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参数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组74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48人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差异,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分型、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PLT、PCT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MPV明显比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小(P〈0.05)。PLT、PCT分别与RF、ESR、CRP、Ig成正相关,MPV和IgA成负相关。提示PLT、PCT及MPV作为RA活动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沉(ESR)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RA患者127例,根据患者是否处于疾病活动期分为活动期RA组(n=89)和缓解期RA组(n=38),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ESR及其参数(Vm、Tm)、血小板相关指标(PLT、MPV、PDW、PCT)、血小板活化指标(CD61、CD62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RF的关系。结果:三组PDW、CD6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组PLT、PCT、CD62p、ESR、Vm、RF均高于缓解期RA组、对照组,MPV、Tm均低于缓解期R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RA组PLT、CD62p、ESR、Vm、RF均高于对照组、MPV、T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期RA组、对照组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CD62p、ESR、Vm与RF均呈正相关(P0.05),MPV、Tm与RF呈负相关(P0.05),PDW、PCT、CD61与RF无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伴随ESR及其参数、PLT、MPV、CD62p明显改变,且与RA活动程度有一定关系,上述指标可较好地反映RA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45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ESR、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抗CCP抗体和RF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示值;测定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RA组和非RA组抗CCP抗体、RF、hs-CRP、ES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高于非RA组(P〈0.05),而RA组的hs-CRP和ESR水平与非RA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RP、ESR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利于提高RA检测的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有意义;抗CCP抗体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VEGF)与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活动期、缓解期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3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和VEGF表达水平,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CP),计算疾病活动指标DAS28评分,分析IGF-1、VEGF与实验室指标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IGF-1与DAS28、RF、CCP、ESR、CRP、PLT正相关,缓解组IGF-1仅与DAS28、ESR、CRP、PLT正相关,与RF和CCP无关。活动组VEGF与DAS28、RF、CCP、CRP、PLT正相关,与ESR无关,缓解组VEGF与DAS28、ESR、CRP、PLT正相关,与RF和CCP无关。结论:RA患者血清IGF-1、VEGF与DAS28、CRP正相关,提示IGF-1、VEGF表达水平可反映RA病情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冠心病(CHD)、糖尿病(DM)和对照四个组,分别检测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五项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CHD)组hs-CRP、MPV、PCT、P-LCR和PDW水平显著高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数量显著低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计数: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降低趋势,hs-CRP、MPV、PCT、P-LCR、PDW水平: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升高趋势。hs-CRP与PLT呈负相关(r=-0.725,P〈0.05),与MPV(r=0.801,P〈0.01),PCT(r=0.747,P〈0.05),P-LCR(r=0.713,P〈0.05),PDW(r=0.72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及血小板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显著相关性,hs-CRP及血小板参数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观察和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莞市南城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RA分类标准,其中40例为活动期RA(活动期RA组),20例缓解期RA(缓解RA组)。对照组为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三组的血小板参数的结果 ,并分析血小板参数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性指标(ESR、CRP)的相关性。结果与缓解期RA组和对照组比较,活动期RA组PLT、PCT明显增高(P0.01),MPV、PDW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RA组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与PCT、ESR、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RA病情活动的指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比较RA活动组54例,缓解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5例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54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IgG、IgA、IgM、C3、C4、 RF)及临床症状(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皮下硬结、口唇紫黯、肌肤甲错、舌体瘀斑或瘀点出现率)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期患者PLT、PCT显著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MPV也较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RA缓解期PLT、PCT、MPV、PDW四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差异;PLT、PCT与反映RA病情活动的室验室指标ESR、α1-AGP及免疫学指标IgG、IgA呈正相关;活动期RA患者PLT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口唇紫黯、肌肤甲错、舌体出现瘀斑或瘀点等症状显著相关; PCT与口唇紫黯、肌肤甲错相关;MPV与关节肿胀、口唇紫黯、肌肤甲错呈负相关.结论:(1)PLT、PCT与RA病情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A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2)PLT、PCT、MPV与RA血瘀证症状相关,可作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及判断中医药疗效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7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和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组1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10名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PAT组、HELL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与正常妊娠组以及PAT组、HELLP组比较,MPV、PDW上升,PLT、PC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PCT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