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基础水平与正常青年人的差异,及喹硫平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GH水平的影响.方法:41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喹硫平组19例和氟哌啶醇组22例,另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喹硫平组平均口服剂量(580±170)mg·d-1,氟哌啶醇组平均口服剂量(26±8)mg·d-1,疗程均为8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的GH水平.结果: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GH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喹硫平组患者GH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氟哌啶醇组治疗8周后GH值为(1.42±0.87)μg·L-1,较治疗前(2.49±1.10)μg·L-1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哌啶醇能使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H水平显著降低,喹硫平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H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口服利培酮2~6mg.d-1(51例)或氟哌啶醇6~18mg.d-1(5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用Simpson-Angus量表(SAS)和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68.6%和60.0%(P>0.05).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均有良好疗效,但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无显著差异.利培酮的锥体外系症状(EPS)严重度显著低于氟哌啶醇.在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三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度,TESS总严重度,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痛苦程度诸方面,利培酮也显著低于氟哌啶醇(P<0.01).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总体疗效相当;临床治疗剂量的利培酮所致的EPS显著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研究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51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前后的GH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者作对照.奥氮平组29例,剂量(14±7)mg·d~(-1),氟哌啶醇组22例,剂量(26±8)mg·d~(-1),均疗程8周.结果 治疗前,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含2组)与健康者GH分别为(2.24±1.32),(2.48±1.67)μg·L~(-1)(P>0.05).治疗8周后,奥氮平组于治疗前后的GH分别为(2.62±1.40),(2.30±1.51)μg·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哌啶醇GH分别为(1.42±0.87),(2.49±1.10)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哌啶醇能使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H水平显著降低;而奥氮平对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GH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随机双盲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利培酮组 2 8例 ,剂量 (1.3±s 0 .5 )mg·d- 1,0 .5~ 2mg·d- 1。氟哌啶醇组 2 5例 ,剂量(2 .8± 0 .9)mg·d- 1,1~ 4mg·d- 1,疗程均 8wk。治疗前后进行阿尔采末病病理行为评分表 (BE HAVE AD)、Cohen Mansfield激越问卷 (CMAI)等量表评定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组病人治疗后BEHAVE 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 (P <0 .0 1) ,2组病人之间治疗后的BEHAVE AD和CMAI减分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反应为主 ,利培酮组 2 3% ,氟哌啶醇组4 0 %。结论 :低剂量的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BPSD疗效确切 ,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评价舒思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 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舒思和氟哌啶醇治疗、均治疗18个月,于疗前,治疗后2个月、18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阴状量表(PAN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其疗效、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 2个月后,舒思组有效率91.9%,氟哌啶醇组有效率89.8%,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8个月后舒思有效率91.9%,氟哌啶醇组有效率69.4%.舒思组有非常显著性的疗效(P<0.01),氟哌啶醇组有显著性疗效(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思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 舒思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舒思的依从性高主要是其疗效好和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妥泰(托吡酯)单一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ICD-10TS诊断标准的儿童抽动症30例为研究组,用妥泰治疗,缓慢加量法给药,从0.5 mg·kg-1·d-1开始,每周递增0.5 mg·kg-1·d-1,最大量达2 mg·kg-1·d-1为止.设对照组30例,用氟哌啶醇治疗,亦从小剂量每次0.01 mg/kg开始,直到最大量每次0.05 mg/kg.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妥泰能有效改善儿童抽动症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不良反应与氟哌啶醇相比明显少而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ATP敏感性钾通道 (ATP 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s ,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 (iptakalim ,Ipt)对由氟哌啶醇 (haloperidol)诱导产生的大鼠帕金森样症状的影响。方法 :应用氟哌啶醇诱导大鼠帕金森样症状 ,以左旋多巴 (levodopa ,L DOPA)为阳性对照 ,观察不同剂量Ipt对大鼠运动潜伏时间、行走时间以及直立和梳洗次数的影响。结果 :Ipt能显著改善氟哌啶醇引起的大鼠自发性活动减少 ;能缓解氟哌啶醇引起的大鼠全身僵硬 ,并且随剂量的增加 ,Ipt的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KATP通道开放剂Ipt能够改善氟哌啶醇引起的大鼠帕金森样症状 ,是一个极富治疗潜力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盐酸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灵活性的疗效.方法:对50例服用齐拉西酮维持治疗与50例服用氟哌啶醇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和连线测验(Trailing Making)评估患者的认知灵活性.结果:维持治疗12个月末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的WCST测验中的总分类次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以及连线测验各指标(连线A、B时间,A、B错误数和A、B犯规数)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齐拉西酮组的持续错误数减分率显著高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后,两组连线测验成绩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较氟哌啶醇更有益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氟哌啶醇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91.11%;氟哌啶醇组有效率为88.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末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显著(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疗效差距逐渐缩小。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时间短于氟哌啶醇,远期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异黄绵马酸PB(简称“PB”)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黏附及甾醇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38-A2法测定PB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MTT法筛选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构建条件和初黏附时间;采用XTT法评价不同质量浓度PB(40、80、160μg/mL)对红色毛癣菌黏附过程的影响(另设置不加此药物的生长对照组,下同),并计算相对黏附率;采用XTT法并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PB(20、40、80μg/mL)对不同初黏附时间下(3、5、9 h)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并计算黏附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PB(320μg/mL)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中甾醇代谢相关酶基因ERG6、ERG1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PB对红色毛癣菌的MIC为20μg/mL。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基中且初黏附时间为6 h时的代谢活性最强。与生长对照组比较,红色毛癣菌经不同质量浓度PB作用后,相对黏附率和生物被膜中ERG6、ERG1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菌丝减少甚至消失,黏附抑制率(初黏附5、9 h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PB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的黏附过程,减少菌丝形成;该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生物被膜中甾醇代谢相关酶基因ERG6、ERG1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激活改善FK506诱导的血脂代谢紊乱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15 μmol·L-1 FK506处理组,孵育24 h和48 h后,检测血脂生成基因(CHREBP、SREBP-1c、SCD-1)表达.qRT-PCR检测...  相似文献   

14.
杨晓杰  宋俊霞  杜增利  王青 《安徽医药》2017,21(8):1415-1418
目的 探讨miR-455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72例URSA病人根据自然流产次数分为2~3次者(n=45)和≥4次者(n=27),同期,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者40例作为对照组,留取绒毛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4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URSA中2~3次者miR-455和sFlt-1 mRNA表达量均低于≥4次者,而VEGF mRNA表达量高于≥4次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VD为(9.9±3.2)条,低于对照组的(21.5±3.8)条,URSA中2~3次者绒毛组织中MVD为(13.4±3.1)条,高于≥4次者的(7.2±2.4)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miR-455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负相关(r=-0.452、-0.433,P<0.05),而与sFlt-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539,P<0.05).结论 miR-455在URSA病人绒毛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sFlt-1表达呈正相关,与VEGF表达和MVD均呈负相关,提示可能通过促进sFlt-1表达而抑制VEGF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绒毛组织中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冻干)(XST)减轻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 ip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XST(50 mg/kg)组,每组10只,另随机取10只SD大鼠为对照组。ip给药,每天给药1次,于屏障环境中连续给药60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p等量生理盐水。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海马Bax、Bcl-2、Bcl-x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突触素(Syn)mRN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对3种紧密连接蛋白——海马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5(Claudin-5)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XST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显著增加细胞数目(P<0.05) ;显著升高抑凋亡基因Bcl-2、Bcl-xlmRNA的表达,降低促凋亡基因Bax mRNA的表达(P<0.05) ;XST组3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Occludin、Claudin-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XST组GDNF、BDNF mRNA表达、BDNF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XST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紧密连接蛋白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赵海丰  杨仁池 《天津医药》2012,40(10):983-986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各自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水平.方法:取36例ITP患者(ITP组)和3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外周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mRNA水平;随机抽取2组中的各10例,采用DNA甲基化修饰后测序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计算IFN-γ和IL-4基因的mRNA水平与其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IFN-γ的mRNA水平增高(1.86±0.29 vs 0.83±0.14,P<0.05),而IL-4的mRNA水平降低(0.78±0.22 vs 1.45±0.40,P<0.05),Th1/Th2(IFN-γ/IL-4)比值升高(7.11±0.60vs 3.12±1.88,P<0.01).2组IFN-γ和IL-4基因CpG岛的位点甲基化水平和整体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中IFN-γ和IL-4的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ITP患者处于Th1极化状态,IFN-γ和IL-4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对各自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不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slowly activating component of 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 (IKs) in the heart modulates the repolarization of cardiac action potential.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volatile anesthetics isoflurane and sevoflurane on cloned IKs coexpressed by KvLQT1 and minK. Currents were induced following injection into oocytes of KvLQT1 mRNA (10 ng) with or without minK mRNA (1 ng), which were transcribed in vitro from cDNAs of normal rats hearts. A two-electrode voltage-clamp recor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soflurane (0-1.5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and sevoflurane (0-1.5 MAC) on IKs (KvLQT1 with minK) and KvLQT1 alone currents. Currents were activated by step depolarizations to a series of potentials from a holding potential of -80 mV and measured as the deactivating tail current on repolarization to -60 mV. Following a 2-s depolarization to 40 mV, isoflurane and sevoflurane caused potency-dependent reductions in IKs and KvLQT1 currents. Both of the volatile anesthetics tested accelerated the deactivation of IKs and KvLQT1 curre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f volatile anesthetics on the cloned IKs may partly contribute to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Q-T interval) by the anestheti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TP1B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价值,预测ATP1B3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Oncomine及TIMER数据库分析ATP1B3 mRNA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利用HCCDB、Oncomine以及TCGA等数据库,分析ATP1B3 mRNA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体外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和Hes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原代培养新生大鼠NSCs,细胞分为对照组(Hcy-C)、Hcy低剂量组(Hcy-L)、Hcy中剂量组(Hcy-M)、Hcy高剂量组(Hcy-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stin、β-tubulin Ⅲ及GFAP的表达对NSCs进行鉴定,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Notch1、Hes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所培养细胞形成大量呈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组成的神经球;诱导分化6d后,形成β-tubulin Ⅲ表达呈阳性的神经元和GFAP表达呈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Hcy干预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且有剂量依赖性(P<0.05)。Hcy干预组Hes1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Hcy-H组Notch1mRNA表达低于其他3组(P<0.05);Hcy-M组Notch1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 Hcy能抑制大鼠新生鼠NSCs的增殖,可能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和Hes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四氧嘧啶50 mg/kg静脉注射1次,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健康对照组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营养性半固体米糊法测定胃排空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平滑肌细胞cAMP含量.核酸原位杂交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平滑肌细胞的Gsα、Giα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胃排空率: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2)胃平滑肌cAMP含量: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Gsα、Giα的基因表达量:Gsα mRNA阳性物质星棕黄色颗粒,位于平滑肌细胞胞浆内,模型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Giα mRNA阳性物质呈亮红色颗粒,位于胞浆内,两组之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Gsα mRNA的表达量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