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3例,无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正常骨密度人群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人群骨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通路等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无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631条、3976条、6184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037条。这些差异基因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Hedgehog、TGF-beta、细胞周期等22条信号通路。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的相关基因主要与免疫调节、TGF-beta、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以Ⅰ、Ⅱ型为高发。探讨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的相关性,推动中医辨证法的返本与开新。方法按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将随机选取的100例Ⅰ、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证素辨证法的临床观察,探索病位、病性证素与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以及患者疼痛程度与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位在肾者人数最多,占Ⅰ型中总人数的59%;其次是脾,占50%;再次是肝,占41%。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病位在肾者最多,占Ⅱ型总人数的75%;其次是肝,占46%;再次是脾,占32%。Ⅰ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阴虚阳虚寒或痰或湿血瘀气滞。Ⅱ型骨质疏松症中的病性证素例数分级:阳虚气滞阴虚血瘀寒或痰或湿。疼痛程度是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在阳虚、寒痰湿中痛势尚可。结论根据证素辨证排列组合,Ⅰ型骨质疏松症以肾阴虚、脾肾阳虚更常见。Ⅱ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阴阳两虚、肝气郁滞等为多发。骨质疏松症疼痛程度在肝、血瘀上痛势最重,在脾、阴虚中痛势较缓。说明了Ⅰ、Ⅱ型骨质疏松症与证素辨证法有很强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为疾病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为部分揭示证素辨证法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指导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内涵,遵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于“治未病”思想的解读,依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机制,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渐”三个方面,浅析“治未病”思想在指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治未病”思想指导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简、便、验、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骨痿)是老年性骨代谢疾病,国内尚未制定出较为完整的骨质疏松症(骨痿)专业中医临床路径,为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的需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广西骨伤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等中医医疗单位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下,结合就诊中医医院患者的诊断标准、证候诊断,制定进入路径标准,优化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规范中医证候学及检查项目,依据证候诊断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三种证型,辨证给予治疗方案,并配合外治及物理等疗法,观察患者临床疼痛改善情况,最后进行安全性指标评价,以完成路径标准。希望通过临床试用,对中医的临床路径实用性、可行性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FRAX? (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 )评估不同证型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患者骨折风险,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骨折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特征,以期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 2022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 125 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4组,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运用FRAX?计算各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发生概率( 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s,PHF) 以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 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分析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BMI指数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40);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骨密度T值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40);4组骨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0),脾肾阳虚组骨折率高于肝肾阴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代入骨密度T值各组PHF、PMO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3,P=0.183;H=4.691,P=0.196);代入骨密度计算各组PHF,脾肾阳虚组PH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H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脾肾阳虚组PMO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M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结论 脾肾阳虚证OP患者骨折风险更高,将现代医学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与传统中医辨证内容相结合,有望OP患者能更早了解自身骨折风险从而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