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巴胺能神经毒素对PC12细胞谷氨酸摄取的影响;探讨新型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K-ATPchannel)开放剂盐酸埃他卡林(Iptakalimhydrochloride,Ipt)对神经毒素诱导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下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测定PC12细胞L-犤3H犦-Glutamate摄取能力,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多巴胺能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N-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2,3-dihydropyridiniumion,MPP )和鱼藤酮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C12细胞谷氨酸摄取:与对照组2.0±0.2相比,6-OHDA(30,50,80和100μmol/L)使摄取量降至1.6±0.1,1.0±0.3,0.8±0.1和0.5±0.1(P<0.01);MPP (200,400,600和800μmol/L)诱导摄取量降为1.6±0.2,1.5±0.2,1.2±0.1和1.0±0.2(P<0.01);鱼藤酮(5,10,20和40nmol/L)诱发摄取量降至1.5±0.2,0.6±0.1,0.4±0.1和0.2±0.1(P<0.01)。Ipt(10μmol/L)预处理能够完全对抗6-OHDA和MPP 、部分改善鱼藤酮造成谷氨酸转运功能异常,这种保护作用可被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b)(20μmol/L)阻断。结论:谷氨酸转运体功能下降参与多巴胺能神经毒素的损伤作用;Ipt通过激活K-ATP通道促进谷氨酸摄取,对抗毒素引发的兴奋毒性,具有潜  相似文献   
2.
研究[125I]RTI121与中枢多巴胺转运体(DAT)在体外结合的特征.方法:在人工脑脊液(ACSF)中,37℃下,用[125I]RTI121标记大鼠纹状体突触体膜上DAT.结果:[125I]RTI121结合于3min内达到平衡并稳定在峰值至少9min.动力学研究、饱和分析和竞争抑制实验均提示[125I]RTI121结合到一个位点上.DAT阻断药可卡因、GBR12935和BTCP以及DAT底物多巴胺和苯丙胺均竞争性抑制[125I]RTI121结合.与NaPhosKClNaCl缓冲液比较,含Ca2+和Mg2+的ACSF显著增加阻断药的IC50,而对底物的IC50影响较小.D2受体配基培高利特、quinpirole、舒必利和左旋千金藤立定对[125I]RTI121结合无直接作用.结论:生理性条件下[125I]RTI121结合满足DAT结合分析所需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AQP4对卵巢激素调节神经递质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雌性AQP4基因敲除型CD1小鼠与野生型CD1小鼠,测定AQP4基因敲除对小鼠血浆中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两种基因型小鼠实施卵巢去势手术,测定纹状体和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动情后期血浆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去势后野生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降低,但去势不影响AQP4基因敲除型小鼠脑内相应的递质水平。结论:AQP4参与了卵巢激素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5 (mGluR5 )拮抗剂 (E) 2 甲基 6 (2 苯乙烯 )嘧啶 (SIB 1893)及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作原代培养 ,根据 [3 H]标记的D ,L 谷氨酸摄入量判断细胞的谷氨酸摄取功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荧光检测器联用的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谷氨酸水平 ;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6 OHD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降低细胞活力 ,但不诱导细胞释放谷氨酸 ;SIB 1893不影响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量 ,但可以增加 6 OHDA损伤组的谷氨酸摄取量。结论 :6 OHDA的神经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有关 ,SIB 1893则能逆转 6 OHDA引起的谷氨酸摄取抑制效应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的1型(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血压,心肌重量及地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Goldblott)肾性高血压大鼠致左室肥厚模型,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灌胃给药连续12周,观察两药对大鼠血压,心肌重量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肾动脉部分钳夹后,其收缩压,左心室湿重与体重的比值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连续给药12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左心室湿重与体重的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长期给药,具有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及其主要成分银杏内酯B、白果内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恢复期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 MCAO)模型,于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筛选,分组给予银杏内酯B、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注射液2.5 mg/kg,ip,bid,通过转棒、网屏悬挂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药物对损伤后大鼠运动协调能力、肌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MRI T2加权像法和脑体积统计分析药物对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缺损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银杏内酯B 2.5 mg/kg组、白果内酯2.5 mg/kg组及银杏内酯注射液2.5 mg/kg组转棒停留时间显著增加,银杏内酯B 2.5mg/kg组与白果内酯2.5 mg/kg组网屏悬挂潜伏期显著延长、肌力评分显著降低;在水迷宫测试中,白果内酯2.5 mg/kg组及银杏内酯注射液2.5 mg/kg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台次数、平台象限运动时间比和路程比显著增加,脑组织缺损显著减少。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及其主要成分银杏内酯B、白果内酯长期给药均可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的运动功能障碍;银杏内酯注射液及白果内酯同时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减少脑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介导乙酰胆碱诱发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受体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针对血管内皮细胞上是否存在M受体的疑点 ,从基因水平和信号转导机理上探讨介导乙酰胆碱 (ACh)诱发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受体的特性。方法 以新鲜分离和传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材料 ,比较两种内皮细胞M1~M5受体mRNA的分布状况、ACh诱发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环腺苷酸 (cAMP)含量变化。①设计高选择性、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点杂交方法对内皮细胞M1~M5受体mRNA进行分析 ,并通过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确证点杂交的实验结果 ;②以Fluo 3和Fura 2为荧光探针 ,用共聚焦和荧光光度仪测定内皮细胞 [Ca2 + ]i 变化 ;③内皮细胞cAMP含量采用12 5I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结果 在新鲜分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存在M1~M4 受体mRNA ,内皮细胞经传代培养后仅检测到M4 受体mRNA ;1和 10μmol·L- 1ACh能够引起原代培养内皮细胞 [Ca2 + ]i增加 ,最大增加量为 12和 19nmol·L- 1;ACh激活原代培养内皮细胞的钙离子信号 ,表现为单次或连续2次的钙振荡 ,具有异时性和快速耐受的特点 ;此外 ,随ACh浓度增加 ,原代培养内皮细胞cAMP含量均呈微弱增加趋势 ;ACh不引起传代培养内皮细胞[Ca2 + ]i 浓度的改变 ,但能浓度依赖地降低cAMP含量。结论 新鲜分?  相似文献   
9.
10.
积雪草甙对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积雪草甙对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在制备模型同时或之后,灌服积雪草甙,于给予受试药后第32天测量左右两个乳房直径,高度和乳头直径;放射免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计算乳腺增生率和增生程度。结果:积雪草甙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症的发生率,抑制乳腺增生程度,调节血清E2和P浓度,改善E2/P比值,积雪草甙能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减少乳腺增生症的发生率,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