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童学龄前的屈光状况。方法 选取2009 年2 月-2010 年1 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 院接受体检的3 岁早产儿193 例(386 眼)作为早产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到该院接受体检的3 岁足月儿190 例 (380 眼)作为足月组,比较两组儿童学龄前的屈光度和屈光状态。结果 两组儿童的等效球镜值、球镜度数 及柱镜度数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儿童远视率、正视率及近视率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5 和6 岁儿童散光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早产儿童学龄前的屈光状况较差,更易发展为近视或散光,临床 上应加强对早产儿屈光检查的力度,定期进行随访及干预。  相似文献   

2.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志毅  陆华文 《广东医学》2006,27(7):1040-104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57例297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为61.95%,其次为混合性散光,占17.51%;复性近视散光,占15.49%。单纯远视散光4.71%。单纯近视散光0.34%。从弱视程度来看,轻度弱视155眼,占52.19%;中度弱视125眼,占42.09%,重度弱视17眼,占5.7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混合散光柱镜平均度数为(2.30±0.61)D。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6.00 D以及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3.00 D的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引起重度弱视;球面镜度数在-6.00 D以上的复性近视散光亦容易引起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连市近年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和弱视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460例(920只眼),分析屈光状态分布、弱视发生状况,同时分析弱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60例儿童中弱视儿童267例(弱视眼434只,矫正视力正常眼100只),矫正视力正常儿童193例(矫正视力正常眼386只)。矫正视力正常眼中近视和远视的占比高于弱视眼(P <0.05);弱视眼中散光的占比高于矫正视力正常眼(P <0.05)。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为主,分别占65.85%和60.81%。弱视和矫正视力正常患儿年龄、出生时窒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挑食、每天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及读写姿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出生时窒息是发生弱视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以散光为主,同时弱视发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节功能训练联合家庭传统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5例210眼)按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104眼)采用家庭传统治疗方法,实验组(53例10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治疗及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矫正视力提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调节功能、屈光状态、眼轴长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7).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达"进步""基本痊愈"所用平均时间(4.45±1.20个月、8.23±1.51个月)短于对照组(5.74±1.92个月、9.59±1.5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矫正视力提升的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3.65%(P=0.013);按年龄、程度、屈光原因分类比较,其中7~9岁、中度弱视、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调节功能、等效球镜度、眼轴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高于对照组,调节滞后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低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等效球镜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中远视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高于对照组,近视散光性、远视散光性弱视患儿的眼轴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入调节功能训练,可提升针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可对患儿的屈光度、眼轴等发挥有益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轻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患儿早期视力及屈光状态,探讨ROP对早期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眼科检查的ROP患儿共29例58只眼,同时选取正常早产儿46例共92只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并对比两组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ROP组视力中位数为2.6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中位数为3.00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中位数为0.75D,大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视力与出生时体重及孕龄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轻微ROP患儿在出生后早期主要呈远视状态,其视力发育及等效球镜度并未受到影响,但有更高散光风险。  相似文献   

6.
屈晓慧  刘伟民  肖信  钟德东  林泉 《广西医学》2010,32(11):1340-1341
目的观察远视性弱视患儿进行视知觉学习后其屈光度变化规律。方法远视性弱视患儿131例(262眼)实施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观察患者近3年来屈光度数的变化情况,对球镜、柱镜及其轴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的远视性弱视患儿治疗前远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知觉治疗后不同年龄的球镜变化、等效球镜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的柱镜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远视性弱视儿童的球镜、等效球镜变化有年龄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年均远视度变化量增加,但不同年龄的柱镜变化无差别。建议远视性弱视儿童应及时验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戴镜度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的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及散光等屈光因子及其总散光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295例(590眼)平均年龄为8.43(4~14)岁儿童的AL及K值,屈光不正的度数在睫状肌麻痹后由客观检影得到.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低度远视、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7组.比较各组AL、角膜参数的差别,分别分析SE和AL与K、角膜散光和总散光的关系.结果 ①不同屈光状态组中,高度近视组AL最长,高度远视组AL最短,各组的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度和中度近视组的K值最大,虽然这两组间K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远视组的K值最小,除与高度远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比其他各组都小(P<0.05).③SE与K值呈负相关(r=-0.242,P<0.001),与角膜散光呈正相关(r=0.131,P=0.001),与总散光无相关性;AL与角膜散光呈负相关(r=-0.218,P<0.001),与K值及总散光无相关性.④用多元直线回归将AL、K及年龄作为自变量,SE作为因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得到的方程为:SE(D)=94.302-2.353×AL-0.948×K-0.169×Age.结论 角膜K值越大,眼轴长度越长,眼球的屈光状态越偏向于近视;但高度远视者的角膜K值变大,说明其角膜试图代偿其眼轴长度过短造成的远视成分,以使整个眼球朝正视化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随着近视程度的增高,近视者的角膜变陡,随着远视度数的增长,远视者的角膜变平.  相似文献   

8.
吴杰  王小芳 《河北医学》2016,(8):1290-1292
目的:评价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内障患者100例(143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50,7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球面 IOL植入术,观察组(n =50,71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Toric IOL 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和散光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值(MTF cut off)、100%对比度下视力、20%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9%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 IOL 柱镜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ic IOL 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视觉质量改善幅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稳定性,推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9.
儿童弱视一般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与形觉剥夺性弱视4种类型,其中以前两种最为常见,家长们务必重视。1.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两眼视力不好,经检查,除有屈光不正外,没有其他病变,但验光戴镜后视力仍差,无法达到正常,或者无法接近正常。所患屈光不正,可表现为远视、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散光,或者既有远视又有近视的混合性散光。屈光度数多属于高度,远视度数一般高于300度,近视度数高于600度。2.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两眼虽屈光不正,但一眼度数高,视力不好,另一眼度数低,视力好,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如果配戴眼镜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正常实验幼兔的眼屈光值。选用青蓝蓝幼兔用电脑验光仪加角膜屈率计和眼科A超分别检测实验幼兔双眼有关眼屈光数值。结果发现幼兔眼屈光力结果基本同人类儿童的相似,幼兔为轻度复性远视散光。幼兔左眼角膜柱镜轴位比右眼角膜柱镜轴位大(P〈0.05);而左眼散光轴位比右眼散光轴位要小(P〈0.05)。实验结果为近、远近视眼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正常眼屈光数据。结果提示幼兔可作为眼发育阶段有关疾病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儿童屈光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彦江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0):105-107
目的对青少年儿童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探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发育规律。治疗成功的基础是早发现和预防。方法除去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疾的情况下,在麻痹睫状肌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对屈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60眼中,近视眼680只,远视眼562只,近视眼和远视眼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9.98%和41.34%。其中混合散光占7.72%,正视眼占0.96%。年龄与屈光不正度数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随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远视屈光度减少。结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条件下,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近视和近视散光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远视度数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年龄正常人角膜前后表面散光的分布规律及角膜后表面散光对角膜总散光的影响。方法:分析4岁以上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及欲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 571例(989眼)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结果,记录角膜前后表面散光,总结角膜前后表面散光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并分析角膜后表面散光对角膜总散光的影响。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用屈光指数1.337 5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总角膜散光根据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数和轴位进行矢量分解计算。结果:(1)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平均值为(0.34±0.16)D;34.8%(345眼)为顺归散光,62.5%(618眼)为逆归散光,2.6%(26眼)为斜轴散光。(2)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与前表面散光度数正相关(r=0.576,P<0.05),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轴位呈正相关关系(r=0.381,P<0.05)。(3)模拟角膜曲率计散光与角膜总散光大小分别为(1.21±0.76)D、(1.43±0.8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1);二者的散光轴位分别为(89.88±63.70)°、(89.29±6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结论:角膜后表面散光度数很小,主要为逆规散光,其大小和轴位与角膜前表面散光均呈正相关;如果忽略角膜后表面散光,将会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总散光的估计差异。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3~17岁儿童少年视力异常的屈光不正状态,便于尽早发现并进行矫正和治疗, 以保证视力正常发育.方法 对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门诊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因视力异常而散瞳验光的3~17岁儿童1 786例眼的屈光不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岁组:远视眼814眼占86.32%;该组各类散光564眼(59.81%);7~17岁组: 近视眼1 133眼占70.50%;各类散光648眼(40.32%),学龄前儿童散光患儿明显多于少儿组(P<0.01);屈光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7.95%.矫正视力7~17岁组明显优于3~6岁组(P<0.01).近视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随年龄增长视力异常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屈光不正程度均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6.
陶晗  张宁  张春丽  邓丽梅 《中外医疗》2008,27(33):126-126
目的:探讨3~4岁正常群体儿童屈光分布情况,为本地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使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3~4岁正常群体儿童进行屈光检查,随机收集317例(男169例女148例)634眼屈光分析.结果:男童169例338眼,远视性屈光322眼,占95.53%,近视性屈6眼,占1.78%,混合散光10眼,占2.96%;女童148例296眼,远视性屈光287眼,占96.96%、近视性屈光4眼,占1.69%、混合散光5眼,占1.69%,男女童的屈光分布都是以远视性屈光为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3~4岁正常群体儿童屈光状态屈光分布以远视性屈光为主.  相似文献   

17.
高伟  杨建春  惠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53-4454
目的:观察医学验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选择197例(35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男99例,女98例。于术后3个月进行医学验光,并将术后屈光状态分为三组;近视组(包括单纯近视组、单纯近视散光组、复性近视散光组)、远视组(包括单纯远视组、单纯远视散光组、复性远视散光组)、混合散光组。结果:近视组63例(118眼),有效眼98眼,有效率83.05%,远视组107例(181眼),有效眼161眼,有效率88.95%。混合散光组27例(51眼)。有效眼41眼,有效率80.39%。结论:医学验光能有效缓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不正患者视疲劳、眼部胀痛、畏光等症状。使患者看得清楚、舒服、持久。  相似文献   

18.
祝伟  李之忠 《海南医学》2008,19(4):34-35
目的对比复方托品酰胺与阿托品对儿童远视散瞳验光的结果。方法用复方托品酰胺与阿托品眼水对95例190眼儿童远视进行散瞳验光。结果190眼远视球镜度数两次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123眼、相差0.50D以上者67眼、远视球镜度数符合率为64.7%,102眼复性远视柱镜度数2次验光结果相同和相差≤0.50D者为92眼、相差0.50D以上者10眼、复性远视柱镜度数符合率为90.2%,散光轴向符合率为82.1%。结论儿童远视患者应用托吡卡胺散瞳验光仍可存留部分调节的隐性远视的屈光度数。对儿童远视仍以阿托品眼水散瞳验光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停止矫治后不同时间患者角膜与屈光状况,为其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30例(52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并有停戴史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停戴时间分为A组(停戴时间<1个月)、B组(1个月≤停戴时间<3个月)与C组(停戴时间≥3个月),记录患者戴镜前及停戴后角膜形态与屈光状态。结果  A组与B组停戴后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停戴后A组与B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平K值、陡K值、平均K值及SRI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停戴后3组均无球镜度数及散光度数增加(P >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且停戴后3个月以上,角膜形态及屈光状态均可恢复,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近视的长期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刘德林  郑姣  陆奕  姚慧 《浙江医学》2021,43(8):841-844
目的观察宁波地区早产儿生后0~12月龄屈光状态的发育以及矫正胎龄6、12个月时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早产儿153例。早产儿在生后矫正胎龄40周,1、3、6、12个月时接受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计算等效球镜度数。比较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数的变化,并分析矫正胎龄6、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与出生孕龄、出生体重、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的关系。结果矫正胎龄40周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00(2.00,4.00)D,之后屈光状态向远视方向发展,至矫正胎龄1个月时等效球镜度数为3.50(2.25,4.50)D,之后进行了正视化过程,至矫正胎龄12个月时,等效球镜度降为1.00(0.38,1.50)D。矫正胎龄6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出生孕龄、有无吸氧史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矫正胎龄12个月时,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有无ROP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有关(均P<0.05),而早产儿出生孕龄及有无吸氧史与等效球镜度数均无关(均P>0.05)。结论吸氧史、出生孕龄对早产儿早期屈光状态影响不大,而在随访至12个月时低出生体重及合并ROP的早产儿在早期即存在近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