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神经瘤发病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1].听神经瘤一般均具桥小脑角综合征--听神经、三叉神经、后组颅神经障碍和小脑、脑干受压的症状.结合影像学的特征一般诊断不难,但须与三叉神经鞘瘤,面神经鞘瘤和岩骨嵴脑膜瘤相鉴别.听神经瘤的治疗,当今推崇显微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1],小的听神经瘤可以首选伽玛刀治疗.笔者对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与疗效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 :分析 193例资料完整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 ,其中听神经瘤 135例 ,三叉神经瘤为 30例 ,脑膜瘤 12例 ,胆脂瘤 4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动脉瘤 1例 ,血管母细胞瘤 4例 ,脉络丛乳头状瘤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转移瘤 1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 ,脑外肿瘤 95 .3% ,脑内肿瘤 4.7% ;良性肿瘤占 98.4% ,恶性肿瘤占 1.6%。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 69.9% ,三叉神经瘤 15 .5 % ,脑膜瘤 6.2 % ,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 ,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10 0 %、96.4%。结论 :MRI是检查桥小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297例资料完整、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84例,三叉神经瘤39例,脑膜瘤27例,胆脂瘤13例,蛛网膜囊肿4例,动脉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转移瘤3例,脊索瘤3例。结果 桥小脑角区肿瘤中,脑外肿瘤93.8%,脑内肿瘤6.2%,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前三位肿瘤分别为听神经瘤63.6%,三叉神经瘤13.3%,脑膜瘤9.2%。该区肿瘤大部分具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6.4%。结论:MRI是检查桥脑角区肿瘤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CT 检查已成为诊断听神经瘤的重要方法,但一般增强前后CT 检查常不能查出直径1.5厘米以下的肿瘤。使用高分辨率CT 诊断这样的肿瘤,也很困难。近来,有些作者报告空气CT 脑池造影,可发现较小的听神经瘤。作者对18例临床疑有听神经瘤或桥小脑角区病  相似文献   

5.
最近10年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和这些肿瘤的表现,尤其对听神经瘤已有很多报导。CT 检查对其诊断、定位、范围及性质的判断是容易的。本文报告42例听神经瘤和7例脑膜瘤,均经手术证实。其中包括2例小脑幕脑膜瘤延伸入桥小脑角。Olivecrona 强调鉴定小脑前下动脉行程和对这些肿瘤供血的重要性,以避免无意损伤其分枝和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5~10%,占桥小脑角肿瘤80%以上,是后颅窝常见的肿瘤,X 线检查方法包括颅骨平片、断层摄影、内耳脑池造影、气脑和脑室造影、椎动脉造影、以及CT 脑扫描等,近年来对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有了较大的发展,现温习有关文献,着重介绍听神经瘤的X 线诊断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均行MR平扫及Gd - DTPA 增强扫描.分析其MR表现.结果 51例听神经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者43例,内听道内8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呈囊实性者31例,实性13例,囊性7例.增强扫描51例肿瘤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MRI对听神经瘤特别是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及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20例,脑膜瘤4例,三叉神经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动脉瘤、胶质瘤及转移瘤各1例。在静注Gd-DTPA前后均经SE,FSE序列磁共振成像。结果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该区肿瘤大部分有特征性MRI表现,术前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96.9%,94.1%。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诊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作为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表现,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 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搜集一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45 例,全部行MRI 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45 例中听神经瘤18 例,脑膜瘤8 例,三叉神经瘤6 例,胆脂瘤3 例,血管母细胞瘤4 例,海绵状血管瘤4 例,脊索瘤2 例。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69 % ,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31 % 。87 % 的肿瘤呈园形或类园形,轮廓较清晰,占位效应明显,在T1 WI上多呈低等信号,T2 WI 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但各种肿瘤又有其特征性MR 改变,如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生长,胆脂瘤沿脑池生长,听神经溜,三叉神经瘤,血管母细胞瘤多见囊变、坏死,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出血,脑膜瘤、脊索瘤有不规则钙化,多数脑膜瘤增强后见脑膜尾征。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100 % 、100 % 、90 % 。结论: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了75例(其中4例为双侧性)经病理证实的78个听神经瘤的CT表现及与26例其它桥小脑角区(CPA)脑外肿瘤(脑膜瘤12、胆脂瘤11、三叉神经瘤2和脊索瘤1)的鉴别诊断。所有病人都作了增强前、后CT扫描;对24例可疑听神经瘤者作了脑池气造影CT(gcs-CTC),1例为内耳道内神经瘤,其余正常;5例可疑者作了甲泛醣胺脑池造影CT(M-CTC),1例诊断听神经瘤,其余正常。作者见到,93.6%的听神经瘤增强前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增强后53.8%均一强化,强化类型与增强前密度有内在关系。肿瘤中心多位于内耳道平而,多呈圆形(76.9%),与岩骨间夹角  相似文献   

11.
MR增强检查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MRI增强检查诊断桥小脑角肿瘤的价值.方法研究68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肿瘤的资料,其中听神经瘤34例,三叉神经瘤5例,脑膜瘤20例,胆脂瘤9例.所有病人均作了增强前后的MR扫描,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结果34例听神经瘤中,23例增强呈结节-环状、多环状、花环状肿块,囊变率68%;11例呈均匀肿块;34例显示面听神经束增粗强化与肿瘤相连,其中呈"荸荠”征15例,为听神经瘤的典型征像.5例三叉神经瘤强化呈结节-环状、或多环状3例,哑铃状2例,5例患侧三叉神经均显示不清,同侧面听神经受压.20例脑膜瘤中度强化均匀肿块;"脑膜尾”征11例,同侧面听神经束鞘膜强化、不增粗5例.9例胆脂瘤长T2、长T1与脑脊液一致,T1低信号中有比脑脊液信号稍高的组织,无强化表现,病变沿蛛网膜下腔扩展,基底动脉包埋5例.结论MRI增强检查能显示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的特征表现,诊断桥小脑角肿瘤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特征。其中听神经瘤9例、胆脂瘤4例、脑膜瘤3例、耳源性脑脓肿5例、三叉神经瘤1例。结果:各种肿瘤的CT特征,随其种类而不同,如听神经瘤均位于内听道开口处,呈等或低密度团块,轻度均匀或环状强化。胆脂瘤呈球形或扁平形,球形位于硬膜外,密度不均,壁有钙化。扁平形位于蛛网膜下腔, 边缘清楚,均匀低密度。脑膜瘤均具有典型脑膜瘤特征,明显强化。耳源性脑脓肿周边有明显水肿、囊壁清晰,囊内呈均匀低密度。三叉神经瘤跨中后颅窝伴岩锥尖骨质破坏。结论:桥脑小脑角区肿瘤各具特点,CT能提供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36例,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听神经瘤16例,三叉神经瘤7例,脑膜瘤6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大部分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桥小脑角肿瘤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的CT与删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10例,脑膜瘤7例,三叉神经瘤4例,表皮样囊肿2例,蛛网膜囊肿1例。年龄16.74岁,平均年龄45岁。结果:各种桥小脑肿瘤均有其CT与MRI的特殊征象。结论:Cr与MRI在桥小脑角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共33例。其中听神经瘤14例,三叉神经瘤8例,脑膜瘤2例,胆脂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恶性肉芽肿1例,颈静脉球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结合CT扫描。总结分析肿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桥小脑角区的肿瘤以听神经瘤占首位,其次为三叉神经瘤、胆脂瘤、蛛网膜囊肿、脑膜瘤。还有一些少见的肿瘤,诸如恶性肉芽肿、颈静脉球瘤等。结论桥小脑角区肿瘤MRI表现各具有不同特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病理上根据细胞排列分为Antoni A型和B型,后易形成囊变。影像学以CT和MR诊断为主,典型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占位改变,内耳道扩大和第Ⅶ、Ⅷ神经束增粗,且MRI对神经瘤尤其是对微小听神经瘤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听神经瘤CT、MRI诊断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CT、MRI表现。结果: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实质部分及增粗的听神经明显强化,呈“苹果柄”样改变。CT表现为桥小脑角部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薄扫可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结论:CT能直观地显示内听道口的扩大,但常规扫描易漏诊。/MRI多层面成像及无骨伪影的优点,对显示听神经瘤瘤体及病侧听神经增粗很有价值,增强后的“苹果柄”样改变是听神经瘤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桥小脑角肿瘤MRI三维薄层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肿瘤MRI三维薄层扫描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三维薄层扫描序列,结合常规MRI序列,分析52例桥小脑角肿瘤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7例,脑膜瘤11例,三叉神经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瘤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占17%,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区占19%,平扫MRI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92%、92%、86%。三维薄层扫描对桥小脑角肿瘤的检出率、定位率、定性率分别为100%、100%、96%。结论:MRI三维薄层扫描与常规MRI比较,能清晰显示肿瘤性病变与周围神经及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明显提高了检出率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三维薄层扫描在桥小脑角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6例78个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2例为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11例作静脉注射Gd-DTPA后MR成像。下列特征有助于听神经瘤诊断:(1)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病侧Ⅶ、Ⅷ神经束明显增粗,与桥小脑角肿瘤多无明确分界。(2)T_2加权图像肿瘤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_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实质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4)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增大,深径缩短。静脉注射Gd-DTPA对诊断微小听神经启往往甚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 :1992~ 2 0 0 0年期间 ,应用激光显微技术治疗听神经瘤 7例 ,临床表现为小脑桥脑角症候群 ,首发症状多为听神经的刺激或破坏症状。全部病例均经CT和 或MRI等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方法要点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公园长椅位 ,乳突后“S”切口。骨窗 :上方显露边缘 ;下方接近枕骨大孔 ;外侧显露乙状窦边缘 ;内侧取决于肿瘤大小。注意处理乳突导静脉和乳突气房 ,“X”切口硬膜切开 ,显露肿瘤后 ,在手术显微镜提供的清晰术野下 ,剥离肿瘤表面蛛网膜 ,激光刀切开肿瘤被膜 ,汽化、切割并吸除肿瘤 ;沿肿瘤被膜与蛛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