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5年采用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30例成人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切除标本长度平均(24.2±4.0)cm与(23.6±4.4)c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平均(85.5±24.1)ml与(181.7±44.2)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8)d与(4.2±1.5)d,术后平均住院(7.7±1.1)d与(11.4±1.8)d,手术时间平均(170.0±11.8)min与(120.9±20.3)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与46.7%,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36.0±11.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安全、可靠,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复发率低,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术后康复快,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改良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5例确诊为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患者采用改良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8~15个月无复发。结论改良的经腹直肠前切除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比较满意。该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治疗直肠本身以及乙状结肠病变,而且可以纠正肠外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5~2010年收治的11例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经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悬吊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随访8~48个月无复发.结论 经腹改良直肠前切除、直肠悬吊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疗效比较满意.该手术方式可以治疗直肠本身以及乙状结肠病变,而且可以纠正肠外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4月我科采用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选择性加行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加行外括约肌折叠术。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35.4±45.1)min,术中失血量(60.2±9.5)ml。11例患者中10例治愈,1例好转。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7例肛门失禁患者术后6月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3例排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经腹前大肠部分切除加直肠悬吊固定,选择性加行肛门外括约肌折叠治疗成人直肠全脱垂安全可行,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2011年23例确诊为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患者采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8~48个月(平均36个月),20例无复发,3例轻度复发。结论采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直肠脱垂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和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经腹直肠前切除及固定术11例,经腹腔镜直肠前切除及固定术20例,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23例,采用PPH术25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8~48个月,经腹直肠前切除及固定术、经腹腔镜直肠前切除及固定术及采用PPH术者无复发,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者3例轻度复发。结论对直肠脱垂患者实行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评价和规则的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患者可能会得到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为1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及联合其他术式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单纯行腹腔镜直肠悬吊术,6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冗长结肠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2例行腹腔镜直肠悬吊+冗长结肠切除+肛门环缩术。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3 d肛门排气,住院6~12 d,平均(8.0±1.8)d。术后随访8~60个月,均未见复发,16例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以腹腔镜直肠悬吊术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是安全、可行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32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总结手术疗效。结果32例患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4.7min(95~16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0mL(55~1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8d(6~14d),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32例患者获访3个月~4年(平均25.6个月),均无脱垂症状,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为23例完全直肠脱垂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5~165 min,平均(132.6±14.2)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34.5±12.4)ml。术后2例发生尿潴留,余均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 h疼痛评分2~5分,平均(3.32±0.85)分;排气时间1~4 d,平均(2.43±0.90)d;住院6~10 d,平均(7.8±2.45)d。术后肛管直肠测压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状态及力排状态下压力均明显降低。随访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患者排便功能良好,无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外观好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腹直肠骶骨悬吊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直肠骶骨悬吊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41例成人重度直肠脱垂,术中重建盆底腹膜抬高直肠前陷凹.结果 41例患者中治愈35例(85.4%),有效6例(14.6%),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5~6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腹直肠骶骨悬吊术加肛门环缩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临床疗效满意,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安全性、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利用反穿刺技术完成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前切除术)10例、全腹腔镜直肠脱垂复位加固定术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术中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钉砧放入腹腔,应用反穿刺技术将钉砧置入吻合肠管的近端,在腹腔内完成病变肠段的切除,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的端端吻合,标本经自然腔道或在随后的腹部手术时取出。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40~300 min,平均(210±32.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0±17.6)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8±1.36)d。术后发生主操作孔感染1例,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6个月,无远处转移、复发、肛门失禁等。结论:利用反穿刺技术可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近端结肠-远端直肠的吻合,如病灶可经自然腔道取出,则可免去腹壁的辅助切口,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利用反穿刺技术行肠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掌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其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12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51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0.8)d。术中无邻近脏器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无出血、吻合口漏、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于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并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9±3)d。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可逐渐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及全电钩解剖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为37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全程使用电钩操作。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平均(183±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4±2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5.3)枚;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2)d;术后平均住院(8.2±3.4)d。无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及近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较好。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残端均无癌细胞残留。结论:术者严格遵循结直肠癌根治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应用电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结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对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109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69例未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造瘘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0.4)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1.8±0.4)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术后平均住院(8.0±1.5)d,治疗费用平均(3.2±0.3)万元。未造瘘组患者术后9例(13.0%)发生吻合口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1±0.6)d,术后进食时间平均(5.7±0.3)d,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8.3±3.8)d,术后平均住院(14.2±3.6)d;治疗费用平均(4.3±0.8)万元。两组术后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选择性预防末端回肠造瘘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尤其高龄、全身情况较差等不利于低位吻合的患者。但术者应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合理选择病例、精细操作可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获得保留肛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结-直肠吻合、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辅助切口,保肛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62.3±31.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2±14.88)ml,术后平均(2.00±0.63)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质饮食,平均住院(12.27±1.56)d。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6例直肠和乙状结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均未行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时间为(151.6±25.9)min,术中失血量为(200.2±114.7)ml,术后排气时间为(2.0±0.5)d。肿瘤大小为(3.0±0.7)cm,所有手术切缘均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为(12.9±2.2)枚。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均为低位直肠肿瘤患者,其中5例出现于前15例患者中,后11例患者仅1例出现吻合口瘘。全组无输尿管损伤、术后肠梗阻及肺部感染病例。结论经肛门内镜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是将腹腔镜技术与经自然腔道手术概念相结合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9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优势、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结果:1例中转姑息性造口术,92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3例行Miles术,69例行Dixon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术后住院73 d,术后住院711 d,平均(8.6±1.2)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血、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后可更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中直肠脱出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脱出技术在腹腔镜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运用直肠脱出技术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20例低位直肠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操作步骤及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根治性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广,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2+801min,术中平均出m(50±70)mL,病人术后平均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1.1)d、(4.9±2.4)d和(11.0±4.2)d。,每例病人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5±4)枚,肿瘤距下切缘平均距离为(2.2±1.1)cm。所有病人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2-3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排便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直肠脱出技术运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保肛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术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