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段食管癌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与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全段食管癌FFF模式下VMAT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肺癌中等剂量分割放射治疗中,不同束流模式对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剂量学的影响,为临床束流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例肺癌患者,均采用VMAT技术进行3个部分弧设计有均整器(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和无均整器(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两组治疗计划,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跳数、机架最小旋转速度、优化时间。结果:两组ITVs[计划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s)+转移淋巴结]的D98%、Dmean、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D98%、HI剂量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Vs的D2%和PTV的D2%、Dmean...  相似文献   

3.
肖应 《实用癌症杂志》2017,(9):1557-1560
目的 比较Varian Clinac ix带均整过滤器(flattening filter,FF)和不带均整过滤器(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治疗模式对容积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VMAT)局限性前列腺癌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对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计划回顾分析.分别给予35 Gy处方剂量,总分次为5次.采用6MV-FF和6MV-FFF模式为该9例患者设计SABR-VMAT计划,分析2种治疗模式对肿瘤剂量CI,HI及危及器官(OARs)的影响;通过模拟实施治疗的方式比较2种治疗模式对治疗时间的影响.结果 FFF和FF治疗计划都有很好的CI,HI和CN,OARs的剂量也能满足预先设置的剂量限值.在2种治疗模式下,靶区及OARs的剂量没有显著的差异,靶区外2 cm处的近似最大剂量FFF略微优于FF,分别为17.4 Gy和17.8 Gy,但没有统计学意义.FFF的治疗时间(2.5 min)明显的低于FF(3.6 min).结论 SABR-VMAT FFF模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在不影响肿瘤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情况下减少治疗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均整模式与均整模式在脑转移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FFF模式的脑转移癌FSRT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全部实施FSRT的脑转移癌患者,共17例。对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治疗计划优化参数重新设计FF模式治疗计划。比较FFF模式和FF模式计划之间靶区剂量学参数、正常脑组织剂量参数和治疗效率参数,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 FFF与FF计划相比,梯度指数更低(3.31±0.97 vs. 3.45±0.87,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及FF计划的D5%、D50%、非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FF模式,FFF模式计划中V12GyBED-Brain及Dmean-Brain均较小[(43.55±35.72) cm3 vs.( 47.75±38.79) cm3;(648.39±411.86)Gy vs. (667.15± 418.01Gy)],P值分别为0.003和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模式计划的MU为1320.46± 354.99,高于FF模式(1220.74±267.86),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FF模式靶区外剂量跌落更快,正常脑组织剂量更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FFF模式计划未提高FSRT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证实SBRT是PHC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2009年1月至8月,可行放疗的PHC患者50例,CT薄层定位扫描,将图像分别输入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系统,同一病例做两个治疗计划,对靶区内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s)受量、适形度等进行对比。结果: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显著高于3DCRT,正常肝脏和邻近OARs的重要剂量学指标均显著性低于3DCRT,两计划中适形指数(CI)和病灶覆盖率(Coverage)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匀指数(HI)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BRT治疗后3个月左右复查CT,观察疗效。5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接受随访复查,局部控制率为88%,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经处理可缓解消失。结论:SBRT在肝癌放疗中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鼻咽癌非均整(FFF)与均整(FF)模式下VMAT计划剂量学特性,分析FFF模式下VMAT计划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间Ⅱ期鼻咽癌患者10例,分别对同一患者CT图像及CTV用相同处方剂量6975 cGy和相同优化参数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平台设计6 MV X射线FFF和FF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剂量学特性、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FF计划与FFF计划的靶区D98%、靶区覆盖率、CI均相近(P=0.262~0.975),FF计划在靶区D2%、Dmean、HI略有优势(P=0.004~0.038);FFF计划较FF计划在左、右眼晶体受量、左腮腺受量>30 Gy体积、左颞叶Dmean有一定降低(P=0.002~0.025);正常组织(Body)在2~30 Gy内FFF计划受照体积均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门控技术(Active Breathing Control)以及非均整模式(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治疗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传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在治疗总时间(TT)、摆位误差以及剂量学等方面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技术中心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小病灶的患者(n=26),根据治疗模式,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均整模式下SBRT,n=10)、B组(非均整模式下SBRT,n=8)、C组(非均整模式下应用ABC技术的SBRT,n=8),同时收集各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并分析其左右、头脚、前后三个方向上测量的误差。A组:均整模式下SBRT治疗后配准图像获取的数据;B组:非均整模式下SBRT后配准图像获取的数据;C组:非均整模式下应用ABC技术的SBRT治疗后配准图像获取的数据;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摆位误差、单次剂量、靶区勾画以及患侧肺V5、V20及剂量学差异。结果 C组治疗总时长较短,与B组无明显差异,单位时间内的治疗出束跳数明显高于A组,总时间比A组缩小了一倍(p<0.05);C组摆位误差最小,患侧肺的V5、V20C组计划低于AB组(p<0.05)。结论 呼吸门控技术以及非均整模式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时间短,舒适度高,误差小,患侧肺保护的更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SBRT治疗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均整器(FF)模式剂量分布,研究无均整器(FFF)模式下VMAT计划对早期NSCLC的剂量分布特点,及通过三维剂量验证系统来验证TPS对FFF模式的剂量计算精度。方法 采用美国瓦里安公司TrueBeam加速器和Eclipse TPS,对2015年间收治的20例接受SBRT的早期NSCLC病例,采用4DCT模拟定位和平均密度法重建三维结构并勾画轮廓;基于同样设备参数进行FF和FFF模式VMAT的计划设计,比较靶区和OAR剂量体积参数。采用ArcCheck的DVH进行三维剂量验证和中心点绝对剂量验证,并进行两种模式计划验证结果的配对t检验。结果 两种模式CI100%基本一致(P=0.82),FFF模式CI80%、CI50%低于FF模式(P=0.02、0.01)。患侧肺、全肺受量FFF模式明显减少(P均<0.01)。两种模式机器跳数相近(P=0.34),但FFF模式出束时间明显少于FF模式(P<0.01)。两种模式的DVH总通过率、γ通过率、中心点绝对剂量偏差值均相近(P=0.05、0.16、0.26)。结论 对早期NSCLC患者VMAT计划采用FFF模式比FF模式能改善剂量分布适合度,减少肺受量及患者治疗中体位变化对靶区及OAR受量的影响。通过DVH三维剂量验证证明Eclipse TPS对基于FFF的VMAT剂量计算精度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编辑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mator,MLC)缩小剂量热点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勾画胸壁、腋窝与锁骨上下相关预防照射区域和危及器官,基于医科达Precise医用直线加速器和CMS XiO 4.80计划系统,以5 000 cGy/25 f处方剂量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采用编辑MLC缩小剂量热点方法前、后2种放疗计划(plan1和plan2),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评估2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参数的差异。结果:2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plan2相对于plan1,PTV的D1 cc降低1.87%(t=37.467,P=0.000)、D98%降低0.38%(t=2.664,P=0.000)、V107%降低7.30%(t=2.595,P=0.029)、V110%降低23.58%(t=6.684,P=0.000),PTV的其它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和治疗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编辑MLC缩小剂量热点方法有利于缩小PTV的剂量热点,对其它参数的影响甚微,建议设计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计划时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计算网格对肝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i modultedarc therapy,VMAT)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基于Eclipse v3.6计划系统 Acur XB算法对2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先使用默认的0.25cm计算网格大小设计VMAT计划,将计划结果再分别用0.10,0.15,0.20,0.30cm的网格大小计算最终的体积剂量。以0.25cm网格数据为参考,采用配对∶检验比较0.25 cm网格组与其他4种不同计算网格下靶区的D、D、Dw适形指数(cnf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及靶区肿瘤控制概率(umwcontrolprobabilit,TCP)和正常肝的并发症发生概率(normal tisue compicaim pohaliliy,NTCP),结合TCP 和NTCP比较无并发症肿瘤控制概率(uncomplicated tumorcontrolprobability,UTCP),并比较剂量计算时间。结果∶在剂量学参数方面,与0.25cm计算网格组计划相比较,0.100.15、0.20和0.30cm计算网格组计划得到的靶区D2、D,C,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除0.10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31),其余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网格计划组与0.25 cm组相比健侧肾脏D、脊髓 D.、胃D.、小肠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肾脏D.的0.15cm组、0.20 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44),其他网格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射生物学参数方面,与0.25 cm计算网格组计划相比较,除0.10cm网格组外(P=0.026)其他网格组计划 T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CP除0.10,0.15 cm计算网格组外(P= 0.0440.048)其他网格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T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cm 网格组较0.10cm网格组剂量计算效率提高约10 倍。结论∶在肝癌 VMAT放疗中,计算网格大小会影响剂量计算的准确性。考虑到剂量学参数和放射生物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及计算效率,建议选用默认的0.25cm或者0.30cm
计算网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自适应调强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或单程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外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改变及初步临床疗效与毒性反应,探索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合理模式。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间112例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IIB~IVA期)病例,根据患者外照射模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单程放疗组,共62例患者,外照射全程未更改放疗计划;B组:自适应放疗组,共50例患者,按首程放疗计划(plan1)照射完成15次(27~30Gy)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plan2)并且按新计划完成后续治疗。两组患者外照射结束后均接受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后装治疗。放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行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比较B组两程计划肿瘤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学改变,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比较患者急慢性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及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B组中plan2与plan1相比,肿瘤平均体积从(107.67±32.02)cm3,退缩到(63.21±25.78)cm3,平均缩小(41.12±13.02)cm3,平均退缩率为(35.48±5.16)%,P<0.05。直肠平均剂量[Dmean (34.18±0.99)Gy vs.( 37.09±0.74 )Gy,P=0.011]、最大剂量[Dmax (50.15±0.69) Gy vs (52.05±0.77) Gy,P=0.003]、1cm3体积受照剂量[(D1cc 48.21±2.02 )Gy vs (49.90±4.19 )Gy,P=0.045];膀胱平均剂量[Dmean(34.46±0.50)Gy vs (35.36±0.54) Gy,P=0.023]、最大剂量[Dmax(52.53±1.19) Gy vs (54.88±0.89) Gy,P=0.028]、1cm3体积受照剂量[D 1cc(50.60±3.28) Gy vs (52.61±4.64) Gy,P=0.021],以上剂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急性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9% vs. 30%,P=0.046),其它急性及慢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7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0.9%和95.2%(P>0.05),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3.3%(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过程中肿瘤体积可显著性缩小,采用 ART技术与单程放疗相比3年OS和PFS无明显差异,但ART技术可以降低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急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实施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肿瘤位于上叶者和下叶者各20例,分别制定3D-CRT和IMRT计划,分析计划靶区(PTV)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分别比较上叶组和下叶组3D-CRT和IMRT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1)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靶区最小剂量(PTV-Dmin)和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3D-CR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PTV-Dmax)、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和异质性指数(HI)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V65和平均肺剂量(MLD)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V5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Dmean、V55和心脏V40,上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叶组IMRT计划的食管V35、心脏Dmean,上叶组和下叶组的脊髓Dmax低于3D-CRT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上叶组和下叶组IMRT计划的肺、食管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下叶组的心脏NTCP明显低于3D-C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脊髓NT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根治性放疗中,IMRT比3D-CRT更能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IMRT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和三维适形放疗(3D C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剂量分布的差异,为今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的依据。方法选择22例早期鼻咽癌患者,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常规和3D CRT计划设计,然后根据靶区覆盖率(V95)、正常组织受量(D50,D33和D5等)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比较这两种计划。结果剂量学比较表明,常规和3D CRT的PTVnx70、PTVnd160、PTVnx60、PTVnx50的V95分别为98.22%和99.98%(P=0.06)、98.41%和99.63%(P=1.00)、98.22%和99.98%(P=0.03)、98.85%和99.63%(P=0.02)。保护正常组织方面:在3D CRT和常规计划中,单侧腮腺的D50分别为51.91Gy和64.30Gy(P=0.00),单侧颞颌关节D50,49.98Gy和64.47Gy(P=0.00),脊髓D1cc,44.98Gy和48.09Gy(P=0.00)。结论3DCRT在亚临床靶区比常规方法有稍好的靶区覆盖率,3D CB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优势在于给予靶区相似剂量分布的前提下。可以比常规方法减少某些正常组织器官如腮腺、颞颌关节等照射剂量,减少它们的NTC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瓦里安旋转容积调强(瓦里安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2种调强放疗技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对2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RapidArc和dIMRT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2种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 2种放疗计划GTV、PTV的Dmax、Dmean、Dmin、V95%、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的GTV适形度指数CI更接近于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RapidArc计划的双肺V10、V15、V20、Dmean明显低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5、V302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脊髓D01较dIMRT计划略有升高(P〈0.05),心脏V40、Dmean也偏高(P〈0.05)。结论对于胸中段食管癌,RapidArc治疗计划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能够更有效降低肺的受量,且具有减少总MU、缩短治疗时间的优点,并减轻了治疗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3D-CRT与IMRT立体定向放疗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3D-CRT)和逆向调强(IMRT)两种计划方式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2例,分别采用3D-CRT和IMRT技术设计SBRT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方式下PTV的相关剂量学参数(CI、HI、D1%、D99%),肺、胸壁、心脏及脊髓的剂量学参数(Vx、Dmean、Dmax),以及加速器的机器跳数、治疗时间等差异。结果:在PTV相关参数比较中,3D-CRT计划的CI、HI以及D1%均差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的D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中,3D-CRT与IMRT计划的患侧肺V5~V40、健侧肺V5~V15、双侧肺V5~V40、胸壁V5~V40、Dmean、心脏V20~V40、Dmean及脊髓D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计划的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较IMRT计划分别减少了53%和78%,P<0.05。在绝对剂量体积比较中,3D-CRT的V60~V75及V45~V60均大于IMRT,V20~V45小于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计划在早期NSCLC行SBRT治疗中不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考虑到IMRT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早期NSCLC行SBRT治疗时3D-CRT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鲁广  王健  李刚  张永伟 《肿瘤学杂志》2010,16(4):314-3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剂量学差异。[方法]15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四野共面计划和四野非共面照射计划方案,总剂量66Gy。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共面计划与非共面计划的靶区最大、最小、平均剂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肺组织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最小剂量共面计划较小(P=0.020)。两组脊髓、心脏、食管剂量学比较无差异。[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治疗技术在肺癌的应用中要根据病人靶区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计划的剂量学及各器官的放射损伤来确定照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ⅡB期宫颈癌全盆盒式放疗与不同射野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1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每例患者均设计全盆盒式放疗计划和3种不同设野的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ⅡB期宫颈癌初诊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盒式放疗组(n=33)及IMRT组(n=44),分别采用盒式放疗(46~50Gy)或9野IMRT(56Gy/28f)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共5~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 3种不同射野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HI)和适形性(CI)均优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膀胱V30、V40、小肠V20、V30、V40、Dmean、D50及直肠V30、V40、Dmean、D50均低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3种IMRT之间PTV的HI及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照射野的增多,膀胱V30、V40、Dmean、D50及直肠V20、V30、V40、Dmean、D50逐渐下降,其中膀胱V30、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盒式放疗组与IM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8%及88.6%(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于盒式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在临床疗效上9野IMRT与盒式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ⅡB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9野IMRT。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放疗靶区及危险器官剂量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1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拟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制订常规盆腔4野盒式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适形照射计划(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计划(IMRT组),比较两者靶区及危险器官受量.结果:IMRT计划PTV适形度优于常规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计划相比,IMRT计划的膀胱Ds0下降11%,直肠D50下降13%,小肠D50下降20%,脊髓D1cc受照剂量下降16%.结论:对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来说,IMRT计划较常规盆腔4野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5野适形照射计划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自适应放疗(ART)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剂量学特点及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02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行根治性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共37例,随机分为ART组和常规放疗组。在放疗第5周的第一天,ART组患者重新定位做计划(定义为Plan-ART),后续的放疗由新计划完成。常规放疗组应用初始治疗计划至放疗结束,但在放疗第5周的第一天,重新扫描CT,并将初始计划复制到此CT上,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定义为Plan-virtual)。比较Plan-ART和Plan-virtual的剂量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副反应、肿瘤完全缓解(CR)率及预后情况。结果:Plan-ART和Plan-virtual相比,pGTV和PTV1、PTV2的D2、平均剂量(Dmean)无明显差异。Plan-virtual中pGTV的95%的靶区体积受照射剂量(D95,下同)、D98、D100较Plan-ART中明显降低,PTV1、PTV2的D95、D98、D100较Plan-ART中明显降低,脊髓D2、腮腺平均剂量、30%体积所受照射剂量(V3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后8周CR率分别为88.9%和78.9%(P=0.66);2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7%和70.8%(P=0.69);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3%和83.2%(P=1.00); 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和82.2%(P=0.53)。ART组患者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炎、食管炎/吞咽困难、口干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在治疗的第5周重新定位制定放疗计划(即自适应放疗),能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从而降低局部副反应,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累及野照射(IFI)调强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6例NSCLC患者分别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野和IFI野来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2组靶区、正常肺组织及食管的受量情况。结果IFI组靶区的受量与适形度均高于ENI组(P〈0.05);食管受量低于ENI组(P〈0.05);而正常肺组织受量与E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调强放疗治疗NSCLC在不增加正常肺组织和食管受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平均剂量,具有良好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