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的发布为我们在临床当中很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加规范、安全,有效的保障。本文就这一论点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论述,以利我们在临床当中更规范的操作治疗,在安全的基础上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留针理念的延伸和发展,该疗法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机能效应良好,我国埋线专家杨才德副主任医师在穴位埋线与针刀疗法基础上发明了新型埋线工具——埋线针刀,埋线针刀及其技术综合了穴位理线长效针刺作用与针刀松解作用,是中西医结合的微创介入疗法。埋线针刀临床路径为我们在临床当中很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加规范、安全,有效的全程治疗方案。本文就这一论点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论述,以利我们在临床当中更规范的操作治疗,在安全的基础上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进人新世纪以来,针刀医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操作手法、诊疗思路、治疗模式与治疗范围的创新与拓展,已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一批杰出的中青年专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勇敢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创新成果,走在了针刀医学发展的最前沿。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针刀医师虽在临床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认识上尚存在诸多误区与困惑.日复一日徘徊不前。为加强针刀医学队伍的人才建设.进一步提升针刀医师的专业素质和诊疗水平,让更多的针刀医学专家脱颅而出,经充分酝酿开辟了这一新的专题。  相似文献   

10.
正针刀医学是建立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借用现代自然科学和西医学最新科研成果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整体疗效显著,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近几年,随着针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针刀医学工作者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进行了大量的以针刀治疗为干预措施的试验,所开展的临床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2-7]。但目前,针刀医学仍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中医药近期在墨西哥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总结,认为玛雅文化与中医药有共通之处,且墨西哥政府对中医药支持力度较大,此皆为墨西哥中医药发展的优势所在。首届世界中联美洲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2012·墨西哥)的顺利召开,促进了针刀医学等中医药新兴的分支学科在墨西哥当地迅速发展,使得墨西哥中医药近期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作者认为今后应利用好中医药在墨西哥发展的各种先天优势,运用好世界中联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标准,将其打造成为中南美洲地区中医药发展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2.
针刀医学是在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中西医互相渗透的新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已初成体系。针刀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但目前尚缺乏高标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了保证针刀治疗的安全性要制订常见病针刀治疗技术规范,同时制订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刀医学是在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中西医互相渗透的新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已初成体系。针刀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但目前尚缺乏高标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了保证针刀治疗的安全性要制订常见病针刀治疗技术规范,同时制订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Acupotomology: returning to the ancients and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hang Y  Guo CQ 《中国针灸》2011,31(12):1111-1113
Acupotomology is a technique of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soft tissue releasing. It can be found in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but is deemphasized in modern time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acupotomology is held as restoring of ancient ways of acupunctu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cupotomology makes modern interpretations on the theory of muscle regions, absorbs theories of anatomy and pathology as well as techniques of asepsis and anaesthesia. It improves traditional needling tool. Therefore, it is also held as an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acupotomology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acupuncture study. It. will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crossing of acupuncture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new trend of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15.
张义  郭长青 《中医药学刊》2010,(9):1854-1856
针刀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案和研究内容,因此具有学科独立性。在高校开设针刀医学课程是有必要的,因为这有利于推动针灸学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医新技术、能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针刀行业的规范、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高校开设针刀医学课程是可行的,因为中医院校课程基础相对完备、部分高校已尝试针刀教学、学术研究气氛热烈、医疗市场有所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及系统生物学对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研究的进展,回顾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历史和现状,并描述了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向“整体”、“综合”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具有“整体”特征的指纹图谱在中药的真实性鉴别、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评价和控制及与药效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生物学的各种“组学”在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和质量控制、中药整体药效物质研究及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和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生物学的引入将促进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79年—2010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2010年)、PubMed(1966年—2010年)和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4期),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纳入针灸与针刀比较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8的要求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70例患者,仅有1篇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针刀组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7.70,95%CI[2.58,22.99],Z=3.66,P0.01;针刀组治疗肩周炎痊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5.39,95%CI[3.48,8.32],Z=7.58,P0.01。结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针灸。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